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奇瑞新生:新能源時代的新活法

作者:由 銷售與市場傳媒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30

眼光的定義是什麼

奇瑞新生:新能源時代的新活法

提到奇瑞,你首先想到什麼?

是QQ嗎?那個首創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百萬銷量紀錄的奇瑞QQ。當年,這款定位為“年輕人的第一輛車”的QQ成為年度爆款車,低配版甚至沒有ABS、沒有車載CD、沒有安全氣囊,但這些絲毫不能阻擋QQ的熱銷。在那個汽車被視為奢侈品的時代,奇瑞QQ著實火了一把。

是瑞虎嗎?2013年6月,奇瑞瑞虎在安哥拉出名了:據報道,在安哥拉發生的兩起武裝搶劫案中,兩輛瑞虎防彈車成功抵禦數十發近距離子彈的射擊,保護了乘員的生命財產安全,為瑞虎贏得了“中國虎”的美名。瑞虎是奇瑞的一個暢銷SUV品牌,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擁有40萬用戶,也是奇瑞18年蟬聯中國汽車出口冠軍的主力選手。當然,與長城哈弗H6、長安CS75等自主品牌爆款選手相比,瑞虎還需要解決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問題,國內市場也要突圍。

是觀致嗎?就是那個成立於2007年,由奇瑞和以色列集團共同組建的奇瑞量子汽車有限公司(2011年更名為觀致汽車)於2013年釋出的首款量產車嗎?觀致曾領行業之先,堅持正向研發,在產品質量、使用者體驗等方面走在了前列。但與QQ的熱銷相比,觀致在高階化層面探索並不順利,與後來的吉利領克、長城魏派不可同日而語。2017年,寶能集團戰略投資觀致,奇瑞不再是觀致發展的主導者。

是捷豹路虎嗎?成立於2012年的奇瑞捷豹路虎,是國內首家中英合資的高階汽車企業,由奇瑞與捷豹路虎共同出資組建,雙方出資比例為5:5,實現了包括攬勝極光、路虎發現、捷豹XFL等車型在內的國產化程序。現如今,奇瑞路虎捷豹的常熟工廠,已成為英國本土之外首個整車製造工廠。只不過從銷量看,在BBA(寶馬、賓士、奧迪)當道的中國市場,捷豹路虎只能暫居第三梯隊,且國產捷豹路虎未能贏得與進口捷豹路虎一樣的市場影響力。

以上這些,都是奇瑞,但又不全是奇瑞。上汽奇瑞“借腹生子”、瑞麒挑戰紐博格林、威麟征戰達喀爾、凱翼引領“網際網路汽車”的故事,讓使用者見識了一個善變的奇瑞,而觀致、捷途、開瑞、艾瑞澤等品牌,則讓使用者認識了一個眼花繚亂的奇瑞。奇瑞,難道是奇妙的奇?

奇瑞新活法之一:號外!奇瑞新能源車銷量增速222.7%

7月14日,乘聯會發布了《全國乘用車市場深度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1—6月,奇瑞公司新能源車零售銷量108363輛,超越廣汽埃安、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與南北大眾,還有小鵬、理想、蔚來、哪吒、領跑等造車新勢力,僅次於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位居國內第四位。而從增速看,奇瑞實現了222。7%的同比增長。其中,扮演銷量主角的,是微型電動車奇瑞小螞蟻與QQ冰淇淋。又是微型車,又是QQ系,奇瑞QQ路線又回來了?

事實上,新能源時代,奇瑞很難再復刻當年的QQ現象。首先,當年QQ火爆的直接原因是“給年輕人一個上車的機會”—有車就是王道,5萬元就是正義;其次,當年的車型很難有現在這般推陳出新的速度,哪怕是對手模仿,也需要不少的時間;再次,同樣是針對年輕消費者,買車的理由早就不是純粹的代步,能否取悅自我,才是打造爆款的新邏輯。以奇瑞小螞蟻為例,這款車被貼上了“女主好閨蜜”的標籤,聚焦年輕女性的用車場景,在“顏值即正義”的消費語境下,奇瑞小螞蟻漲粉無數。而全面對標五菱宏光MINIEV的奇瑞QQ冰淇淋,則創下了7萬輛預售量的小高潮,而可對照的另外兩款競品長安奔奔E-Star、長城尤拉黑貓的銷量情況,奇瑞QQ冰淇淋未來可期。

對奇瑞而言,在新能源時代,更關鍵的問題有三個。

第一個問題是:在新能源微型車細分市場,小螞蟻與QQ冰淇淋能成為奇瑞的流量明星嗎?要知道,在這個細分賽道,競爭很激烈,利潤很微薄,顏值可以取悅使用者,但利潤未必取悅自己。要做持續的流量明星,奇瑞不僅需要持續給年輕人種草,還要保持快速迭代和進化。在對汽車“喜新厭舊”這件事上,年輕人很擅長。

第二個問題是:在以中型轎車與SUV為主體的新能源市場,奇瑞拿什麼與比亞迪、特斯拉或其他主流車企、造車新勢力PK?奇瑞當下的主力車型依然是燃油車,其在發動機自主研發層面的優勢,能否切換到新能源賽道充滿變數;在智慧化、網聯化方面,奇瑞是選擇自己幹,還是找到能和自己同頻共振的戰略合作伙伴,一起攜手前行?與造車新勢力相比,奇瑞也是大家眼中的傳統車企。是什麼名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不進化就退化,奇瑞能從造車新勢力崛起中學到點什麼嗎?這也是奇瑞實現新能源戰略轉型的關鍵一步。

第三個問題是:奇瑞如何避免重蹈燃油車時代“多品牌模式”的覆轍?多年前,奇瑞曾堅信“多生孩子好打架”,結果發現,自己的孩子也相互打架。多品牌還是單品牌,並非對錯問題,而是戰略選擇、企業文化與團隊能力問題。如果採取多品牌戰略,各個品牌之間要清晰定位細分市場且彼此不打架,快速積累比較競爭優勢;如果選擇單品牌戰略,要將現有的公司資源進行高效協同,形成“一個拳頭”,確保出拳的力度和效果。其實,奇瑞團隊不缺執行力,只不過,當下的新能源時代,是燃油車與電動車並駕齊驅,還是有輕有重?或者像比亞迪那樣不給自己留退路?說到底,這既是戰略選擇問題,又是企業家和高管團隊的勇氣問題。

奇瑞新活法之二:“小草房精神”要重新整理

什麼是“小草房精神”?1997年3月,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奇瑞前身)在蕪湖宣佈成立。創業初期條件艱苦,一汽出身的尹同耀帶領團隊在一排草房內,完成了從廠房規劃、模具除錯、小批次生產等基礎性工作,“小草房精神”由此便成為奇瑞基因的一部分。

昔日的“小草房精神”強調的是不懼困難和挑戰、艱苦奮鬥、從零開始。

比如,奇瑞一開始只是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根本就沒有汽車生產資質,怎麼辦?當時的奇瑞透過各種辦法找到了上汽集團,採用“借腹生子”的方式,拿到了汽車“準生證”,從此開始了奇瑞的造車之路。沒有資源創造資源,沒有辦法找辦法,奇瑞就是這樣從無到有做起來的。再比如,奇瑞是國內第一個提出“全系車型發動機終身質保”的自主品牌車企,堅持“正向開發、技術奇瑞”的研發路線,在那個靠組裝或引進發動機造車的時代,奇瑞的做法並不多見。

但我們也看到,一方面,奇瑞的從0到1、敢於探索的精神,讓其有了多個行業領先的做法;另一方面,在從1到10、從10到100的過程中,奇瑞並沒有在銷量與競爭力方面延續和拓展“小草房精神”。從0到1的本質是一家企業的勇氣和遠見,但從1到10、從10到100考驗的卻是企業的戰略迭代、持續創新與經營深耕的能力。對奇瑞而言,重新整理“小草房精神”,就是要將從0到1階段的勇於探索,轉化為從1到10、從10到100的持續進化。

具體而言,有兩種做法:一是專注。構建自己的獨特戰略定位,將比較競爭優勢與核心競爭力發揮到極致,打造細分市場的持續爆款。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長城哈弗H6。哈弗H6用10年時間在SUV市場一騎絕塵,在銷量、口碑與技術層面不斷進化,成為細分市場的龍頭老大,而奇瑞並不缺少車型和品牌,但除了QQ外,缺乏更多的持續爆款產品,觀致、瑞麒、威麟、凱翼並未實現最初的品牌打造初衷。二是從產品視角全面轉向使用者視角。產品好不好,使用者說了算,使用者買單是檢驗產品競爭力的唯一標準。奇瑞要從技術成就感向用戶體驗與持續買單轉換。從研發、設計到生產製造,都將使用者體驗前置,每一個零部件與技術工藝開發,都要問一下,這對使用者有什麼價值?是必須的還是多餘的?是技術自嗨還是使用者剛需?使用者願意為此買單嗎?

奇瑞新活法之三:主動成為造車新勢力

提到造車新勢力,人們想到的是小鵬、理想和蔚來們。其實,奇瑞在20年前,也曾是當之無愧的造車新勢力。彼時是合資品牌的天下,自主品牌剛剛起步,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奇瑞當年的很多做法,在合資品牌車企眼中都是另類。比如,奇瑞研發發動機、早期拓展海外市場、從零開始打造觀致品牌等。恰恰是這種不走尋常路的新勢力做法,才是奇瑞在行業立足的關鍵。

現如今,奇瑞也成了別人眼中的傳統車企。但誰規定造車新勢力一定是那些新進入者的專屬?事實上,傳統車企敢於自我革命,照樣可以進化為造車新勢力。新不新,根本不是資歷和時間問題,而是理念和創新問題,誰能持續創新,誰能在新能源時代滿足使用者新的需求,誰就是當之無愧的造車新勢力。君不見,大眾汽車正在“大象轉身”,其在2030 NEW AUTO戰略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佔到總銷量的 50%;豐田也提出要自我革命:2030年前,在全球範圍內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佔全球新車銷量的三分之一。誰都知道大象轉身不容易,只不過在時代面前,再大的企業都很渺小,要麼自我顛覆,要麼被別人顛覆,沒有第三條道路。

對奇瑞而言,當年的“小草房精神”,同樣可以支撐自己成為造車新勢力。

首先,要向造車新勢力學習,不要再用老眼光定義汽車,汽車“新四化”真的不是說說而已,從機械定律到摩爾定律,特斯拉為何暢銷,華為以何種方式進入汽車業,理想為何選擇增程模式,小鵬是如何實現技術迭代的等等。在這些方面,奇瑞的步子還要大一些。

其次,不要孤軍奮戰,要尋找合作伙伴。凡事親力親為,好處是自主可控,但問題在於,所有的學費要自己扛,所有的坑要重複踩一遍。可以與蘋果、三星合作嗎?可以與博世合作嗎?可以與所有能幫自己彌補短板的企業合作嗎?別否定這些可能性,對外合作本質上考驗的是一家企業的文化與價值觀。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6日,奇瑞與海爾合作成立安徽海行雲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海爾卡奧斯平臺,聚焦人工智慧公共資料平臺、物聯網技術服務、資訊系統執行維護服務、資料處理與儲存支援服務,打造汽車行業首個大規模定製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這將開啟奇瑞汽車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這是奇瑞實施“新四化”戰略的關鍵一步。

再次,奇瑞要做戰略減法。那些只有少數車型的造車新勢力們靠什麼贏得使用者?比如,特斯拉如何將Model 3、Model Y打造為超級爆款?理想ONE如何透過精準定位實現持續熱銷?華為釋出問界M5、M7的戰略初衷是什麼?奇瑞如何做自己的戰略減法?是從車型上減,還是在細分賽道上做聚焦?從本質上講,保持開放,向對手學習,需要勇氣和智慧,而自我革命更不容易,在這方面,奇瑞要從戰略層面實現自我進化。

新能源時代,奇瑞要如何定位自己?是奇妙的奇,還是奇怪的奇,抑或是神奇的奇,讓我們拭目以待。文/ 楊繼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