首頁 > 俗語

月升滄海:宮裡宮外“明槍舌劍”,各自為政,皆起於文帝的寬仁?

作者:由 微風裡的人生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2-18

先斬後奏後一句是什麼

《星漢燦爛。月升滄海》改編自關心則亂的小說《星漢燦爛,幸甚至哉》,講述了揹負沉重身世的少年將軍凌不疑與“留守少女”程少商在無數次考驗中互相治癒、相伴成長,堅守內心的正義,並攜手化解家國危機的故事。

月升滄海:宮裡宮外“明槍舌劍”,各自為政,皆起於文帝的寬仁?

有凌不疑照拂的程少商,還是經常被人欺負,他的面子呢?

劇中一直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身為少將軍的凌不疑常常馳騁沙場,每每出現在大眾的眼前時,均是威風凜凜、眼神中流露出股股殺氣,著實讓人害怕,

凌將軍一眼就看上了程少商,經過進一步瞭解和相處後,遂當眾揚言“非她不娶”,按常理,以他的身份和威望,應該無人敢於輕易挑戰他的底線,

按理說,儘管程少商

出身

於“小門小戶”,但是有文帝義子凌不疑的照拂,應該無人敢明目張膽地欺負才對,

月升滄海:宮裡宮外“明槍舌劍”,各自為政,皆起於文帝的寬仁?

可是,劇中的情形,只要凌不疑不在少商的身邊,什麼人都敢隨便起鬨,除了常常當眾出言不遜外,還以實際行動“加害”於她,難道他們就真的不怕凌不疑事後報復嗎?

不管是王姈,或是三公主、五公主等,她們絲毫不給凌不疑半點面子,只要一有機會就會對程少商使壞,

毫無

顧忌,實在是讓人不好理解。

皇后為後宮之主,卻時常被下人當面詬病,實不應該

劇中的宣後身份如此珍貴,卻時常被下人數落,比如文修君,她可以直接帶著女兒王姈“氣勢洶洶”地來到宣後的居所長秋宮,若有其事地大聲質問一國之後,感覺就是“打上門”來了,何等的囂張。

月升滄海:宮裡宮外“明槍舌劍”,各自為政,皆起於文帝的寬仁?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皇后曾經欠過她什麼,她也應該對宣後的身份加以起碼的尊重才對,可是這些於她而言,已經全然罔顧,還逼得宣後連連後退、躲避,這種行為真的是有悖於常理。

從文修君的身上便可見一斑,難道說宣後在宮中的地位形同虛設?

宣後將程少商留在宮中親自教導,為的是給凌不疑教出一個更好的新婦,而後,她還將自己的壽宴交給程少商去辦,並且取得了文帝的支援,

誰想,這引起了三公主和五公主的強烈不滿,她們並不理會宣後的安排,也瞧不見文帝的決定,經常明裡反對和暗裡使絆子,感覺她們並不害怕文帝和宣後會怪罪,

月升滄海:宮裡宮外“明槍舌劍”,各自為政,皆起於文帝的寬仁?

那麼,皇帝和皇后在她們的心裡地位何在?真的讓人費解。

文帝在“潑婦”面前,顯得毫無辦法,唯唯諾諾,凌不疑一句話道出了原委

汝陽王妃仗著對文帝的一碗餿飯之恩,不僅索取長達數十年的榮華富貴,而且面對凌不疑要娶程少商之事極為不滿,

不僅如此,她還屢次當著文帝和宣後的面挑事,提出讓兩人退婚,她的手伸得很長,也很沒有自知自明,

月升滄海:宮裡宮外“明槍舌劍”,各自為政,皆起於文帝的寬仁?

汝陽王妃完全無視文帝親自給凌不疑和程少商賜的婚,三番五次地、明目張膽地予以阻撓,她行為誇張,

她所到之處,言語尖酸刻薄、說話帶刺,用“張牙舞爪”來形容也不為過,她完全不把文帝和皇后放在眼裡,

不過,似乎是凌不疑的一句話,解開了謎題,一日,文帝派來御醫為凌不疑查傷,卻被拒之門外,他手下說道:“聖上說若治不好,孫醫官提頭去見”,

凌不疑立刻不屑道:“聖上說了這麼多年了,可曾真的摘過誰的腦袋?不見!就是不見!”

月升滄海:宮裡宮外“明槍舌劍”,各自為政,皆起於文帝的寬仁?

雖然看似平常的一句話,卻暗示了文帝多年來的行事風格,他一直以“寬厚仁慈”來處理政務,對於犯錯的人無論如何處置,往往都能留有餘地,更不會處以極刑,

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文帝不會動真格的,所以,說話做事才會顧忌太少,並各自為政、各憑手段在宮裡宮外立足、橫行,

不僅如此,三公主或五公主就算是面對太子妃時,也是

絲毫

不給太子面子的,想懟就懟,毫不顧及皇家的顏面和尊嚴,更不會顧及兄長的情分,哪怕是裝一下都沒有,

不管是三公主,還是五公主如此囂張跋扈,也是文帝明裡暗裡無意給“慣”出來的,那三公主或五公主面對更加沒有地位的程少商時,可以動不動就讓人掌嘴或杖責,說明作為公主的權柄還是不小,

月升滄海:宮裡宮外“明槍舌劍”,各自為政,皆起於文帝的寬仁?

那麼對於文帝和皇后來說,想要隨時責罰任何人,還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可是文帝卻沒有如此行事,皇后緊隨其後自然也會以“仁厚寬宥”作為行事標準,以免引起文帝的反感。

但是對於除他二人之外的其他人,就不會這麼想了,他們各自盤算,各自要強,各自去爭奪自己所想所願,反正到了文帝那裡,最多就是斥責幾句完事,又不會掉腦袋。

所以,凌不疑對於在孤城販賣軍械的雍王才會大開殺戒,先斬後奏,並稱“只給自己

交代

”,

月升滄海:宮裡宮外“明槍舌劍”,各自為政,皆起於文帝的寬仁?

他親手給了雍王一個“痛快”後,以“雍王叛變,因對聖上有愧,現已畏罪自殺”為由搪塞前來接手的紀大人,這自然是過不了紀大人和文帝的智商,

無疑,他此舉為欺君之罪,文帝聽聞凌不疑擅作主張殺害雍王,龍顏大怒,不過,最終文帝只是讓凌不疑官降半職,罰食邑半年,以平息眾議。

凌不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知道如果由紀大人將雍王押解回京審問,文帝定會念在雍王曾經“多年為國忠勇”的份上,斷然不會賜死雍王,

如若結果如此輕鬆,他霍家全族為守孤城戰死的大仇,以及程縣令一家為守驊縣而亡的仇恨如何能報?

月升滄海:宮裡宮外“明槍舌劍”,各自為政,皆起於文帝的寬仁?

不管是凌不疑,還是其他人,都十分了解文帝的秉性,所以,大家明裡暗裡都以“強勢”示人,自然而然,無論是宮裡宮外均顯現出“明槍舌劍”,各自為政的景象,

所以,對於凌不疑親自找上門,將那日把程少商推下橋的女娘們一一過問、懲戒,還將其長輩們一併責罰、羞辱,就算是自詡尊貴的五公主的一眾幕僚們,也都不幸成為了陪葬品之事,也就不難理解了,凌不疑只是在用自己的能力給自己一個交代。

月升滄海:宮裡宮外“明槍舌劍”,各自為政,皆起於文帝的寬仁?

總之,在文帝的天下,每當是狹路相逢時,自然是勇者勝,而勇者相逢時,便是智者勝也。

而每逢較量之下,自然是看誰“手快”,無論多大多小的事,只要將“生米已煮成熟飯”,就算是鬧到文帝那裡,也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END(圖片來源於網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微風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