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放生為什麼要給魚肚子扎個洞?而不是直接丟進水裡

作者:由 聲振博士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26

鯽魚浮水怎麼釣

有過在海上釣魚經驗的朋友都知道,釣上來的魚如果不要的話,就會放生到海里,但是放生前都會用牙籤或者是其他尖銳的物體給魚的肚子上扎個洞,然後再丟進海里,這時候很多朋友就要疑惑了,為什麼要搞這種損魚不利己的操作,直接放生不就好了嗎?有海釣經驗的朋友就會告訴你,這是為它們更好,那麼其中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放生為什麼要給魚肚子扎個洞?而不是直接丟進水裡

首先要糾正這個說法,給魚肚子扎一個洞並不是隨便亂扎,準確的講並不是在魚肚子上扎,應該是在魚的側面找到一個點,用尖銳的物品扎進去,一般是鐵籤或者牙籤,還要確精準地紮在魚鰾上,才能起到效果。這個所謂的效果就是讓魚體內的氣體慢慢流出體內,恢復它們的行動能力,簡單一點講就是給魚放氣。

放生為什麼要給魚肚子扎個洞?而不是直接丟進水裡

海里的魚長期生活在海里,面對的水壓是非常大的,潛過水的朋友都知道,越往海底深處走,水壓就會成倍增加,一般的海魚生活在距離海面500到3000米之間,海水的密度大概是1030kg/立方米,而壓強的計算公式是密度乘以重力加速時再乘以海底深度,由此可以算出,距離海底500米的地方,魚承受的壓強大概是500牛每平方釐米,相當於50公斤,這壓力的恐怖可想而知。

大部分生活在海里的魚都有一種名叫魚鰾的的器官,就是我們平時叫的魚泡,這個器官是由三層極具彈性的組織構成,分別是纖維層,黏膜上皮和漿膜層。它們的作用是幫助魚調節體內的氣壓,減少體內和體外的壓力差,除了調節氣壓以外,還要保持身體的平衡,保證在水中游泳是能夠保持在一定的深度,不上浮也不下沉,可以說是魚最後重要的控制器。

放生為什麼要給魚肚子扎個洞?而不是直接丟進水裡

當魚被人們釣起來的時候,從一個長期高壓的環境,突然來到了一個低氣壓的地方,大量的氣體就會瘋狂的鑽進它們體內,魚鰾就會無法控制體內的氣壓,無法調節體內外的氣壓差,這時候就會出現失鰾的症狀,很多器官都會遇到大氣的擠壓,主要表現為肚子腫大,無法正常行動,魚會肚子朝上浮在水面上,無法進食或者逃避天敵,還會雙眼鼓出來,魚鰾也會從嘴裡冒出,腹部腫脹導致胃部向外擴張,最嚴重的還可能會魚鰾破裂,就是俗稱的爆體而亡。

剛釣起來的魚會一直處於這種低壓狀態,如果不做處理的扔回海里,它們幾乎就沒有生還的可能,最好的救助辦法就是用鐵籤扎進魚鰾裡,把體內的氣放出來,這樣能幫助它們恢復行動能力,扎的時候也不是隨便對著魚鰾就下手,最好是使用空心的鐵籤,從胸鰭背後的鱗片處45°斜著插入魚鰾,匯出體內的氣,讓魚鰾能夠重新控制身體。之後也不用擔心小洞會漏水,因為魚可以透過呼吸講體內的水排出去,而且魚的恢復速度不算太慢,魚鰾很快就能癒合,重新恢復調節身體的功能。

放生為什麼要給魚肚子扎個洞?而不是直接丟進水裡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比較笨的放生方法,就是給魚加上一點配重,讓它們緩慢的沉到海底,等到魚鰾慢慢恢復功能的時候,它們就會自己掙脫,不過這種方法成本太高,放一條魚就要損失一點配重的東西,而且在下沉過程中容易遇到其他的捕食者,所以很被人提及

所以給魚扎一個洞再放生,並不是沒有依據的低階趣味,而是有科學道理的正確放生方式,這是一種充分展現了人道主義的科學操作,減壓保證魚的生存,是可持續發展的正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