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自帶”酒和菜 歌聲傳文明

作者: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2-30

歌聲從什麼傳出來造句

本文轉自:農民日報

“僅我知道的‘零彩禮’,村裡至少有兩例,其中就包括我。”近日,在提起移風易俗成效時,作為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三坊鄉下訪村的兒媳婦,永豐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小華非常肯定地表示。

下訪村的好風俗還不止於此,宴請“自帶”飯菜、村民主動維護環境、村中不見一張麻將桌。甚至是以往在農村少見的帶有藝術氣息的精神追求,在下訪村也能尋到蹤跡——村裡2018年就舉辦了一場“大地民謠”的演出。

下訪村的地理位置偏遠,從永豐縣城過去還要穿過其他縣的地界,過去著實是“窮鄉僻壤”,也容易導致風俗的刁蠻。然而下訪的村風、民風、家風卻能“逆風而上”,這與劉小華這類鄉賢的帶動密不可分。

為什麼是鄉賢?“他們在外面接觸的資訊量大,不僅可以為村莊發展帶來資源,更能夠透過言傳身教,在村中樹立起一個個榜樣。”在村黨支部書記胡氣新看來,培育文明鄉風這種精神層面的工作,必須依靠見多識廣的鄉賢慢慢引導。

下訪村有一個很好的傳統,那就是每逢喜事、節慶需要操辦宴會,大家關注的重點不在吃得有多奢侈、排場有多大上,而在互動和精神傳遞上。“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村裡會把上一年生寶寶的家庭組織起來辦一場‘添丁酒’,每家自己帶東西,廚藝好的負責做飯,會才藝的表演舞龍,大家各自分工,主要圖個熱鬧。”今年82歲的村民劉滿秀在村裡的“王氏眾廳”給記者講起了吃酒席的好風俗。除了“添丁酒”這種“共享酒席”,還有“發言席”:升學宴上,孩子必須上臺講述一段感恩父母的故事。總之,下訪村的酒席突出一個“情”字。

“眾廳”在當地土語裡的意思就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做好事的地方,如今,這裡還開辦了老年餐廳,由鄉賢捐款,給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利。劉滿秀的兒子王業湧正是下訪村眾多鄉賢中最具代表性的那一個。20世紀90年代,王業湧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律系,這在當時可謂轟動全縣。後來,王業湧留在了北京工作,但他一直沒有忘記村裡的鄉親,他希望充實的是村民的精神。

“有次他回來,我們聊起村裡的發展,感覺村子一直默默無聞,正好當時剛提出鄉村振興,我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能為家裡做點事,而且一定要幹別人沒幹過的正經事。”胡氣新說,他跟王業湧一合計,為下訪村傳遞文明鄉風找到了一個載體——歌曲。

為什麼是歌曲?在胡氣新看來,歌曲可以帶給村民直觀的感受和衝擊力,能夠調動村民的熱情和積極性。在王業湧等人的牽線下,“大地民謠”的孫恆等20多人成為下訪村的“榮譽村民”,村裡還成立了60多人的鄉賢聯誼會。

很快,由村民集體創作歌詞的村歌《七彩巖龍灣》誕生了。“夯土房,稻草床,歐陽修,文天祥,放牛娃娃上學堂。火龍舞,添丁酒,啟華山,東井岡,土蜂嗡嗡採蜜忙。”源於永豐歷史、村民生活回憶的元素和場景透過歌曲一一展現了出來。今年,胡氣新正帶領村民創作一首新歌,打算用山歌的形式傳唱。

憶艱苦、話幸福的歌曲掛在嘴邊,村民間的距離更近了,大家日常聊天的內容也常常是誰家又為村裡做了什麼好事。在老一輩鄉賢的帶動下,上海經商的企業家回到村裡謀發展、“95後”大學生畢業後做起了村裡的農產品電商,“眾廳”牆上好人好事的面孔越來越年輕。

“現在,我們村的老百姓開始從物質追求轉向精神追求,突出‘自然、自有、自在’。”胡氣新說,這種物質層面的“躺平”,正是精神、文明層面的上進,更是村莊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推進移風易俗的過程中,永豐縣把培育主流價值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尋找並選樹了13批文明家庭、新鄉賢、好婆婆、好媳婦、新時代好少年等移風易俗先進典型人物,開展典型宣講107場次,惠及3萬餘人,摸索出文明鄉風“提升、樹推、成果”全過程自發引領的有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