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生態養殖的接力跑

作者: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2-28

牛糞怎麼跑才能少

益陽日報·大益陽客戶端通訊員楊俊逸

“哞……哞……”5月16日,筆者離晏冬陽家裡的牛棚還有好幾米時,就聽到了牛叫聲。原本在農村較為常見的牛,近來已被旋耕機、機耕船等現代農機取代,在晏冬陽這裡,牛也不是用來犁田耕地的,而是他發家致富的寶貝。

科學養牛牛長膘

晏冬陽是赫山區泉交河鎮濘湖橋村村民,去年7月,他買下6頭母牛,開始了他的養牛之路。得知他的牛養得好,規模還不小,筆者和濘湖橋村的村幹部一起來到了他家。“母牛可金貴呢,得近2萬元一頭,第一批買了6頭,就花了10多萬,可盼著它們快些長大。”雖說有些積蓄,但三批牛買下來,花了30多萬元,他還是感到了不小的壓力。

走進牛棚,兩排牛欄裡的牛齊刷刷轉過頭來。“我去給它們擔點草來,這些牛吃的都是從地裡割來的青草,從不吃飼料,生態又健康呢。”晏冬陽告訴筆者。他勤勞肯幹,每天五點便開始準備喂草,早中晚各一次,每次要兩擔草。

在牛棚門口的牆上,記錄著母牛的配種資訊,起初,晏冬陽對養牛有許多擔憂——怕牛長得太慢,怕產仔不優,怕牛犢生病。“還是要相信科學啊,有赫山區畜牧水產局的專業人員來進行配種,生下的小牛不僅長得快、而且身體好。”經過專業配種和兩輪產仔後,他完全消除了擔憂和疑慮。“我一共買了18頭牛,其中有13頭母牛,都陸續配種產仔了,現在還有6頭待產的母牛,過不久又要添新牛了。我準備把公牛賣掉,不論小牛仔還是成年公牛都能賣,一頭牛能有一萬元左右的賺頭,母牛留下繼續配種,這樣不僅有收益,而且能不斷髮展壯大,我還想再多養些。”年近花甲的晏冬陽幹勁不減,想要做大做強,對未來的發展已經有了規劃。

這些良種牛犢抵抗能力強,很少生病,而且長得快,只用5個月左右就能長到500多斤。而長到500至600斤的母牛,就可以配種生產了。不到1年,晏冬陽的牛已發展到30頭,他經常叫上養牛的夥伴,把牛帶到田裡吃草,養得膘肥體壯。

蚯蚓接茬好生態

在和晏冬陽聊天時,濘湖橋村的村幹部靈機一動,想到了新林村做蚯蚓生意的孫駿,而養殖蚯蚓正需要牛糞,“你的牛糞現在怎麼處理?我認識一個做蚯蚓生意的人,正好有需要。”聽到這話,晏冬陽馬上來了興致,留下了孫駿的聯絡方式。

從2015年起,孫駿便開始養殖蚯蚓,到2017年,註冊了湖南煜軒蚯蚓養殖有限公司,如今已經有了4處養殖基地,養了近120畝地的蚯蚓,是鎮上名副其實的蚯蚓養殖大戶。5月17日下午,晏冬陽與孫駿取得了聯絡。原本只是簡單的牛糞買賣,但孫駿卻有著不同的思路,“在你家附近有可用的地嗎?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可以提供蚯蚓種苗、養殖技術和銷售途徑,你只需要養殖就行了,也正好處理了牛糞,我省下了拖運的費用,你還能賺得更多。”晏冬陽琢磨了兩天,決定發展蚯蚓養殖。

才滿35歲的孫駿年富力強,有幹事創業的一股勁,更有層出不窮的新想法。“我的目標不是做一名蚯蚓販子,我更想做的是推廣蚯蚓糞,這種糞不僅沒有臭味,也是很好的有機肥,同時還有修復、改善土壤結構的作用,它所涉及的產業都是生態環保、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孫駿對筆者說,“我想盡自己的能力,幫助村裡有困難的家庭,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賺錢,也避免了勞動力的浪費。”

一環扣一環,泉交河鎮的“致富鏈條”串起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守護著一方沃土。

本文來源:益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