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民間傳說唐朝宰相韓滉,是孔子門徒子路的轉世,這是真的嗎?

作者:由 紅小巖談古論今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06

蓬頭垢面過朱門是什麼詩

話說公元785年,唐德宗貞元元年七月,韓滉官拜宰相,次年更是被封為晉國公。雖然韓滉官居高位,心裡卻並不滿足,萌生了不軌稱帝的念頭。韓滉心裡這個隱秘的念頭,又是怎樣被外界知道的呢?這位大唐宰相又是如何和孔子門徒子路產生交集的呢?我們就來了解他的故事。

韓滉,字太沖,是宰相韓休的兒子。此人博雅多才,工於書法,還是著名的書畫家呢。他留下的傳世作品有《五牛圖》、《文苑圖》。元朝趙孟贊其“神氣磊落,稀世名筆”。 這位博學的唐朝宰相,卻差點兒因一念之差,就誤入歧途。他能及時懸崖勒馬,還要從唐人誤入廣桑島,代人寄書信說起。

民間傳說唐朝宰相韓滉,是孔子門徒子路的轉世,這是真的嗎?

根據《太平廣記》所說,有一天,商人李順將船停靠在京口的碼頭上。在夜深人靜之時,江面上突然颳起了大風,這風竟將堅韌的纜繩都硬生生刮斷了。這艘船就這麼被大風吹到了江面上隨風漂盪,人力在這大自然的天威面前,何其渺小,無論李順命船工們如何努力,這船根本就停不下來。

這陣大風直吹了整整一晚,等到了天亮以後,精疲力盡的李順才發現船已經停靠在了一座山腳下。死裡逃生的李順見大風已經平息,連忙上岸尋求幫助。他沿著山上的羊腸小道,走了五六里路,不久就遇到一個戴著烏巾的人。只看那人的穿著很古樸,完全不像唐朝的裝束,舉止更不像唐人。

剛經歷了一番生死的李順哪裡顧得上這些,他只想得到這人的幫助,打聽好方位,好回京口,自然對其言聽計從。

那人也不多話,帶著李順登上一座山。只見山上居然有一座雍容華貴的宮殿,裡面的亭臺樓閣也全然不同於大唐。那人望著大殿遠遠地叩拜行禮,然後示意李順進去。李順小心地穿過重重宮門,走進內廷,但見內廷十分寬廣。

民間傳說唐朝宰相韓滉,是孔子門徒子路的轉世,這是真的嗎?

這時,有人從大殿的門簾後面走出來,對李順提出互相幫助的要求。李順若想得知此地方位,則要幫他捎一封信,轉交給金陵的宰相韓滉。說著不管李順答不答應,便將一封信遞給了李順。

為了得知此地的方位,李順也不好拒絕,只得收好信箋,向對方行禮後,就跟著頭戴烏巾的人走出了宮殿。那人一直把李順送到船邊。

看著周圍的景緻完全不像大唐風光,李順好奇地問道:“現在可以告訴這裡是什麼地方了吧?我只是一個小商人,韓大人可是堂堂宰相,豈是我能隨意見到的?如果有人問起,是什麼人叫我送書信,我該怎麼回答?”

經過那人一番介紹,李順才知道了,原來此地是東海的廣桑山,魯國宣父仲尼得道成仙,上天命他管轄這座仙島。那人還說:“韓滉就是仲由轉世。因他為人剛強自恃,夫子怕他因罪落入刑網,所以捎信提醒他。”說完這番話,那人就行禮告辭了。

宣父仲尼,名丘,字仲尼,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孔老夫子。大唐貞觀十一年,唐太宗下詔尊稱孔子為“宣父”。

那人說,韓滉是仲由的轉世。仲由,字子路,孔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中,為親百里負米的主角正是他。

民間傳說唐朝宰相韓滉,是孔子門徒子路的轉世,這是真的嗎?

在孔子眾門徒中,子路侍奉孔子最久。後世對他的評價中,有一條是“聞過則喜,聞善則行”。子路稟性剛猛勇武,倘若見到有人陷入危難,他一定會出手相救。

公元前480年,周敬王四十年,蒯聵為奪回君權,在衛國發動兵變。蒯聵一黨劫持了衛出公的表哥孔悝,想壯大自身勢力。子路在衛國追隨大夫孔悝,認為拿了人家的俸祿,當君家落難時,就棄之不顧,他不能那麼做,不能見死不救。於是冒著危險,衝進城中。結果被蒯聵一黨所殺。

生命消逝,一生也就畫上了句點。但人們沒有想到的是,子路改換了面孔,轉生成韓滉,出現在大唐的舞臺上,還坐到了宰相的位置。

雖然他在大唐為官,但在冥冥之中,他的老師孔子在廣桑山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發現他想走偏路,便託人為韓滉捎信。

驚疑不定的李順剛回到船中,只見一名使者就在船中,那使者就告誡船裡的人說:“大家都坐好,不要驚慌害怕,不要往船外看。一會兒就會到達你們來的地方。”

包括李順在內,船上的人誰也不敢往外看。頃刻間,那艘船就像穿越時空一般,出現在京口的碼頭上。瞬間,它就穿越了幾千萬裡。

此時的李順哪裡還敢怠慢?他馬上找到韓府,將信交給韓滉。韓滉開啟一看,信上寫著九個古文字,都是蝌蚪般的古文,當時的唐朝誰也都不認得。韓滉問李順原因。李順就將坐船漂至廣桑島、遇仙人的經過全部告訴了韓滉。

一個平民百姓闖入仙島,知道了子路轉世一事,一艘大船還能瞬間穿過千萬裡……韓滉覺得這些事太過離奇,難以置信,認為李順散播謠言,把他抓起來準備嚴刑審訊。

民間傳說唐朝宰相韓滉,是孔子門徒子路的轉世,這是真的嗎?

為了解開古文字,韓滉請來幾名古文行家,可即便他們懂得古篆體、籀體字,也都不認識那九個古字,這事件也就擱置了下來,韓滉也沒往心裡去。

可是直到有一天,一個身穿古服的人上門前來拜見韓滉,自稱善於辨認古文。韓滉就想起了那封信,便去取出來拿給他看。那人看了書信,將書信高舉於頭頂,向他拜賀說:“這是孔宣父的書信,文字是夏禹王時代的蝌蚪文。書信說:告韓滉,謹臣節,勿妄動。”翻譯過來就是,

孔子告誡韓滉,要謹慎地守住臣子的氣節,不要輕舉妄動,圖謀不軌

韓滉覺得很奇異,對客人禮待有加,親自相送。可這客人剛一走出韓府大門,就在韓滉眼前消失了蹤影。韓滉表情慘淡,默默地坐了很久,忽然想起來,昔日在廣桑島上的事,原來他也在那兒待過啊。韓滉馬上命人以厚禮重謝李順。從此以後,他收斂不軌之心,恭敬謹慎地輔佐朝廷。

參考資料:

〔宋〕李昉等:《太平廣記。神仙十九》卷19

《舊唐書。韓滉傳》卷129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紅小巖談古論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