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他為何建議精神分裂症長期甚至終身用藥?| 專家視角

作者:由 醫脈通精神科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1-10-25

得了精神病是不是一輩子都得吃藥

原創:JN 來源:醫脈通精神科

他為何建議精神分裂症長期甚至終身用藥?| 專家視角

精神分裂症是一類慢性致殘性精神障礙,開展維持治療有助於改善患者轉歸。然而,患者是否應長期甚至終身使用抗精神病藥,爭論已持續了數十年。由於倫理及操作上存在困難,人們無法開展持續患者一生的隨機對照研究,而長期回顧性的自然觀察性研究有望為我們帶來啟示。

自2017年以來,美國斯坦福大學精神與行為醫學系名譽退休教授Ira D。 Glick博士與合作者先後發表了三項回顧性自然觀察研究,針對多個患者樣本評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長期用藥依從性與總體轉歸及生活滿意度的相關性。三項研究納入的患者群體截然不同,卻得到了相似的結論——

一、教學醫院患者

除非發生嚴重副作用,否則建議長期用藥

他為何建議精神分裂症長期甚至終身用藥?| 專家視角

本項研究[1]共納入35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年齡45歲。這些患者來自教學醫院(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由同一名醫生隨訪8-50年,平均20。7年。研究主要關注了三個指標的關係:1。 患者的用藥依從性;2。 自評及他評的長期總體轉歸,包括總體轉歸量表(GOS)及功能大體評定量表(GAF);3。 患者自評的生活滿意度。

分析顯示,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是長期總體轉歸及生活滿意度的顯著預測因素,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及調整協變數的線性迴歸分析中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長期治療依從性越好,總體轉歸及生活滿意度越高;依從性越差,轉歸往往傾向於不良,且常常是災難性的(disastrous),生活滿意度也更差。其他因素,如物質使用障礙(SUD)或家庭支援水平,並不能解釋上述差異;如一些患者完全缺乏家庭支援,但在規律用藥下也獲得了理想的轉歸。

研究者認為,上述結果與一些臨床推薦一致,即只要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未出現具有臨床意義的顯著副作用,如遲發性運動障礙(TD)或嚴重的體重增加,則建議長期持續進行抗精神病藥維持治療。

二、社群醫院患者

除非存在軀體禁忌,否則建議長期用藥

他為何建議精神分裂症長期甚至終身用藥?| 專家視角

本項研究[2]共納入34名來自臨床研究機構的患者,為精神分裂症臨床研究連續篩查的受試者,既往由不同的社群醫師隨訪6-49年,平均20。6年。研究關注的指標與第一項研究類似,其中患者的總體轉歸由兩名醫師評估,其中一名不瞭解患者的依從性情況(盲法),另一名瞭解患者的依從性情況(非盲法)。

分析再次顯示,患者的長期用藥依從性與轉歸呈正相關:由不瞭解患者依從性情況的醫生評定時,用藥依從性越好,患者的總體轉歸(P=0。03)及大體功能(P=0。05)越理想,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由瞭解患者依從性情況的醫生評定時,用藥依從性與總體轉歸及生活滿意度無顯著相關性。共病SUD及家庭支援仍不能解釋患者總體轉歸及生活滿意度的差異。

本項研究中,長期用藥依從性與患者轉歸的相關性較教學醫院樣本弱,但仍得到了陽性發現,尤其是考慮到盲法設定下醫師並無患者的依從性資訊,陽性結果有一定說服力。與上一項研究類似,本項研究提示除非存在軀體禁忌,否則建議慢性精神分裂症長期持續接受抗精神病藥治療。

三、退伍軍人門診患者

除非存在軀體禁忌,否則建議長期用藥

他為何建議精神分裂症長期甚至終身用藥?| 專家視角

本項研究[3]採用了與上述兩項研究類似的方法,希望在不同的患者樣本中複製上述兩項研究的發現。20名患者均為來自退伍軍人門診的連續入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隨訪19-53年,平均33。5年。該樣本的人口學特徵與前兩項研究顯著不同,平均年齡較大(57歲),且男性比例很高(95%)。

原始分析顯示,用藥依從性與總體功能及生活滿意度呈強相關,Spearman 相關係數達0。69-0。89(P≤0。001)。調整一系列變數(家庭、SUD、種族等)的多元線性迴歸模型中,用藥依從性與盲法設定下醫師評定的總體轉歸(P=0。049)及大體功能(P=0。021)顯著相關;非盲法設定下,用藥依從性也與總體轉歸(P=0。008)、大體功能(P=0。001)及患者的生活滿意度(P=0。028)顯著相關。

作者認為,本項研究複製了前兩項研究的結果,共同建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長期甚至終身用藥,除非存在明確的軀體禁忌。事實上,大部分精神障礙存在較強的生物學基礎,與其他軀體疾病一樣,需要長期治療。

務必讓患者明白: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慢性病

Ira D。 Glick博士在美國精神科醫師學會2018年年會的Dean Award Lecture中指出,將精神分裂症真正視為一種慢性病,並採用與其他慢性疾病一樣的管理手段,是精神分裂症長期最佳化治療的秘訣[4]。

職業生涯早期,Glick博士參與了一項有關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的隨機對照研究。Glick博士在詳細講述這段經歷時提到,當時一些患者對精神分裂症有清醒的認識,認為該病必須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加以對待,而這些患者也獲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這一事實令Glick博士印象深刻。

隨著症狀的潮起潮落,精神分裂症的長期控制往往也並非一帆風順。然而,其他慢性疾病又何嘗不是如此,過程甚至更加繁瑣痛苦。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頻繁「扎手指」和調血糖,有時到了必須要強化治療或換藥的程度。精神分裂症也是一樣的道理。

透過開展有效的患者教育,讓精神分裂症患者真正接受「慢性病」這一概念,是改善其病情控制的關鍵一步。與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治療,如果大家都能接受這一點,藥物治療不依從相關的糟糕後果有望得以減少。

他為何建議精神分裂症長期甚至終身用藥?| 專家視角

文獻索引:

1。 Glick ID, Davis JM, Zamora D, et al。 Should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for schizophrenia be given for a lifetime?: a naturalistic,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17;37:125–130。

2。 Glick ID, Zamora D, Kamis D, et al。 Should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for schizophrenia be given for a lifetime?: replication of a naturalistic,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of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CNS Spectr。 2019; 24:557–563。

3。 Glick ID, Zamora D, Davis JM, Suryadevara U, Goldenson A, Kamis D。 Ar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Better Off With Lifetime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Replication of a Naturalistic,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of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20;40(2):145–148。 doi:10。1097/JCP。0000000000001171

4。 Ted Bosworth。 Managing schizophrenia as a chronic disease linked to better outcomes。 Current Psychiatry。 Mar 08,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