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健康科普】你摳牙縫嗎?摳出的“黃泥”很有“味道”

作者: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2-23

牙縫裡的肉叫什麼

今天要問大家一個有“味道”的問題:“你摳過牙縫嗎?你的牙縫裡會摳出黃黃的物質嗎?”

雖然每天都刷牙,但大多數人也只是牙齒表面乾淨,牙齒有好多個面,有些是牙刷刷不到的面。因此,牙縫裡總有一些“黃泥”。

本期健康科普由嘉定區牙防所口腔科醫生揭秘“牙縫裡的‘黃泥’是什麼”。

【健康科普】你摳牙縫嗎?摳出的“黃泥”很有“味道”

【健康科普】你摳牙縫嗎?摳出的“黃泥”很有“味道”

牙縫裡的“黃泥”是什麼?

直白地講,“黃泥”就是食物殘渣的混合物。若不及時清理,食物殘渣、口腔脫落上皮細胞細菌和唾液凝結會形成牙菌斑,也就是俗稱的牙垢。如果任由牙菌斑存在,那麼在牙菌斑出現的1-14天內,與唾液裡的鈣鹽結合,鈣化變硬,最後形成牙結石。

如果牙縫裡常常出現黃黃軟軟的牙垢,這預示著口腔細菌太多,口腔問題在惡化。常吃辛辣油膩、碳酸飲料、甜食等食物都會導致口腔變酸性,酸性的口腔最適合細菌繁殖和附著於牙齒。

【健康科普】你摳牙縫嗎?摳出的“黃泥”很有“味道”

如何處置牙縫裡的“黃泥”?

日常生活中,給牙齒做一個全方位“洗澡護理”是必不可少的。

①正確的刷牙方式

推薦使用巴氏刷牙法。

同時,刷牙的頻率十分重要,至少每天早晚各一次。這樣有助於除去牙齒表面的牙結石、牙垢等。

②使用牙線

牙刷刷不到的牙縫,要用牙線才能清理乾淨。把細線摩擦進去一個牙縫,直到牙齦,上下左右緩慢摩擦,牙線與牙面成“C”字型,才能清潔面更大。

【健康科普】你摳牙縫嗎?摳出的“黃泥”很有“味道”

大部分人使用牙線只是將食物殘渣剔除掉,而沒有落實“刮”牙面的動作,肉眼看不到的牙菌斑仍然堆積在牙縫中,清潔效果大打折扣。

③洗牙

洗牙不僅僅能除去牙結石,還能同時除去牙菌斑、牙垢。口腔醫生建議半年洗一次牙為宜。雖然洗牙能夠有效除去牙結石,但是如果我們平時不注意牙齒的衛生,牙結石依舊會捲土重來。

口腔科醫生建議,一定要注意口腔衛生,不能任由這些“黃泥”在牙縫中“自由生長”,並最終發展成牙結石,導致牙齦腫脹、出血、口腔有異味,時間長了可造成牙齦退縮、牙槽骨吸收,牙齒也會緩慢鬆動。

常見牙線使用誤區

誤區一、使用牙線會導致牙縫變大

牙線不會使牙縫變大。有些時候,我們感受到的“牙縫變大”,實際上是清潔掉了牙縫間的殘留和軟垢,還原了原本牙縫的樣子。

口腔科醫生指出,反而不用牙線,牙縫可能會越來越大。牙縫變大與牙齦退縮、牙齒移位等疾病有關,與牙齒間隙沒清理乾淨有關。

誤區二、水牙線替代牙線

水牙線又叫衝牙器,使用水牙線能起到一定的清潔作用,但不能替代牙線。

水牙線的工作原理是用高強度的水流將牙面、牙縫中的食物殘渣沖掉,但它很難將依附在牙面的牙菌斑沖洗乾淨。只有利用牙線的機械性摩擦才能將牙菌斑清除。

【健康科普】你摳牙縫嗎?摳出的“黃泥”很有“味道”

我們的目標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撰稿:沈詩佳、李醫丹、劉彧彤、冉幸

原標題:《【健康科普】你摳牙縫嗎?摳出的“黃泥”很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