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作者:由 探微心理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2-05

家長對我說謝謝我怎麼回

國家透過

“雙減”政策其目的一方面在於緩解家長教育焦慮情緒,另一方面希

望學生能在全面發展的同時健康成長。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的確,

“雙減”政策減少了學生的家庭作業,減輕了學生的書包,也幫助家長減少了輔導作業的負擔。

據團中央

2021年9月份的資料調查顯示,在50萬的中小學生父母樣本中,有72。7%的家長認為“雙減”政策後其教育焦慮有所減輕。

但是,在同一時期,也有很多小學生家長給筆者反饋稱其壓力有所增加,較

“雙減”政策之前變得更為焦慮了。

其實,這種情況也可以理解,面對突如其來的教育改革形式,深陷

“內卷”和“雞娃”中的家長很難從之前慣有的模式中跳脫出來,面對課後作業反饋和期中考試的取消及面對透過課後輔導班來提升學習成績的渠道關停,家長們很難快速適應當前政策變化帶來的壓力。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同時,這些家長會伴隨焦慮、憂鬱,還會有親職功能失常的情況。所以,有必要對

“雙減”後家長對該政策的壓力感知和教育焦慮進行探索和研究。

但是,目前對家長教育壓力的研究大多集中於特殊兒童的父母,對普通學生的父母教育壓力的研究較少,更缺乏針對

“雙減”政策這樣國家性的政策變化後家長教育壓力的研究。

在小學階段兒童會將更過的時間和精力轉向學習活動,同樣的,家長也會將更多注意投入到孩子的學習上來。當前,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的學業會和未來的發展和成就相關聯,並被此壓力深深裹挾。

因此,筆者認為需要把目光聚焦於小學生父母這個群體。

“雙減”政策是否更加激發了家長對孩子能否透過考試改變命運的壓力,也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但是,現有測量工具未能準確聚焦於當前“雙減”政策後我國小學生家長的教育壓力現狀,需要進一步探索。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現有研究表明,父母的身心健康和生育意願與較高水平的親職壓力有很大相關,一方面會對其養育行為造成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對孩子的身心發育也會造成負面作用。還有研究者透過跨國對比發現,在中國參與者中發現,部分父母會有睡眠質量等身體狀況問題,在日本參與者中則發現,部分父母會擔心自己的社會地位喪失和對教育孩子感到不安等焦慮情緒。

我們可以得出父母教育壓力不但對育兒質量會有很大影響,也會對育齡夫婦的生育意願造成抑制作用,這也對

“鼓勵三二”政策的有效落地造成影響,對我國人口紅利的儲備計劃有著較大的阻礙。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因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

“雙減”政策後小學生父母的真實感受,編制小學生父母教育壓力問卷,探討“雙減”政策後小學生父母教育壓力現狀及其相關因素,為緩解其教育壓力和教育焦慮提供指導建議

近年來,父母的教育焦慮是焦慮在家庭教育領域的延伸,並非只存在於個別家

長中,而是一種群體心理現象為眾多家長所共有。

這種教育焦慮在家長中廣泛蔓延。當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雷望紅髮現很多父母認識到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認為一旦在教育競爭中失敗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在未來社會競爭中的表現,耿羽指出這將導致家長對教育失敗的恐懼和焦慮激增,出現在孩子教育方面的過分投資現象,並伴隨對孩子過高的期望,

Cowan和Jones指出這樣的期望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巨大身心壓力。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王洪才認為教育焦慮是父母由於過度在意子女的教育結果,過度焦慮孩子是否能考取好的學校或是否會在未來學業中被公平對待,從而導致孩子就業受到影響,最終無法在社會中出類拔萃

陳華仔和肖維認為父母的教育焦慮在行為上表現為有意減少和子女相處,以避免浪費子女的學習時間,過度在意孩子的成績,過多地控制子女的非學習時間等,總結為過度恐慌子女的學習機會、學業成績和就業前景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Kim等對教育焦慮的定義也與之相似,父母會透過有意迴避的方式來與子女相處,從而減少浪費子女的時間,是對孩子學業成績的過度擔憂;刁生富和李香玲表示教育焦慮是指在學生家長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外在環境的原因使個體產生忐忑、恐慌、耐心喪失等情緒。

Sun和Kim表示教育焦慮是父母在承擔個人角色時感受到來自自身能力與需要不相匹配時的擔憂。結合“雙減”政策的背景本文采用成方琪對教育焦慮的定義,指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當中,由於對學校教育結果的不把握和對自己教育能力的擔心,以及對教育失敗給孩子帶來的消極影響的恐懼,進而體驗到的一系列負面的情緒。

焦慮是一種消極情緒,會引起個體一系列生理應激反應,例如呼吸加速、不停出汗等,長期的焦慮會影響個體的睡眠質量、注意力無法集中、耐心喪失及脾氣暴躁等現象。教育焦慮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體會的焦慮,對其生理、心理、認知和行為也會產生以上影響。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教育焦慮屬於狀態焦慮,會對父母和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Loader等

發現父母的養育焦慮越大,就更可能採取消極教養方式,會在其教養過程中採取控制、嚴厲等手段。

Risley等認為這樣的過度焦慮會對孩子的身心成長造成負面影響。韓海棠在調查中發現,68。2%的家長表示自己的身體健康是由其教育焦慮造成的,包括失眠、頭暈頭疼、胸悶等,70。5%的家表示教育焦慮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的有不利影響,包括心慌、煩躁、易怒等。

也有研究發現,焦慮存在著代際傳遞,父母的焦慮是孩子焦慮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Lee認為母親的教育焦慮會在日常生活中透過不同方式悄無聲息地傳遞給子女,讓子女倍感壓力,較低孩子的主觀幸福感。

嶽凌發現母親教育焦慮會增加子女考試焦慮的可能性,史立珍發現當家長教育焦慮程度高時

,子女的情緒管理水平較差。

國外文獻中發現教育焦慮也是孩子行為和情緒問題的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同時也是孩子抑鬱症狀的影響因素。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近來,

Smout等發現成年初長期的個體也會受到父母教育焦慮的影響,從而使其認知受到限制,個體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Kunas等在研究中發現父母的育兒焦慮是其孩子患有焦慮症的有效預測指標,研究還指出,父親的育兒焦慮似乎有被低估。種種實證研究表明教育焦慮對於父母自身、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父母教育壓力是指父母在履行其家長角色時,面對來自自身與外在關係需要處

理時而感到潛在威脅所產生的壓迫、緊張等壓力感,是壓力在教育領域的延伸。

透過文獻檢索,有的學者會將父母教育壓力譯為

“育兒壓力”、“養育壓力”,“教養壓力”,有的學者會譯為“親職壓力”。譯法不同,但核心一致,主要是從父母自身、兒童特點和親自互動失調三方面進行探究。

Abidin將父母教養壓力分為三個部分。育兒壓力是指在育兒過程中,雙親會發現教養效能感不足或缺失、夫妻衝突增加、不能獲得外在有效支援以及存在負性情緒,並由此所帶來的與育兒直接相關的壓力;親子互動失調是在與孩子互動中,發現孩子無法達到父母的預期,較少得到子女的回饋,因而負性情緒增加,與孩子衝突矛盾增加等;困難兒童是指雙親由於自己子女某些特質而過度思慮,並比普通兒童父母存在更多擔憂。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陶西格等指出作為父母這種社會角色在教育子女過程中所產生的壓力。

Claudia和Luminita也認為父母教育壓力是在親子互動過程中一種特定形式的壓力感。

學者馬月等指出教育壓力是指與教育子女相關的壓力。

王英傑等在對家長教育壓力定義時指出這種壓力來源於家長在擔任父母角色的過程中

與子女的不同氣質特點或來自外在社會規範等他者因素,感到的焦慮等情緒,伴有

6

不能勝任父母這一角色的內在感受。

父母的焦慮情緒會對其教養方式和孩子的心理狀況產生影響

高原則認為父母教育壓力由雙親特質、家長與子女互動過程、孩子的問題行為引起的壓力感。宋煜靜認為家長教育壓力是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對自身能否勝任家長角色和盡責產生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