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雪萊《致雲雀》試解

作者:由 談文說藝論人生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1-12-19

夢像一滴雨後幾句

北京 王俊鳴

雪萊《致雲雀》試解

雲雀,據說是丹麥、法國的國鳥,歐洲詩人多有歌詠。即使在中國,作家賈平凹寫過它,詩人王昌耀唱過它,畫家兼作家木心,把自己的詩集就命名為《雲雀叫了一整天》。

這是一種什麼鳥?要讀懂雪萊的《致雲雀》一詩,有必要先知其鳥。“百度”告訴我們:雲雀,學名Alauda arvensis,小型鳴禽,體形及羽色略似麻雀,雄性和雌性的外觀相似。從前蘇聯東部到西歐諸國以及亞洲東北部日本、朝鮮、向西經中國、中亞一直到非洲北部都有分佈。在地面築巢、繁殖。歌聲柔美嘹亮,常驟然自地面垂直地衝上天空,俟升至一定高度時,稍稍浮翔於空中,而復疾飛直上,載歌載鳴,高唱入雲,是鳴禽中少數能在飛行中歌唱的鳥類之一,故有告天鳥之稱。飛高時,往往僅聽到其歌聲,而難於獲見其形體。降落亦似上升的飛行狀態,兩翅常往上展開著,隨後突然相折,而直落於地面,很有情趣。

雪萊《致雲雀》試解

《致雲雀》,原來就是寫給這種鳥的一首詩,或曰“一封信”。

“據雪萊夫人回憶,這首詩是1820年夏季一個黃昏,雪萊在萊杭郊野散步聞雲雀鳴叫有感而作。”(江楓《雪萊和<致雲雀>》見《教師教學用書》語文必修上冊)

全詩21節,共105行,在中國詩歌史上難得見到這樣的抒情長詩。再加以詩人風格浪漫,用奇妙的想象,連篇的比喻,寄託深邃的情懷,要讀明白不太容易。

難點有兩個層次:一是宏觀把握,全詩的內在邏輯,層次結構;一是圍觀解讀,一節一節,一句一句,到底在說什麼,要表達什麼。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教材編者的解讀。《教師教學用書》語文必修上冊

1—2節:總體描寫雲雀高飛歡唱的特點,稱讚雲雀是“歡樂的精靈”。

3—7節:具體描寫雲雀高飛歡唱的特點,盛讚雲雀叫聲的美妙動聽。

8—20節:詩人將雲雀的美麗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21節:表達了詩人的心願,特將學習雲雀的歡欣與無畏,用自己和諧、熾熱的的激情唱出歡樂的歌,為全世界帶來歡樂、自由與真理。

這種劃分,最大的問題是把8—20節歸攏在一起,內容概括為“詩人將雲雀的美麗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從篇章結構說,模糊了原有的邏輯層次;從內容的概括說,則未免大而不當。

再看詩的譯者江楓先生的分析

(見《世界名詩鑑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8年7月版148—151頁,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師教學用書》有節選附錄)

全詩二十一節。從讚美開始,以感嘆告終。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大體可分六七個小段落。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四節——

第五、六、七節——

第八節——

第九節——

接著——

第四小段,從第十三節到第十五節——

第十六節——第十七節——

以下三節——

第二十節——

這說法很靈活,也很奇怪:“大體可分六七個小段落”,到底是“六”個還是“七”個?一共21小節,數目是確定的,一個讀者有一個讀者的理解,你怎麼理解就怎麼劃分,不必兼顧他人,為什麼要來個“大體”?

其具體分析也很奇怪。開始分別說第一、第二節,然後把三、四節合起來說,五、六、七節合說,第八單說,第九節後面加一個“跟著”,就把以下三節划進去了。然後說

“第四小段,從第十三節到第十五節”,那前面的“三個小段”到底是怎麼劃分的?

看不清楚。下面十六、十七連起來說,“以下三節”應該包括十八至二十節,而

最後一節如何歸屬,竟付諸闕如

。且不說譯者對各節內容的概括、闡釋,就這樣的分合跳躍,我們如何見得“層次分明,結構嚴謹”?

網路上還流傳著多種“教案”,可惜,不但缺乏對整體結構的準確把握,更罕見對節與節之間邏輯關係的具體分析。為此,特試解如下。

雪萊《致雲雀》試解

我認為全詩可劃分為三個大的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可用兩個字概括

第一部分(1—12節):

獻歌

——獻給雲雀的讚歌

第二部分(13—17節):

探源

——探尋雲雀之自由、歡欣的源泉

第三部分(18—21節):

祈願

——面對現實的困境,希望像雲雀一樣歌唱。

雪萊《致雲雀》試解

下面我們來做具體的分析。

第一部分12節,1—2節,3—6節,7—12節,各為一個層次。

第1節:你好呵,歡樂的精靈!/你似乎從不是飛禽,/從天堂或天堂的鄰近,/以酣暢淋漓的樂音,/不事雕琢的藝術,傾吐你的衷心。

因為是寫給雲雀的“信”,所以先致以問候,並充滿敬意地稱對方為“歡樂的精靈”

。精靈者,非凡間之物也,“不是飛禽”也。“精靈”而“快樂”,因為它能到達“天堂或天堂的鄰近”,能“以酣暢淋漓的樂音”“傾吐”它的“衷心”,何等幸運,何等自由。不過,雲雀的鳴叫婉轉而嘹亮,很具有“藝術”性,譯文說它的藝術“不事雕琢”,與事實相悖,且與“酣暢淋漓”有矛盾。

最後兩句,另一譯本譯為“洗盡鉛華,充盈心靈傾訴衷情”

(韓寶江:《雪萊<致雲雀>詩新譯》見《教育科學論壇》2020年05期),把“樸素”之意落在雲雀的形體外貌上,似乎更妥帖。

第一節是直觀的感受,第二節則對第一節加以解說

向上,再向高處飛翔,/從地面你一躍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輕雲,/掠過蔚藍的天心,/永遠歌唱著飛翔,飛翔著歌唱。

我們已經知道,雲雀的習性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從地面一飛沖天,一是邊飛邊唱。這一節詩就是對這兩個特點的生動的描繪,使上一節詩有了客觀的根據——再浪漫也不能違背常識。

上面兩節為一層,扣住雲雀習性特點,以“快樂的精靈”對雲雀及其樂音做總括的描繪。

雪萊《致雲雀》試解

3—6

節為第二層。這幾節詩,分別從時間和空間描寫雲雀自由歌唱的特點。

3—4節從時間的角度寫其歌唱之持久;5—6節從空間的角度寫其樂音傳佈之廣遠。

第3節:地平線下的太陽,/放射出金色的電光,/晴空裡霞蔚雲蒸,/你沐浴著明光飛行,/似不具形體的喜悅開始迅疾的遠征。

第4節:淡淡的紫色黃昏,/在你航程周圍消融。/像晝空裡的星星。/雖然不見形影,/卻可以聽得清你那歡樂的強音——

太陽還在“地平線下”,它就沐浴著黎明的光芒起飛,開始它“迅疾的遠征”了!直到“黃昏”,形影都看不見了,仍可以“聽得清”它“那歡樂的強音”。時間屬於它。

第5節:那犀利無比的樂音,/似銀色星光的利劍,/它那強烈的明燈,/在晨曦中逐漸暗淡。/直到難以分辨,卻能感覺到就在空間。

第6節:整個大地和大氣,/響徹你婉轉的歌喉,/彷彿在荒涼的黑夜,/從一片孤雲背後,/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輝洋溢遍宇宙。

這兩節寫雲雀在空間的自由:你可能難以分辨它的形影,但你能感覺到它就在“空間”,因為“整個大地和大氣”,都響徹它婉轉的歌喉,它的樂音洋溢於“宇宙”——空間屬於它。

這兩節雖也在讚美雲雀的樂音之美,但重點是在寫它在時間與空間中的自由

。而在享受時間與空間的自由之中,它似乎要擔負起天堂使者的使命,想最大限度地把天堂的福音傳佈給人類。作為詩人,這應該是最為渴望、最為羨慕的地方吧。

讀這幾節詩,只要抓住時空指示語,就不會誤解。

雪萊《致雲雀》試解

7—12

節,是第三層。這幾節詩,進一步對雲雀之形象與其樂音加以具體描繪。

第7節:我們不知,你是什麼,/什麼和你最為相似?/從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這樣美的雨,/能和你出現時降下的樂曲甘霖相比。

“什麼和你最為相似”一句,明確“手法”,開啟比喻的系列。

理解比喻,首先要把本體與喻體對應起來,然後準確把握相似點。

“樂曲甘霖”——這是把“樂曲”比喻成“甘霖”。喻點是什麼?甘霖,指久旱以後所下的對莊稼十分有利的雨。霖:連下幾天的雨。雲雀的樂曲,就像甘霖滋潤莊稼一樣撫慰被苦難折磨的人類的心靈吧?還不止此,什麼“人”才具有“降雨”的本領?天神也,雨伯也,這也就是把雲雀比做神靈了。

第8節:像一位詩人,隱身/在思想的明輝之中,/吟誦著即興的詩韻,/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過的希望和憂慮喚醒;

這一節把喻點說清楚了。雲雀“像一位詩人”,喻點就是後面的幾句。所謂“思想的明輝”,就是用“希望和憂慮”喚醒“普天下的同情”。在作者看來,詩人的天職就是用他的詩表達對現實的憂慮,昭示對美好未來的希望,從而使人從冷漠、麻木中警醒起來,去創造自己的生活。

第9節:像一位高貴的少女,/居住在深宮的樓臺,/在寂寞難言的時刻,/

排遣為愛所苦的情懷,/甜美有如愛情的歌曲,溢位閨閣之外;

這一節也把喻點說清楚了。雲雀像居住深宮的“高貴的少女”,其樂曲猶如愛情之歌,是“甜美”的,足以使人排除“寂寞”的。

第10節:像一隻金色的螢火蟲,/在凝露的深山幽谷,/不顯露它的行止影蹤,/把晶瑩的流光傳播,/在遮斷我們視線的鮮花芳草叢中;

這裡又把雲雀比成螢火蟲。螢火蟲的可貴之處在於,在“深山幽谷”,在 “鮮花芳草叢中”,傳播“晶瑩的流光”而“不顯露它的行止影蹤”。和這螢火蟲相似之處是什麼?雲雀在高高的雲端把優美的樂曲傳播到繁雜的人間,而“不顯露它的行止影蹤”。

第11節:像一朵讓自己的綠葉/廕庇著的玫瑰,/遭受到熱風的摧殘,/以至它的芳菲/以過濃的香甜使魯莽的飛賊沉醉;

玫瑰,即使被綠葉遮蔽,被熱風摧殘,依然會發出“香甜”的芳菲,以至使“魯莽的飛賊沉醉”。雲雀,即使遭遇過風雨的摧殘,也不會停止它們的歌唱,它們那美妙的樂音,依然會使人沉醉。

第12節:晶瑩閃爍的草地,/春霖灑落的聲息,/雨後甦醒的花蕾,/稱得上明朗、歡悅、/清新的一切,全都不及你的音樂。

這一節連用三個比喻,專門形容雲雀樂音之妙:像“晶瑩閃爍的草地”一樣“明朗”,像“春霖灑落的聲息”一樣“歡悅”,像“雨後甦醒的花蕾”一樣“清新”。

以上六節,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頌揚了雲雀的“人格”之美與樂音之妙。從第一節之此,都是對雲雀的讚美,是獻給雲雀的讚歌。

雪萊《致雲雀》試解

第二部分,13—17節,探索雲雀樂音之妙的源泉。

第13節:飛禽或是精靈,有什麼/甜美的思緒在你心頭?/我從來沒有聽到過,|愛情或是醇酒的頌歌,/能夠迸湧出這樣神聖的極樂音流。

雲雀的音流為什麼會如此“神聖”而“極樂”?因為詩人所聽過的“愛情或是醇酒的頌歌”,從來不具有這樣的品質,所以他要向雲雀求教了。

第14節:贊婚的合唱也罷,/凱旋的歡歌也罷,/和你的樂聲相比,/不過是空洞的浮誇,/人們可以覺察,其中總有著貧乏。

承上節,繼續寫疑問。“贊婚的合唱”承上節之“愛情”的“頌歌”,“凱旋的歡歌”承上節“醇酒的頌歌”。“贊婚”者不是婚姻者自身,他們的“頌歌”難免缺乏真情而多“空洞的浮誇”;而“凱旋”者不過是戰爭的勝利者,踏著“敵人”的鮮血歸來,飲酒歡歌,應該也是缺乏真誠而多“空洞的浮誇”:只有你這個精靈,為什麼你的歌聲那麼真誠,那麼自由,那麼充滿生機與活力?

第15 節:什麼樣的物象或事件,/是你那歡歌的源泉?/什麼田野、波濤或山巒?/什麼空中、陸上的形態?/是對同類的愛,還是對痛苦的絕緣?

無待雲雀的回答,詩人做出了自己的揣測。這裡的“愛”字,應該隱含在上兩句之中,即對“田野、波濤或山巒”的愛,對“空中、陸上的形態”的愛,都是它心頭“甜蜜思緒”的源泉。

正因為有了這“愛”的源泉,才與痛苦“絕緣”了吧?

第16 節:有你明澈強烈的歡快,/倦怠永不會出現,/那煩惱的陰影,從來/近不得你的身邊,/你愛,卻從不知曉過分充滿愛的悲哀。

這一節承上節的“愛”字,因為有“愛”,所以“歡快”,因為“歡快”,所以永不“倦怠”,從無“煩惱”。所謂“不知曉過分充滿愛的悲哀”一句,有人譯為“你深愛,卻從不貪婪”(韓寶江:《雪萊<致雲雀>詩新譯》),可以參考。

第17節:是醒來,抑或是睡去,/你對死的理解一定比/我們凡人夢想到的/更加深刻真切,否則/你的樂曲音流怎麼能像液態的水晶湧瀉?

在詩人看來,雲雀之歌之所以有那樣“明澈強烈的歡快”,“能像液態的水晶湧瀉”,除了“愛”,還因為它對死亡有一種“深刻真切”的理解。大概也如我國的莊子,認為醒著跟睡著是一樣的,活著與死亡也沒有區別。連死亡都看淡了甚至看透了,還能有什麼煩惱與悲哀?

對雲雀歡欣之“源泉”的探索,總結出兩條:愛,直面死亡。

要讀懂這一部分,需明白文字“資訊後出”的特點。

詩歌不同於散文,往往不能“按部就班”,娓娓道來,有些資訊前面已然用到,但沒有明示,而是在後文中才顯現出來。這部分的核心物件指示語是“源泉”,但到第15節才出現。還有那個“愛”字,形式上出現在“對同類的愛”一句中,實際上前兩句已然發揮作用。

雪萊《致雲雀》試解

第三部分:18—21節,傾訴“我們”的困境,渴望能像雲雀一樣自由、歡樂地歌唱。

第18節:我們瞻前顧後,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擾,/我們最真摯的歡笑,/也交織著某種苦惱,/我們最美的音樂是最能傾訴哀思的曲調。

前面兩部分頌揚雲雀之自由與其樂音之美妙,並進而探索其所以然的源泉,這裡一轉

,以“我們”開頭,開始向雲雀傾訴苦惱與悲哀

。“我們”是一個重要的物件指示語,它代表的應該是“我”一類的詩人。連“最真摯的歡笑”裡都交織著苦惱,而所謂“最美的音樂”不過是“傾訴哀思的曲調”,這與雲雀的歡欣歌唱真有天淵之別。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我們瞻前顧後,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擾”。

第19節:可是,即使我們能擯棄/憎恨、傲慢和恐懼,/即使我們生來不會

拋灑一滴眼淚,/我也不知,怎樣才能接近於你的歡愉。

所謂“瞻前顧後,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擾”,以至“憎恨、傲慢和恐懼”,是從主觀的心理的方面說,這裡指出“我們”之所以苦惱與悲哀,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第20節:比一切歡樂的音律,/更加甜蜜美妙,/比一切書中的寶庫,更加豐盛富饒,/這就是鄙棄塵土的你啊你的藝術技巧。

上一節只說即使排除了主觀因素,“我們”仍然無法接近雲雀的“歡愉”,到底為什麼呢?

這一節給出了答案,這就是“鄙棄塵土”四個字

。鄙棄塵土,不是鄙棄大地,而是鄙棄世間的汙穢與黑暗。雲雀生於大地,長於大地,但它們能一飛沖天,抵達“天堂”,在無盡的時間與空間裡自由地飛翔,自由地歌唱,沒有什麼能阻止它,沒有什麼能改變它,它用自己的心歌唱,它只唱自己的心聲,所以“甜蜜美妙”,所以“豐盛富饒”。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作為詩人的“我們”無法相比。據介紹,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籠罩著整個英國。大規模的“圈地運動”使百姓流離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頭,到處是弱肉強食;嚴重的經濟危機使國家物價飛漲,工人工資驟降,人民生活貧困;憤怒的工人因此起來罷工,搗毀機器,遊行請願,然而這一切行動均遭到統治階級的血腥鎮壓,等等。

詩人無法像雲雀一樣鄙而棄之,只能面對,只能承受。詩句沒有直接對社會的不平與黑暗進行抨擊,卻從對雲雀的讚美與仰慕中透露出自己的憤懣與無奈。

第21節:交給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歡欣,/和諧、熾熱的激情/就會流出我的雙唇,/全世界就會像此刻的我——側耳傾聽。

最終向雲雀發出祈求:希望得到雲雀的救贖,哪怕只把它的歡欣分一半給自己,自己的詩歌也會令全世界側耳傾聽。

這當然是一種理想,甚至一種幻想,除非自己也能像雲雀一樣“鄙棄塵土”。

雪萊《致雲雀》試解

全詩始於頌揚,進於探索,終於傾訴與祈願,表達了一位詩人對自由的渴望,蘊含著對現實的不滿與無奈,邏輯嚴謹,主旨鮮明。以向雲雀寫信的方式抒情表意,構思新穎。視野開闊,文辭富麗,既充滿激情,又不乏深沉思索,富有浪漫色彩。

2020年10月28日於北京

雙清苑

雪萊《致雲雀》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