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高效記憶的原則:迎合大腦偏好,遵循練習與遺忘規律

作者:由 洛木生先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07

如何讓手中的刺去除

高效記憶的原則:迎合大腦偏好,遵循練習與遺忘規律

此次談論,引用了許多記憶教程,書籍,培訓的共論,並去除了不嚴謹的新奇概念,用最直白的話去描述和演示。當然這樣做會損害一些嚴謹性,所以我起標題為淺見。

文字表述不如影象和影片直觀深刻,這是大腦天然的愛好。就像每個人天生基因不同,有些很擅長有些就很笨拙,絕大部分的人是偏向視覺記憶的,可以簡單的歸納為,頭腦對場景化的東西記憶比較快,注意是快,並不是深和久。

論及深和久,都需要再加工,把大腦一分為二的話,右腦和左腦還是有些分工的,也會有交叉,我們很難確定哪些事是左腦負責,哪些是右腦負責。總體說,影象,韻律,空間右腦更擅長;推理,抽象,歸納總結左腦更給力。記憶這件事,左右腦配合是最好的。

人對記憶和大腦的研究,很多是假說,是推測,沒有確切地證據能證明,也沒有確切的證據去證偽。人接受資訊的途徑,眼睛,鼻子,嘴巴,觸控,耳朵。按照一些研究和實驗結果,人的資訊接受能力:視覺》聽覺》觸覺。

這也就是一部電影我們沒意識也可以記住很多東西,聽廣播也能殘存一些,觸覺更多是偏向動手,這裡不多談。仔細分析的話,電影不止是視覺,還有聽覺,還能激發味覺,嗅覺,觸覺。其實是綜合運用了所有感官。

從記憶角度解釋,人的大腦對不同資訊接受方式快慢是不同的,記憶術最厲害的記憶宮殿就是典型的縮影。這個故事我大概講一下,有個詩人,參加宴會,來了很多人,途中有事他出去一趟,可能是去廁所吧,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大事,宴會廳倒塌了,一片狼藉。

事後要回憶誰誰在哪,這個詩人準確地把誰坐在哪裡一一描述了出來。這就是記憶宮殿的由來,也稱為羅馬記憶法,空間位置記憶法。我們去開發記憶能力,更像是發現了大腦天然的喜好,我們後天去迎合。大腦天然對場景化的東西記憶深刻又快速。

場景化,多解釋一點。

場,空間位置

。閉上眼睛,回想一下你今天去過的地方,是不是都是空間位置的變換。

景,影象動作

。我們回憶一件事,除了位置,還有過程,像一幀一幀的影象,組合起來,就是在什麼地方,誰做了什麼動作。合起來就是場景化。動態起來就是電影。或許我們沒有意識到,大腦自動處理資訊是遵循場景化的。我們把有意識記憶的東西,轉化成場景化,再配合接受資訊感官的效率,就可以做到更快速記憶。

空間和影象都要視覺,因此聯想就無比重要。東尼 博贊這樣形容記憶,那是對想象力的考驗。抽象的轉化成具體的,沒意義的轉換成有意義的。左腦也不要閒著,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把生動鮮活的資訊,有條理地安排好。記憶除了編碼輸入,還有儲存和提取。

儲存越亂提取越慢,話到嘴邊說不出來,明明知道就是形容不出來,多數是儲存出了問題。我們以為沒記住,其實記住了,但是放的地方太亂,一時想不起。綜上所敘,

左右腦配合好,才會有最佳的效果

補充一點環境因素。包含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不餓的時候更容易減肥,不同的場景對人影響還是很大的。我們不知不覺被吸引我們注意力的人事影響。

孟母三遷是有道理的,別太相信人的自制力和意志,這們都是可以消耗的東西。好的記憶環境,安靜不嘈雜,舒適,這是外部。內部就是我們的身體和生理節奏。

大腦佔全身2%重量,卻消耗了20%的氧氣和25%葡萄糖。如果大腦和身體是硬體的話,不同的質量肯定是不同的。簡單地說,好好休息,好好吃飯,好好鍛鍊。

還有一個就是生理節奏,時間上早晨6-7點,晚上20-22是複習黃金時間。上午8-12點, 下午2-5點,人的精力也比較旺盛。夜貓子就不說了,不談特例。記憶都會遺忘,有一種病人,不會忘,如果探討個例就失去意義了。

對於腦波這回事,保留意見,但是認可放鬆的作用,呼吸比較深,氧氣就多,心也容易靜下來,有人說,音樂是進入記憶的高速公路,這點我認同。輕音樂,巴洛克,莫扎特的一些作品,能讓人放鬆又敏銳,呼吸平穩。如果沒有條件,在進入記憶之前,有意識深呼吸幾分鐘吧。

人的注意力維持時間很短的,受過訓練的成年人也就90分鐘。過久就會疲勞,磨刀不誤砍柴工。好的休息也是努力的重要組成模組。重視時間投入,也要注意一下精力值,找到一個最佳平衡。

英語詞彙快速記憶也符合記憶總原則,

場,景,化

。這是單獨記憶詞彙的技巧,並不代表是最好的。我更傾向在閱讀中,在句子中學習詞彙,而不是單獨拿出來記憶。

單獨快速記憶幾個疑難詞彙,這些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影象化 場景化

達到鮮明,生動有趣。

中世紀的時候記憶法一度被人禁用,因為感覺在褻瀆經典。一個非常嚴謹的事,結果發現:最不嚴肅的方式才是最有效率的,想想就覺得諷刺。

人對生動有趣的東西,過目不忘。也可以反過來推論,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捕獲大腦的注意力,走心。不走心,看一遍又一遍,還是沒鉤子掛在腦子裡,飄飄蕩蕩的,換誰也累。

第一次務必讓痕跡深刻,這樣方便加工到長期記憶,也方便儲存。記憶法,一定要看效果,不能看理論多完美。說到底,記憶術是一門技能。是技能就要練習,看是看不會的,原理或許看得懂,就是做不來。不要以為知道原理就可以像一些人宣稱的那樣多容易,背道德經,圓周率,幾天一本外語。

這些專業記憶選手,他們花在記憶術的時間和精力數倍於正常人,他們參加比賽前也要集中訓練,自己的編碼系統也要練習。看廚師我們知道做不成他那樣,怎麼看記憶選手演示,就以為很快就能和他們一樣了呢?

知道和做到,其中隔的是

刻意練習

。一些宗教人士不認字,也能誦經,如果仔細看看,經文很有韻律和節奏,很多號稱新發明的記憶法,都是幾千年來一直存在卻不為大眾所認知的。

學習很重要,知道怎麼學習,也是應該考慮的事。記憶法不是走捷徑,是走正常的道路,相反一些習以為常的,未必符合高效原則。困難沒成就感,我們對誇張的,荒謬的,生動的,還有笑話,總能過目不忘。如果記憶的時候你比較快樂,可能才是快樂的。

遵循練習和遺忘規律

艾賓浩斯是科學記憶的先驅。有很多人根據他的實驗遺忘規律,製作表格複習背誦。我想說的是,大部分都被誤導了。他做實驗用的是無意義音節。相反我們學習和記憶的是有意義和聯絡的。以熟記新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甚至是各種編碼,諧音背後掩蓋的核心技巧。

不必要20分鐘,1小時,8小時如何如何,現實情況也不允許這麼有規律。一個計劃能操作比完美更重要。記憶法也是,重實際效用。學習初次記憶後,當天複習,第二天再複習,隨後周複習,月複習就夠用了。

遺忘是正常的,我們不復習也能存留一些到長期記憶中。說到底,進入長期記憶的東西才是我們的東西。長期記憶重要的技巧,也可以說是唯一的技巧:複習,複習,複習!初次記憶深刻,以熟記新,複習就是在深刻的基礎上,更深,讓記憶小鉤子更多更牢。這個時候左腦作用就出來了,歸納總結。井然有序。推薦ANKI,好多人都知道,也是基於艾賓浩斯遺忘規律而製作的。

如果學習記憶方法是學騎腳踏車,正常人是走路,在你學習初期,很多反習慣,反舒適區的東西,甚至效率比走路還慢。可你一旦掌握了腳踏車技巧,就比走路快的多。

記憶術,是技能,需要時間和精力練習的。玄乎一點說,大道至簡,很難。道理可能人人都懂,可又有多少人遵循去做呢?大腦硬體一定的話,我們能做的就是升級我們的軟體,這樣處理才更有效率。花些時間學習腳踏車再和走路的人比賽,是值得的。

從0到1,當中需要練習。刻意練習這本書作者,它開始就是研究記憶力的,測試記憶廣度和速度。他發現很多專家級別的人,都花費了大約10000小時。時間不是那麼絕對,還有別的因素,我欣賞的是,他對專家的定義,專家可以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線索,並迅速處理解決。

記憶術原理方法,不管多少外衣,本質沒有大區別,區別在於我們花了多長時間,做了多久刻意練習。東尼博贊對一個記者這樣說:如果參加美國記憶錦標賽,半年,每週六天,每天一個小時。世界記憶錦標賽,半年,第天3-4個小時。這就是訓練!

很多純粹的記憶高手,就是沒那麼多花裡胡哨的人,運用的原理差不多。

編碼,聯想,生動有趣,多感官綜合運用,動作。。。核心:迎合大腦天然處理資訊的方式:空間-場,景—影象 ,吸引大腦的注意力,採用一些小策略。下面就是最最枯燥的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