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歷史上的太監當權,如何誤國事

作者:由 若愛一如花開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2-03

太監當權眾將亂解什麼生肖

明太祖在位的時候,為了坐穩他的皇帝寶座,採用了兩大防範措施,一是設立錦衣衛,監視大臣,削減他們的權力;二是不讓宦官過問國事,並立了條規矩寫在大鐵牌上,掛在宮裡,要後世皇帝都來遵守。誰知到明成祖即位的時候,這條規矩就不起作用了。明成祖用武力從朱燈手中奪取皇位以後,怕大臣們不服他的統治,特別信任那些宦官。遷都北京以後,明成祖就在東安門外設立“東廠”,“東廠”這個機構同明太祖的“錦衣衛”性質是一樣的,專門探聽和偵察大臣及老百姓中沒有反朝廷的言行,稍有嫌疑,馬上就給予嚴厲的處置。

歷史上的太監當權,如何誤國事

明成祖讓身邊的親信在監上當東廠提督,因為他怕大臣跟自己不貼心,這樣,從明成祖時候起,宦官的權力就越來越大了。到明宜宗的時候,連奏章也交給宦官代筆批閱。閱奏章的太監叫司禮監,進一步加大了宦官的權力。有一年,皇宮裡太監不夠用,需要到民間去招收一批。蔚州(今河北蔚縣)有一個流氓,名叫王振,從小讀書,幾次科舉考試都沒有考中,在縣裡做了教官。後來犯了罪,按大明律條,至少可以判他充軍到邊防,結果破入保了下來。他聽說皇宮下來招收太監,就應召進宮做了太監,宮裡那些太監大多不識字,惟有王振識字通文,太監們就都叫他王先生。因在他在宮裡小有名聲,明宣宗竟派他當了太子朱祁鎮的老師。

歷史上的太監當權,如何誤國事

朱祁鎮年幼,特別頑皮,王振就順著他,帶著他玩,想著點子,出著花樣讓他玩得快活,小朱祁鎮特別喜歡王振明宣宗死後,九歲的太子朱祁鎮當了皇帝,他就是明英宗。王振作為皇帝的老師,也就當上了司禮監,替英宗批閱奏章,明英宗只知道玩耍,哪裡懂什麼國事,因此,朝廷裡的一切軍政大權都集中在王振手裡。朝廷的文百官,誰也不敢得罪王振,弄得不要麼被撤職,要麼就是充軍。那些皇親國戚也都巴結五振,稱他為“翁父”,王振的地位處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成了明朝第一個權力最大的宦官。

歷史上的太監當權,如何誤國事

明朝初期,我國北方蒙古族的瓦刺部落逐漸強盛起來。公元1449年,瓦刺首領也兒派三千使者到北京,嚮明朝進貢一些馬匹以後,要明朝給他賞金王振接見了瓦刺使者,發現也先謊報人數,就減少了賞金,階低了馬價。也先為他兒子嚮明朝求婚也遭到了王振的拒絕。也先派使者來剛朝,本來就是挑釁。這樣一來,也行先羞成怒,親自率兵進攻明朝的大同。邊關告急,朝廷召集大臣商討對策,王振極力主張英宗親。其實王振是有私心,他怕自己在蔚州的大批田產被瓦刺侵佔,兵部尚書郎和兵部侍郎,經過認真分析,認為打仗最忌諱打無準備之仗,朝廷準備不充分,皇上不能親征,英宗也沒有個主張,但他只聽王振的,就按王振說的辦,無論大臣們怎麼勸諫,他都不理睬,決定御駕親征。

歷史上的太監當權,如何誤國事

英宗同王振、仍堅等一百多朝廷官員,率領五十萬大軍,匆匆忙忙趕向大同,留下王朱住和于謙守京城。平時,英親就沒有注意訓練軍隊,軍隊紀律相當渙散。這次出兵大同思想上物質上都沒準備好,加上路途遙遠,路上又遇大風暴雨,只走幾天,糧食就供應不上了,兵士們一路勞累,又冷又餓,叫苦連天,好容易才捱到大同,兵士們看到城外明軍兵士屍橫遍野,膽顫心驚。一位大臣心想,憑這樣低落的上氣,只能是打敗仗,就向英宗勸諫,說不如退兵。王振聽了火冒三丈,把那位大臣亮罵了一頓,罰跪一天。明軍在郊外駐紮了幾天,前鋒軍無在大同城下與瓦刺軍交戰,一上陣,就破瓦刺軍殺得全軍覆沒。王振慌了手腳,忙下令撤回北京。因為大同離蔚州很近,王振心想,何不借此機會到老家女走一趟,也好讓老家人看看我王振今日如何威風,於是勸英親到蔚州去住幾天,英宗也同意了。

歷史上的太監當權,如何誤國事

撤兵就我是要搶時間,哪能耽擱呢?真是獵頭軍師糊塗大王。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向蔚州,已經走了大約四十多里了,王振忽然靈機一動,不好,這麼多兵馬到了蔚州,自家的莊稼不全被糟踏啦,那損失就大了。又趕忙下令向回走。就這樣來回一折騰,時間被耽誤了,瓦刺的追兵趕到,明軍邊戰邊退,一直退到上木堡(在今河北懷來東)。明軍退到土木堡的時候,太陽剛落山。一位大匣一看這衛地形不好,沒有任何防禦屏障,就勸英宗說:“趁天黑之前,再赴一程路,前面就是懷來城了,等進了懷來城再休息也不遲。萬一瓦刺軍追來了還可以防守。”王振又是大發雷霆,因為他裝運財產的幾千輛車於還沒到,不放心,所以硬是要明軍駐紮下來。第二人,天剛矇矇亮,瓦刺軍就追到土木堡了,把明軍圍得嚴嚴實實。英宗知道自己已成籠中之鳥,無法逃脫了,只好派人向也先求和,也先見明軍人數比自己多,硬打對瓦刺不不利,便將計就計,假裝議和,停止攻擊。

歷史上的太監當權,如何誤國事

英親和王振一聽信以為真,以為萬事大吉了,下令讓兵士們找水喝去明軍被瓦刺軍追趕幾天,兵上們口喝得嗓子裡直冒煙,但是土木堡沒有水源,離土木堡十五里的地方才有條河,但已被瓦刺軍佔領。當天晚上,兵士們就地挖井,挖了兩丈多深也沒見到一滴水,一直口渴難忍。一聽英宗讓他們找水喝去,陣地上就像炸開了鍋,兵士們不要命地往外跑,將領們怎麼也制止不住。瓦刺軍早就埋伏在周圍,見明軍大亂,瓦刺軍的伏兵從四面八方喊路逃跑。瓦刺軍緊迫不捨,明平死傷無數,兵部尚書你也被瓦刺軍殺死殺過來,都掄起大刀長矛,邊衝殺邊喊:“投降的不殺。”明軍兵士丟盔棄甲英宗帶著殘餘的禁不想突圍,幾次沒能衝殺出去。王振平日趾高氣揚。這時也自知狗命難逃,嚇得瑟瑟發抖。禁軍將領樊忠,對王振的胡作非為早已恨之入骨,這時看到王振那個熊樣,氣憤地舉起大鐵錘說:“我要為天下百姓除了你這個奸賊!”一錘砸死王振。英宗見多次衝不出包圍圈,就跳下馬,盤腿坐在地上等死,瓦刺軍輕輕鬆鬆地把英宗俘虜了。歷史上稱這次事件叫“土木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