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聊聊孩子的壓歲錢:家長直接“沒收”不妥,如何用更好?

作者:由 文匯網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2-07

關於壓歲錢是怎麼來的

聊聊孩子的壓歲錢:家長直接“沒收”不妥,如何用更好?

春節期間,父母帶著孩子走親戚拜年,而孩子們更是因為收到長輩們的壓歲錢而開心不已,口袋鼓鼓囊囊的,壓歲紅包也為過年平添幾分喜氣。

喜悅之餘也不難發現,如今的10後甚至20後孩子們收壓歲紅包,金融屬性更濃了,而“年文化”的儀式感卻有些淡了。網路上,不少年輕家長熱烈交流著自己如何透過各種“智慧手段”讓孩子乖乖上交壓歲紅包,這也“引爆”了關於壓歲錢的更多討論。比如,孩子收到的壓歲錢究竟應該歸誰;家長“沒收”孩子的壓歲錢是否合理等等。

那麼,究竟該如何合理引導孩子使用壓歲錢?能否把過年接收壓歲紅包的“儀式”,當成一個提高孩子財商的契機呢?針對這些話題,本報邀請專家們一起來聊一聊有關壓歲錢的那些事兒。

本期受訪專家——

楊雄(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首席專家、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陳小文(上海市靜安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

張楚涵(上海家長學校特聘專家)

常傑(上海財經大學附屬國安路小學副校長)

張靜(五年級學生家長、專欄作家)

孩子的壓歲錢多了,卻有些“變味”了?

不少人說,如今的孩子拿到的壓歲錢多了,但對其中的文化內涵理解得遠遠不夠,所以壓歲錢有些“變味”了,對此怎麼看?

楊雄:

壓歲錢是中國傳統春節文化的一部分,包括新年穿新衣、守歲等等,都是“年味”的典型代表。尤其對於孩子而言,穿上新衣服在大年夜給長輩拜年、甚至給長輩行跪拜之禮、然後接受長輩發出的壓歲錢,是整個春節的一個小高潮,令孩子們興奮不已。

我們60年代的人,小時候拿到的壓歲錢大約都是幾毛錢;80年代出生的人,小時候可能拿到幾十塊、一百塊的壓歲錢就算是“大戶”了。

而如今的孩子,過年拿到上萬元壓歲錢的大有人在。

雖然孩子手上的壓歲錢多了,但很多時候讓人感覺有些“變味”了。要知道,壓歲錢不僅包含著辭舊迎新的美好寓意,也是尊老愛幼等優秀傳統習俗的展現。壓歲錢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連線家庭的親情血脈的標識,寄託了家人之間的納福祝願,有一種濃濃的感情在其中。

如今,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序加速,併疊加人口遷移流動、少子化等社會現象,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和孩子,對於傳統的年俗顯得有些淡漠。但凡問問年輕的父母和拿到壓歲錢的黃口小兒何為壓歲錢,恐怕沒有幾個人能清楚地說出壓歲錢的由來。過年的時候,家長大多就是在飯桌上給一個紅包、甚至拿出手機“掃一掃”——

當長輩給小輩壓歲錢變成了純粹的“發紅包”,這多少反映出傳統文化傳習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一旦“儀式感”缺位,下一代更不知道壓歲錢從何而來、為何而發。

張楚涵:

保持壓歲錢的“儀式感”,需要家長有心去策劃、準備。具體來說,以什麼形式發,哪個時候發,都需要提前謀劃。

就拿我自己來說,一般都會提前去銀行取好現金,為孩子準備好紅包。雖然說在手機上包個數字紅包更便捷,但是我總覺得,讓孩子摸到錢幣,這種過年的感受會更真實,且是保持儀式感的一種方式。

再說說給壓歲錢的時間。

無論孩子多大,我們家都會堅持在除夕夜12點爆竹聲響起那一刻,去書房拿錢給孩子。

女兒小時候會跟著我,現在會坐在客廳安靜等著我和她爸爸從書房出來。接下來是最重要的儀式——祝福。她爸爸在給孩子壓歲錢時會說鼓勵加油的話,我則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那一刻的言語,包含著我們父母對孩子一年又一年的愛,這些都是壓歲錢背後的重要意義。

壓歲錢“處置”,關聯親子間的尊重與信任

春節期間,孩子收到的壓歲錢究竟歸誰?家長直接“沒收”或代替孩子保管壓歲錢,行不行?妥不妥?

張楚涵:

壓歲錢無論具體金額多少,都包含著長輩對孩子的祝福和鼓勵。而在收到壓歲錢後,父母也不妨和孩子一起來計劃一下:壓歲錢該怎麼用。

事實上,有很多孩子拿了壓歲錢之後,轉眼就被父母“收”掉了,美其名曰替孩子保管。我在臨床心理諮詢工作中,就經常聽到孩子們對壓歲錢被收掉後的一些心聲。比如,有的家長說,“你還小,拿那麼多錢幹什麼?”可孩子的心聲是:“那你們為啥給這麼多啊?”也有家長說,“這麼多錢交給孩子,會亂花的。”而此刻,孩子的心聲恐怕是,“憑什麼認為我亂花錢?我還認為你亂花錢呢!”還有家長認為,平時孩子要什麼,都是家長買的,小孩子不需要錢。可孩子們的心聲卻是:“那不一樣!”……

從孩子們憤憤不平的表述中,我們多少可以感受到,

壓歲錢不僅承載著“年文化”,也關聯著親子之間相互尊重與信任的問題。

我個人的建議是,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得到的壓歲錢,父母不妨替他們妥善保管。當孩子開始進入學校讀書後,家長可以開始和孩子一起商量,該怎麼處理壓歲錢。如果家長完全不顧孩子意願,甚至在孩子很抗拒的情況下強行替孩子決定壓歲錢的用途,會損害親子之間的信任感。尤其要提醒的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有更強的自我意識,這時候,壓歲錢一旦處理不當,很可能成為青春期孩子向家長“宣戰”的導火索!

確實,很少有孩子會因為壓歲錢處理不稱心而產生什麼心理問題,但有孩子會因為父母的言而無信、不信任、不尊重,從而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當然,家長也不能完全由著孩子任性,而要學會拿捏分寸。讓孩子在掌控壓歲錢時和父母進行商議,這是彼此尊重的體現。因為信任而尊重,這對於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甚至對於孩子的自控能力提升,都是有幫助的。

楊雄:

壓歲錢究竟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主,還是讓父母替他們“保管”,每家的情況可能都不一樣。尤其是當壓歲錢距離“壓歲”的傳統含義漸行漸遠、更多被賦予“資產”的概念後,如何使用、保管壓歲錢,確實是留給年輕父母的一道思考題,也很考驗為人父母者的智慧。

從宏觀層面來講,壓歲錢發給孩子,很多人會覺得錢就應該歸孩子所有。

但父母應該明確的是,壓歲錢是一種“禮尚往來”的儀式感,雖然你拿到了壓歲錢,父母也要同等地付出許多。要讓孩子看到壓歲錢背後的人情世故和文化含義,而不僅僅是金額的多少。

從這個層面來看,將壓歲錢全部交給孩子,尤其是低年齡段的孩子,並不合適。

但這裡要強調一點,我不建議家長在孩子收到壓歲錢的當晚就“沒收”這筆錢,這會讓孩子覺得很沮喪,對傳統文化習俗更失去了興趣。

至於該如何使用壓歲錢,我更建議家長民主地聽聽孩子的心聲。家長可以幫孩子把錢存起來,但如果孩子明確表達了希望自己保管或希望購買所需物品的意願時,家長也要尊重他們的意見。

陳小文:

如何使用壓歲錢,尤其是當壓歲錢金額較大時,家長們還需認真考慮一下,因為這背後可能還涉及到法律層面的意義。

壓歲錢其實是長輩贈與某個特定人的,應該成為孩子的“資產”。按照法律層面的操作來看,父母並不能簡簡單單收掉壓歲錢,甚至是私自處置這筆錢。

當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並不具備獨立處置資產的能力,有的家長會給孩子單獨開一個銀行賬戶,將這筆錢存起來,這可能是從法律層面來講比較保險的做法。

聊聊孩子的壓歲錢:家長直接“沒收”不妥,如何用更好?

結合生活場景,財商教育正當時

孩子的壓歲錢應該怎麼花?如何結合壓歲錢開展一些財商教育?

張靜:

我的兒子今年12歲。每年春節,當他拿到壓歲錢,我們除了送上祝福和期望,還會和他一起探討:如何用這些錢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通常,我們會建議他把壓歲錢分成幾份:其中一份用來理財,幫助他了解讓“錢生錢”的辦法,懂得銀行運營規則,培養風險意識;一份用來購買名著或喜歡的書,參與一些公益活動,例如幫助貧困學生等;一份可以用來給長輩準備禮物,幫助孩子記住家人的生日,並懂得表達感恩;一份用來購買學習用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具體方案的制訂,都可以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做一些微調,但主要目的是幫孩子培養正確的金錢觀。

在我看來,

孩子有權管理自己的壓歲錢,但這不等於父母“躺平”,把錢全都交給孩子任由處理。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理財規劃意識。

具體來說,對學齡前和小學低學段的兒童,家長不妨主動和他們討論是不是要去銀行將壓歲錢存起來、存多少,當雙方達成共識後,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銀行開戶,讓孩子體驗和了解下儲蓄的概念;到孩子讀小學三、四年級,對金錢有了概念後,可能會有一些自己想買的東西。這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瞭解“必要”和“想要”的概念,比如,讓孩子把自己想買的東西列在一個清單上,想好哪些東西必須買,哪些東西可以晚點再買;當孩子再大些,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壓歲錢和自己的夢想、成長聯絡起來,鍛鍊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責任感,比如存一些錢作為參加夏令營、外出旅遊的活動經費,或者購置一些自己喜歡的新裝備。等孩子到了初、高中,對金錢已經有明晰的概念,可以讓孩子列出使用計劃,家長在整體上進行把控即可。

常傑:

壓歲錢其實是讓孩子認識“錢”、樹立正確金錢觀的一個好抓手。

如今,財商已成為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素養,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財商素養的培育,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財商如何培養呢?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單純講理論,孩子們的體會可能不深,不如來一場理財實踐。比如,這個寒假,對於一年級的學生,學校發起了一項倡議,鼓勵孩子們和父母一起,用100元做一頓年夜飯,透過購買食材,學會買東西、合理對比質量和價格,讓孩子對“錢和物品的價值”有基本的認知。針對二年級的學生,我們也設計了名為“會變多的壓歲錢”主題作業,透過各種活動,讓孩子瞭解壓歲錢的來歷和發展歷程,老師們還製作了有趣的動畫和故事,讓10後、20後的孩子們接觸到“紙幣”和各種錢的概念。

財商教育也需要循序漸進地開展。這樣,到了高年級,學生不僅建立了必要的理財觀念、樹立了風險意識和分配意識,對於慈善公益理念的理解,如何防範金融詐騙,包括如何識別假幣等,都會成為他們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聊聊孩子的壓歲錢:家長直接“沒收”不妥,如何用更好?

作者:張鵬 王星

編輯:張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上海財經大學附屬國安路小學供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