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為什麼清末三代皇帝都連續絕後?因此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嗎?

作者:由 文城歷史紀實觀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30

理虧是嘴軟嗎

同治的一生活得太短,光緒的身心很不健康,溥儀絕後則是最冤枉,他活得夠長,當過皇帝也做過平凡人,一個甲子的精彩人生,卻是沒有兒子給他送終,大清末代的三位皇帝,確實有點慘。

關於大清歷代皇帝的“生育能力”,假如能做一個函式圖表,不難發現,到了嘉慶這一代時,就發生了“斷崖式下降”,沒過幾代,竟然都有人絕後了,而且還不止一個。

為什麼清末三代皇帝都連續絕後?因此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嗎?

比如當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有十六個兒子,清太宗皇太極有十一個兒子,就算是英年早逝的順治皇帝,也有八個兒子,而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皇帝締造了一個巔峰,生了三十多個兒子,雍正也有十個兒子,長壽的乾隆雖然比不上祖父,但一生也十七個兒子。

可乾隆沒想到的是,他的接班人嘉慶竟然那麼不爭氣,一生只生下五個兒子,要知道嘉慶登基的時候,年齡都已經三十多了,當年順治二十多歲駕崩的時候,也都已經誕下了八個子嗣,大清皇帝到了嘉慶這裡,生育能力的驟降,確實成為了大事。

其實這種現象在明朝的時候也是一樣的,甚至明朝出現的時間更早,以至於出現了一次斷代,明孝宗只生下一個兒子,那就是明武宗,而明武宗沒有生子便駕崩了,皇位只能給了自己的堂兄弟嘉靖帝。

明清兩個時代的“相同點”,不得不讓人去沉思“皇帝絕後”的問題,要說這是有規律的生理因素,那其中涉及的層面太複雜,干擾也太多,所以歸結為政治因素和環境因素更客觀一些,具體分析清末三代皇帝的情況,總能洞悉他們絕後的根源。

為什麼清末三代皇帝都連續絕後?因此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嗎?

同治:一生太短,絕後其實也算正常。

嘉慶雖然孩子少,但終究還是能傳承下去,而道光後來又上演了一波“生育中興”,一生生出了九個兒子,雖然夭折率很高,但還是證明了愛新覺羅家族的生育能力沒問題,而且他所生的恭親王奕,乃是後期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還是為人稱道的。

只不過道光所選的皇帝咸豐,就沒有那麼出色了。

咸豐一生只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和慈禧所生的同治,一個是和玫貴人所生的憫郡王,同治的這個弟弟命不好,早夭,而咸豐自己的命也不好,和弟弟奕鬥了大半輩子,後來還被西方列強打入北京老巢,自己躲在避暑山莊鬱鬱而終,一生只活了三十一歲。

在咸豐駕崩的時候,同治只有六歲,其實咸豐生同治的年齡就已經很晚了,二十六歲才生下同治,所以同治未來的“生育問題”,早已經讓人不看好。

六歲登基的同治皇帝,啥事不懂,大權只能交給兩位“母親”,也就是慈安太后(同治嫡母)、慈禧太后(同治生母),反正在同治成年之前,他都不需要怎麼去操心國家大事,早點結婚,早點生子,這是同治長大之後的首要任務。

為什麼清末三代皇帝都連續絕後?因此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嗎?

可問題是,在大清皇族的傳統裡,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觀念,那就是如果皇帝結婚了的話,就算是成年了,也有資格親政了,曾經的順治帝、康熙帝都是如此,所以這就意味著,如果同治十三四歲就結婚,兩宮太后就得還政給同治,其實慈安倒沒什麼,真正對此有意見的是慈禧。

慈禧對權力的掌控欲很強,為了拖延還政給同治的時間,同治被拖到了十七歲的時候才被安排結婚,在愛新覺羅家族裡面,這個年齡結婚已經是非常遲了,而在結婚之前,同治有沒有寵幸其他宮女生下過孩子,歷史書並沒有記載,但即便有生育過孩子,那些孩子都是不被承認地位的,譬如順治的長子,當年就因為如此被迫出宮。

所以慈禧對同治婚姻的壓制,同樣意味著對同治生育的壓制,同治十一年,十七歲的同治皇帝和大臣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成婚,兩個沒有感情的人結婚,對感情的磨合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同治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去談情說愛,兩年後、同治就因病駕崩了。

同治的早逝是大事,因為同治打破了大清皇帝“駕崩時間”的底線,就算順治帝駕崩都沒有他如此的誇張,因為同治的駕崩,背後還有著他和他的母親慈禧太后的“權力鬥爭”因素,很難不讓人懷疑同治的真正死因,最重要的是,同治沒有留下子嗣繼承皇位。

為什麼清末三代皇帝都連續絕後?因此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嗎?

時人關於同治的死因議論紛紛,大清朝廷公佈同治是感染上天花而亡的,就跟當年的順治一樣,可問題是,在同治那個年代,天花已經不是什麼太致命的病毒了,這個理由太過牽強了。

而其中一個人物,他的存在和經歷則是讓同治的死因多了一種可能,這個人物就是同治的堂兄弟,奕的長子:載澄。

載澄因為是恭親王的長子,所以他的地位很高,跟同治也玩得十分地好,和每天都待在宮裡的同治不一樣的是,載澄從小在北京城長大,有錢有權的他玩得十分開放,逛青樓這種習慣那是從小養成,而在載澄學會了到這些風月場所尋找樂趣後,他便帶上了他的堂兄弟同治一起出來玩。

關於載澄的一些壞習慣,大清的正史自然是不會去寫,但是大清民間盛行的野史卻是對載澄有頗多記載,畢竟北京城說大不大,總有很多百姓能接觸到載澄,所以在《清朝野史大觀》的記載裡,載澄的名聲並不好,其中就包括了他帶著同治皇帝一起去尋花問柳的故事。

據說載澄因為尋花問柳導致身體染上性病的次數不少,還常常因此被奕訓斥,而同治也因為載澄帶路的原因,自己也染上了性病,這才成為了同治真正駕崩的原因。

為什麼清末三代皇帝都連續絕後?因此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嗎?

只不過這種說法和清朝廷給出的官方說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只能當作野史看待,但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同治真的在被慈禧“架空”的時候喜歡上了尋花問柳,對自己的皇后阿魯特氏不聞不問,這就能解釋為了同治在結婚兩年後沒有誕下子嗣了。

其實造成同治絕後的因素,最大的不是他不和皇后親近,而是因為他壽命太短,按照嘉慶的生育年齡來看,同治十九歲還沒有子嗣並不奇怪,就算十九歲還沒有生孩子,到了二十歲之後總能生出來孩子,除非是生理有巨大的疾病。

所以同治的命短,才是他最大的悲哀,同治是大清最短壽的皇帝,也是第一個絕後的皇帝。

一生都是傀儡的光緒:身心十分不健康。

在同治駕崩的兩個小時後,慈禧迅速從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情緒中走了出來,因為同治不在了,意味著她的權力將會迎來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她不能立一個“自己人”當新皇帝,那麼她所謂的“垂簾聽政”將成為天方夜譚。

於是在和一眾親王、軍機大臣的討論和爭辯下,慈禧強勢地扶持自己的外甥載湉為新君,也就是光緒皇帝。

為什麼清末三代皇帝都連續絕後?因此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嗎?

光緒的生母乃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所以光緒還是屬於慈禧的人,而慈安對政治的把控不如慈禧,便順了慈禧的意,當年僅四歲的光緒宣佈被選為新皇帝登基的時候,他的父親奕譞痛哭不已,因為光緒註定就是個傀儡,未來的命運坎坷是必然的。

小皇帝光緒登基,這一系列流程慈禧太后是相當熟悉了,其實光緒就是翻版的同治,在同治結婚前慈禧是怎麼養的同治,那麼慈禧就怎麼去養光緒,因為光緒不是慈禧的親兒子,慈禧架空起來更沒有心理負擔。

雖然慈禧也是對光緒這個小孩百般寵愛,畢竟慈禧兒子去世了,也沒有孫子,這個外甥確確實實是她最親的血脈了,但感情歸感情,政治歸政治,慈禧還是將光緒拖到了十八歲才讓光緒成婚,而且給光緒安排的皇后,還是光緒自己的表姐,也就是著名的“隆裕太后”。

而隆裕太后又同樣是慈禧的侄女,這也就意味著,光緒和隆裕太后已經是近親結婚了,倫理關係很混亂,或許因為這是被慈禧指定的聯姻,光緒對隆裕也根本沒什麼感情,到了結婚這一天,光緒想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親政,可結完婚後的結果卻讓他知道,他太年輕了。

為什麼清末三代皇帝都連續絕後?因此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嗎?

光緒十五年,鬥志昂揚的光緒正準備大施拳腳改變這個孱弱的帝國,可誰知道,她的姨媽慈禧太后卻依然要垂簾聽政,很多事情光緒根本沒有過問的權力,光緒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和同治不一樣的是,同治或許在政治上受挫了,還能夠跟著載澄出去玩,轉移注意力,而光緒則是不可以,他被慈禧太后管得很嚴,他的後宮加上皇后也才三人,另外的兩位妃子分別是瑾妃和珍妃,這是一對姐妹花。

而光緒最愛的女人,也是珍妃,珍妃和當年順治皇帝深愛的董鄂氏很像,珍妃知書達理、善解人意,總能給光緒最大的安慰,所以光緒總喜歡和珍妃待在一起,但慈禧卻不這樣想,他希望光緒和隆裕多親近,於是便多次打壓珍妃,珍妃受到的虐待頗多。

光緒二十年,珍妃就因為“習尚浮華”被慈禧太后懲罰,然後施以

褫衣廷杖

這種屈辱的刑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珍妃對光緒的影響很重,慈禧對珍妃十分厭惡,或許就是這種原因,光緒和珍妃根本沒有太多機會溫存,所以並沒有誕下子嗣。

為什麼清末三代皇帝都連續絕後?因此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嗎?

光緒二十四年,百日維新被慈禧太后打斷,擁護變法的光緒被囚禁,開始去度過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時期,而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帶著光緒逃離北京,在臨走前,慈禧找藉口將珍妃投入井中殺死,這導致光緒的精神徹底崩潰,後來光緒歸來後,已然失去了自由。

自此之後,光緒便如同“軟禁”一般被慈禧監視在眼皮底下,光緒最愛的女子已經去世了,他用沉默作為無聲的報復,絲毫不和皇后有接觸,此時的光緒將精力放在了各國法律的研究上,他用他人生生育最黃金的十年,來做了別的事情。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光緒病重,此時的慈禧也病重了,不過光緒還是比慈禧早崩了半個月,在光緒最後的人生光景裡,他和慈禧的關係已經很僵硬了,或許光緒知道,就算生出個兒子來,不是面對慈禧或者隆裕的“控制”,就是要面對大清帝國走向滅亡的悲慘,與其生子讓其痛苦,不如斷絕痛苦。

所以和同治不一樣的是,光緒是身心俱憊,而且很有理性地“絕後”,當然啦,關於光緒身上有沒有疾病,時人眾說紛紜,有人覺得大清皇室的近親婚姻是導致光緒生育能力退化的一個大因素。

為什麼清末三代皇帝都連續絕後?因此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嗎?

最無奈皇帝溥儀:命夠長,但是生育能力早被破壞了。

溥儀能當皇帝,也是慈禧在生前一手安排的,溥儀正是慈禧留給隆裕的“傀儡”,只是溥儀登基的時候,他遇到的局面更加悲哀,因為此時的大清已經無力迴天了,溥儀的成長速度和這個封建帝國的衰落速度是完全不成比例的,他救不了大清。

雖然在外,大清近乎名存實亡,但是在皇宮內,溥儀還是那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於是溥儀的童年生活,得到了“非一般”的優待。

根據溥儀回憶,他很小的時候就體會到了“男女之事”,因為當年的太監、宮女出宮所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少,所以他們總是會出宮玩耍,但出宮的前提是要“伺候”好皇帝溥儀,於是他們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讓這些宮女教會溥儀行房之事,讓溥儀在這上面尋樂子,給予他們出宮玩的機會。

就這樣,年少的溥儀便“縱慾過度”,這導致溥儀在和自己的妻子婉容、最愛的妃子文繡在結婚都沒有進行過正常的夫妻生活,這也導致了婉容和溥儀的侍衛私通,後來文繡和溥儀離婚並且改嫁十分果斷,這就是溥儀很悲哀的一面人生。

為什麼清末三代皇帝都連續絕後?因此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嗎?

溥儀對那些宮女是有怨言的,因為是那些宮女的自私導致了溥儀不能人道,後來溥儀融入新社會,也開始了新的婚姻,他反而坦然了很多,對於自己的難言之隱不再怎麼掩飾,甚至在六十年代,他都去做了體檢,體檢診斷溥儀就是性功能存在障礙。

1967年,年過花甲的溥儀去世,此時的溥儀已經是個老人了,他在去世的時候,還是有很多親人來祭奠他,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是大清末代皇帝中壽命最長的,卻也沒有留下一個子嗣給他送終,不得不說溥儀的結局確實很讓人無奈。

清末三帝中,活得最長的溥儀反而是受“絕後”折磨最嚴重的那一個,他們三位皇帝,有各種各樣的因素絕後,或政治因素,或環境因素,總的來說,他們三人的命運也都是大清走向滅亡悲哀命運的寫照,都和慈禧的安排息息相關。

他們三人一生都是傀儡,始終沒能活出自我,所以這三位大清皇帝,是特別的,也是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