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正觀漫讀|人有三氣:贏在和氣、成在大氣、敗於脾氣

作者:由 正觀新聞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04

為什麼最近脾氣特別大

正觀漫讀|人有三氣:贏在和氣、成在大氣、敗於脾氣

金庸曾說:“《三國演義》的社會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文學價值。”

一部三國,放眼望去都是家國大事,但歸根結底說的還是世道人心。

讀懂《三國演義》便會懂得,一個人的命運走向,都藏在他的性格里。

1

劉備:寬厚仁義,贏在和氣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劉備雖是漢室後裔,卻家境貧寒,只得以織蓆販履為生,曾幾度寄人籬下。

但他寬厚仁義,與人和善,最終逆襲,在成都稱帝。

劉備在新野時,軍師徐庶擔憂母親的安危,要離開劉備。徐庶計謀過人,放他歸去無疑是有弊無利。

很多人勸劉備,不可放走徐庶,但劉備還是選擇成全。

劉備這一舉動令徐庶感動,不僅向劉備舉薦了“臥龍”諸葛亮,到曹營後也未再獻一計一策。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無論別人是否理解,自己都能保持和氣,這是了不起的修養。

《道德經》中有言:“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天和風雨順,地和五穀豐,人和福祿增,家和萬事興。

所謂和氣,就是凡事以和為貴,要有一顆包容的心。

做人平心靜氣,處世海納百川。為人能通曉仁義,身有和氣,自然無往而不利。

2

曹操:胸懷寬廣,成在大氣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正如曹操的詩歌一樣,他志存高遠,格局宏大。

從驍騎校尉到進爵魏王,曹操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大氣。

官渡之戰取勝後,曹操曾在袁紹的軍營中搜出許多書信。

這些書信,是曹軍將士以及許都官員當初為留有後路,與袁紹暗通往來的憑證。

有人給曹操進言,可以按照書信上的名字,逐一核對,收而殺之。

但曹操卻說:“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

曹操也不看書信是哪些人所寫,就命人將其全部燒掉。

“以大度相容,則萬物兼濟。”

正是曹操這份處世的大氣,才聚攏人心,成就大業。

在煮酒論英雄時,曹操曾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氣度,是一個人綜合素質向外散發的無形力量。

大氣之人,在為人處世和接人待物方面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識,對人寬容,見賢思齊。

成大事的人,拿得起放得下,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穩重沉靜,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胸懷大氣者,方為真英雄。

3

袁紹:外寬內忌,敗在脾氣

三國群雄中,若論出身最好的人,當屬袁紹。

袁紹出身名門望族,在討伐董卓時,還被推舉為聯軍盟主。

但他色厲膽薄,好謀無斷,總是對部下發脾氣,導致眾叛親離,鬱鬱而終。

袁紹病逝後,書中有詩評價道:“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氣自縱橫。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

官渡之戰,讓袁紹由強變弱。其中扭轉戰局最關鍵的人,就是許攸。

許攸原本效力於袁紹,他截獲了曹操的催糧書信,於是勸袁紹夜襲許昌。

但袁紹不聽,加上許攸與曹操曾經有交情,袁紹認定許攸是奸細,惱羞成怒,呵斥許攸退下。

許攸不由得感嘆:“豎子不足與謀!”

袁紹不計後果,亂髮脾氣,導致許攸投靠曹操,軍營機密全部洩露。

憑著個人脾氣,胡亂操作後,袁紹終於自食惡果,導致官渡戰敗,最後含恨而終。

《禮記》中說:“傲不可長,欲不可從。”

很多人本事不大,脾氣不小,一味放縱,終致落敗。

發洩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才是本事。

人人都懂得大道理,可卻難以控制小情緒,一個人會失敗,往往就是沒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菜根譚》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和氣待人,是一種讓步;為人大氣,是一種寬厚。

(來源 京博國學微信公號)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正觀漫讀|人有三氣:贏在和氣、成在大氣、敗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