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這屆春節,理財情緒High不High?

作者:由 鈦媒體APP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2-03

情緒很不好是什麼意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鋅刻度,作者|陳鄧新,編輯|高智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如期而至。

放眼望去,大街小巷到處充滿喜慶的氣氛,呼朋喚友的聚餐比比皆是,觥籌交錯間難免談天說地。

這其中,理財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焦點,“兔年”春節也未例外。

零錢理財收益率持續走低,有的人改投債券基金;A股持續低迷,也擋不住“00後”的熱情;銀行理財也能劇烈波動,風險厭倦者青睞大額存單……

債券基金,成為“香餑餑”

“回頭看,買債券基金是去年我這做過的最正確選擇。”楊斌如是說。

老家鎮江的楊斌,在蘇州打拼多年,回家團圓之時聊起理財,不少人感嘆2022年股市之殤,不由得暗自慶幸。

楊斌工作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手頭並不寬裕,也沒有大富大貴的心思,一直依賴零錢理財,“那個時候,餘額寶的利率在5%~6%徘徊,還是夠意思!”

然而,最終為之買單的是實體經濟,這不利於實體經濟快速發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成為各方的共識。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曾有言:“金融說到底是服務業,離開了實體經濟金融業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於是乎,零錢理財的利率逐年走低,市場從增量走向存量。

存量市場的爭奪,艱辛又血腥。

餘額寶、理財通等也調整了打法,不斷提供更多的產品以滿足穩健使用者的理財需求,從而提高使用者黏性。

儘管如此,楊斌也沒有改變理財方式的心思,“買房買車之後,一個月也剩不下什麼,再說二三萬元也發不了財”。

直到零錢理財的利率跌破2%,楊斌才在平臺的指引下改投了一隻債券基金,收益相比之前近乎翻倍。

據Choice的資料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債券基金整體盈利401。82億元,單季度規模增長近3000億元。

債券基金,成為“香餑餑”

原本,範賢安持有三隻股票基金,不承想三隻股票基金均在2022年遭遇“水逆”,之前的利潤吐出大半。

遂贖回,投入債券基金的懷抱。

“現在才發現,前些年基金賺錢不是我眼光好,而是我浪得好。”範賢安如此總結之前的押注,“做人難,做男人更難,做一個虧錢的男人難上加難”。

萬萬沒想到,債券基金也能虧。

範賢安2022年第三季度試水了一隻債券基金,還未等加碼就被當頭一棒,“一番操作猛如虎,結果還不如餘額寶啊!”

事實上,範賢安將債券基金當成了固定收益產品。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鋅刻度:“權益基金(即與股票掛鉤的基金)表現不佳,債券基金成為避風港,卻碰到國債利率陡升,令不明所以的投資者喊‘退錢’,其實債券基金可能虧損,但債券不會。歷史上債券基金都多次被砸,但無一例外可以用時間換空間,因而長期持續盈利是沒有問題的。”

與楊斌不同,範賢安的運氣不佳。

儘管股票不好做,但入市的依然絡繹不絕。

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11月底,開立A股賬戶的投資者數達2。11億戶,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散戶規模為2。1億戶,同比增長7。85%,佔投資者的比重為99。76%。

以上可見,散戶為A股的主流群體。

而據騰訊財經的調查線上,2022年超七成的投資者擁有三年以上的炒股經驗,近四成都是長情股民;其中,40歲至59歲投資者佔46。33%,佔比位列第一,而18歲至29歲投資者佔7。75%,這意味著“00後”已欣然入市。

對此,“00後”高振廷深有體會。

正在上海求學的高振廷從小就知道其父在炒股,耳濡目染之下也對股市有了濃厚的興趣,高中畢業就開通股票賬戶,獲得父母的鼎力支援。

高振廷告訴鋅刻度,家裡認為年輕應該多經歷經歷,他這個年齡正適合喚醒沉睡的財商,為今後的人生打好基礎,“投資要趁早,要是晚了的話,快樂就不痛快了”。

有了老股民的指點,高振廷起步很順,第一次就買了潞安環能稀裡糊塗賺了2361元,心態一下子就飄了。

飄了不打緊,迷上毒雞湯才可怕。

工資收入只能解決溫飽,人生更需要仰仗資產收入,無論是不動產的租金,或是金融資產,均可撐起未來的一片天。

“00後”發芽,長得可真嫩?

然而,資本市場2022年風雲突變,投資難度陡增,其父都難以賺錢,更不用遑論半吊子的高振廷了。

對此,高振廷自嘲道:“‘韭零後’還沒割完,我們又發芽了,長得可真嫩呀!”

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收盤,A股總市值為84。85萬億元,較年初減少11。57萬億元,剔除新股的因素,A股總市值縮水了16。21萬億元,人均虧損高達7。87萬元。

至此,高振廷的生活也有所變化。

高振廷以前經常與同學外出聚餐,時不時大方地請舍友吃飯,如今頻率降了下來,請吃飯更是無從談起。

不過,團年之時高振廷又有信心了。

一方面,2013年A股復甦成為投資者的共識,另外一方面對股票有了新的認知,不把股票當成一個工具,而是一個事業。

“00後”發芽,長得可真嫩?

與“00後”初生牛犢不怕虎不同,“大媽們”更為保守,喜好穩健的銀行理財,不過銀行理財也有了悄然變化。

2022年,堪稱銀行理財的淨值化元年。

隨著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剛性兌付被打破,保本理財黯然退場,這意味著“賣者當盡責,買者當自負”成為新常態。

此背景下,高振廷孤注一擲將家裡給的錢全部投入股市。

市場也沒有客氣,給銀行理財狠狠地上了一課,讓“大媽們”不淡定了。

已退休多年的韓慧娜,家裡頗有積蓄,是銀行理財的忠實粉絲,之前一直其樂融融,沒想到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叛變”了,“以前我以為股票、基金才有風險,現在算明白了,只有存款才安全”。

據Wind統計,2022年3月末,23913只公佈淨值情況的銀行理財產品中,破淨2084只產品,破淨比例高達8。71%。

這之後,臨近2022年年末,再度遭遇“破淨潮”,破淨數量一度超過6000只。

光大理財董事總經理程鵬亮曾表示:“經過這次市場波動之後,投資者對銀行理財認識可能會更加成熟,對過去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形成的銀行理財剛性兌付的想法,可能會逐步地衝淡,未來投資者教育跟銀行理財投資管理能力這兩個會相輔相成地發展。”

大額存單,一單難求?

韓慧娜也成為大額存單的擁躉者,卻一直沒有搶到,“火車票還難搶”。

據《證券日報》報道,臨近春節,近期穩健型投資者對大額存單熱情高漲,由於每一期釋放的額度有限,目前大額存單不好搶,只要一開放,幾分鐘就售完了。

一單難求,成為大額存單的真實寫照。

而《華夏時報》報道,之前調查發現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多個期限品種的大額存單均顯示額度不足。

總而言之,春節假期嘮家常,賺了多少錢、虧了多少錢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發洩情緒之後勢必對未來有了更大的期盼。

那麼,2023年努力搞錢。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楊斌、範賢安、高振廷、韓慧娜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