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八股文”長啥樣看完後誰敢保證,自己穿越到明清不會交白卷

作者:由 若男聊歷史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1-09-30

什麼苗什麼長填空

如果不是有緣,你怎會找到我,如果不是精彩,又怎會欣賞到最後,點點關注唄,就當是一個獎勵。

很高興見到各位點開文章的朋友們,希望這次閱讀給您帶來意義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凱和張之洞聯名奏請停止科舉,得到了諭允。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終於被廢除。

“八股文”長啥樣看完後誰敢保證,自己穿越到明清不會交白卷

提及科舉,它的最大特徵就是“八股文”。那“八股文”到底長啥樣子呢?

“八股文”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的“貼經”,類似於現在帶的默寫填空。到宋朝時王安石變法,認為唐以賦取仕浮華不切實用,於是改試經義。從《五經》《論語》《孟子》中出題,不強調對仗排比。到元代時,多從《四書》中出題。直到明代朱元璋洪武三年時,形成了非常嚴格固定的格式,一直沿用至清。一篇八股文,完全可以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八股文”長啥樣看完後誰敢保證,自己穿越到明清不會交白卷

題目一律用《四書》《五經》中帶的現成話。其中又分大題和小題,大題為鄉試、會試用,小題用於童試。因為考試的次數較多,《四書》《五經》一共也不過幾萬字,考了幾百年,難免會出現重複。於是就出現了隔章節硬拼起來上下毫無聯絡的句子,許多考生只能是兩眼茫茫生拉硬湊了。

其次呢,內容必須用聖人口氣行文,以程朱學派的註解,還不允許引徵古史,不許比喻。

結果只能是相同的陳詞濫調廢話連篇,寡淡無味乾癟枯燥。

且結構有整套硬性的規定。

比如,全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和大結部分組成。破題就是用兩句單行文字,將題目的意義解釋。不管題目有多長,破題只能用兩句。承題就是將破題中的緊要意思承接引申,只能四五句單行。起講是寫明題意,明代用四五句,清代用十句,這就開始得用聖人的口氣了。入題,或兩三句或四五句,作用是從上文引到本題。也有不用入題直接進入下文。起股,用四五句或者八九句雙行排比開始議論。中股為全篇重心,字數無定式,但必須盡情發揮,正反理論之所在。後股則因中股所定,中股長則後股短,中股短則後股長,或墊襯或抒發中股所未盡。束股則兩三句,起到提醒全篇而收尾。從起股到束股,必須兩兩相對,組成散體長聯。通常要求八比,也就是四對,至少得六比,有的甚至達十比十二比的。大結,就是全篇的結束語,三兩句收篇。

“八股文”長啥樣看完後誰敢保證,自己穿越到明清不會交白卷

還有字數和書寫款式的的要求。明代要求五百字內,清康熙年要求五百五十字,乾隆年間以後一律為七百字。要求書法端正,標明段落,試題低兩格,試文一律頂格。如果不符合額要求,一律取消資格。

八股文最初也只是議論文的一種格式,正是因為成為科舉考試的規定必須格式,成為了科舉制度的替罪羊。加之題目出處有限,限制了創意發揮。

可以想象,一篇八股文是需要過硬的的基本功,和長期寫作練習及複雜的步驟運用,加之字數的控制和語法的嚴格使用,在諸多相似雷同中寫出新意,才有考取秀才、舉人和進士的希望。

“八股文”長啥樣看完後誰敢保證,自己穿越到明清不會交白卷

“八股文”作為一切僵死文字的總代表,但也有它可借鑑之處。比如,寫作理論和技巧,以及文精意賅。《儒林外史》中就有這樣的描述:“八股文章若要做的好,隨你做什麼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什麼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連蔡元培都說:“由簡單而繁,確是一種學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