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唐朝為什麼被河西子民遺忘?其中3個原因,造成唐朝的千古悲劇

作者:由 溫乎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1-30

光陰迫怎麼讀

一、

大唐爆發“安史之亂”以後,國力迅速衰落,歷經百年打下的萬里版圖,也縮小到長城隴西以內。

吐蕃趁大唐無暇西顧的時候,出兵佔領河西走廊,然後逐漸蠶食西域。

大唐國運昌隆之時,很多人到西方開拓,如今朝廷沒有力量照顧他們,這些漢人淪為悲慘的亡國奴。

剛開始,他們都是心懷故土的熱血兒女,寧願跳下懸崖求死,也不願到青藏高原做吐蕃的奴隸。

但是百年後,事情發生變化。

這些熱血兒女的子孫後代,從小生活在吐蕃的馬鞭之下,已經習慣了和吐蕃人在一起的日子。

他們開始穿吐蕃衣服、吃吐蕃傳統食物、說吐蕃語言……他們早已忘記體內的漢人血脈,更忘記了祖先為腳下土地付出的熱血。

這些“精神吐蕃人”已經把吐蕃當成祖國,心中的聖地不再是長安,而是南方高原上的邏些城。

由於要出使或者經商,有時候中原漢人要經過河西走廊,那些已經把頭髮梳成吐蕃模樣的年輕人,會對著他們指指點點:

“啊哈,快看東邊來的蠻子。”

“是啊,他們的樣子好像一條狗。”

“咱們吐蕃好幾次攻入長安,在漢人的首都逍遙快活,他們到底有什麼神氣的,不過是敗軍之將而已。”

那些經過河西走廊的唐人,望向河西青年的眼中神色複雜,有憤怒有憐憫,更多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這些年輕人啊,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更不知道自己處在什麼樣的悲慘世界。

那些百年前為抵抗吐蕃而戰死的熱血兒女,如果看到子孫後代如此不肖,恐怕能氣的從棺材裡跳出來。

晚唐詩人司空圖關心時事,聽聞河西走廊的事情,便忍不住心中的悲憤之情,寫下一首《河湟有感》: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短短28個字,讀完卻是一言難盡的複雜心情。

“河西廢青”活在幻想中的世界,以為做的事情無比正確。

其實他們都是透明玻璃罐裡的蒼蠅,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局外人卻根本沒把他們當回事。

可悲可嘆。

唐朝為什麼被河西子民遺忘?其中3個原因,造成唐朝的千古悲劇

二、

那些辱罵漢人的河西青年,最可悲的地方,在於認不清自己的定位。

他們以為接受吐蕃管理,說吐蕃語言穿吐蕃衣服,就能從頭到腳融入吐蕃,做一個真真正正的高原強國子民。

可他們忘記一個道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河西青年明明有一張漢人的臉,和吐蕃高鼻深目的外貌區別很大,任誰看,都不可能是自己人。

而且吐蕃費盡心思佔領河西,是來打劫的,根本沒有太多花花腸子,眼裡只有票子、車子、馬子。

如果不能滿足吐蕃的慾望,別說河西漢人,動起手來連自己都怕。

河西青年卻想和吐蕃談合作。

他們以為跪下唱征服,就能得到吐蕃主人的認可,然後和和美美一家親,共同建設吐蕃河西共榮圈。

一個只想征服,一個想談合作……

這就像吐蕃只想加微信約炮,河西青年卻以為找到真愛。

他們根本不知道吐蕃要的是什麼,就一廂情願的貼上去,想和人家攜手一生。

開什麼玩笑。

這就是典型的認不清楚定位。

拜託河西青年們想清楚,這是在打劫呢,能不能嚴肅點?把IP、IC卡的密碼交出去差不多了,怎麼還把IQ也交出去了。

唐朝為什麼被河西子民遺忘?其中3個原因,造成唐朝的千古悲劇

唐朝為什麼被河西子民遺忘?其中3個原因,造成唐朝的千古悲劇

這個時候,他們最正確的選擇是聯絡大唐,迴歸大唐母親的懷抱,藉助國家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安全。

在大國博弈的交匯地帶,個人力量是最弱小的,只有站在能贏的一方,才能看到未來的希望。

究竟誰是能贏的一方?

其實也沒有別的選擇,你是哪國人就只能選擇哪國,然後和國家一起走向勝利。

要是國家都沒了,個人的財富和幸福,都成為鏡花水月。

可惜,河西青年不懂這個道理。

他們長著漢人面孔,卻心甘情願的做吐蕃人,結果吐蕃也不認可他們:

“本來就是五分鐘的事情,完事就想領證,你是不是看上我家的犛牛了?”

於是,河西青年成為沒有根的人。

在大國博弈的交匯地帶,沒有根的人註定是炮灰。

唐朝為什麼被河西子民遺忘?其中3個原因,造成唐朝的千古悲劇

三、

吐蕃也不是單純的二愣子。

他們會在河西培植代理人,河西土著為了求生存謀發展,也會積極做吐蕃的白手套,完事之後三七分成。

這些白手套,往往是地方土豪。

其實任何征服者都一樣,他們用武力進入陌生的地方,根本沒有多餘的力量進行直接統治。

唯一的辦法就是拉攏地方土豪,讓地方土豪直接出面管理,自己坐鎮背後間接統治,做提線木偶的操盤人。

吐蕃進入河西、蒙古滿洲統治中國、日本培養偽軍、英國殖民香港……都是這樣的套路。

這些地方土豪怎麼管理呢?

他們也要發展下線,培養一批忘記故國的漢人,然後一起為外國主子服務,他們都是買辦。

只有吐蕃等外國主子的日子滋潤,他們才能跟著過好日子,一旦外國主子完犢子,他們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所以白手套們最希望故國衰落,最好永遠趴在地上起不來,只有故國不行了,外國主子才能強勢介入,白手套們的日子才永遠陽光燦爛。

而且白手套們鎮壓起自己人來,比外國征服者都狠。

因為他們是最沒有安全感的。

畢竟兩邊都是大國,有強大的國家機器做背景,就算作戰不利,國家也能扛得住,只有白手套是夾在中間的受氣包。

他們要在征服者和草根之間走鋼絲,不能對草根壓榨的太狠,也不能讓外國主子感覺吃虧,裡裡外外忙前忙後,比小媳婦都累。

而且故國一旦在博弈中勝出,他們就是第一批被處理的炮灰。

危難中不見幫忙,成功後還想當坐地虎?

呸。

想的美。

阻撓地方迴歸故國的,最大阻力還不是外國征服者,往往是這些既得利益的土豪白手套。

這些土豪白手套是大炮灰,他們培養的下線就是小炮灰,那些辱罵漢人的青年就屬於小炮灰。

小炮灰很可憐的。

外國征服者交代給白手套任務,白手套再分發給下線,那些髒活累活苦活,基本都是下線在做。

最終年底分賬的時候,白手套能得三成,回頭再從三成裡分出一點點,給小炮灰們養家餬口。

看看這些人吧,每天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到頭來賺不到錢不說,由於要做一些打砸搶燒的髒活,搞的身敗名裂。

何苦呢。

而且外國一旦在博弈中失敗,可能會帶著白手套一起走,但絕不會給小炮灰一點憐憫,只會讓他們留在當地替自己背鍋。

最可悲的是,他們還以為自己在做一件無比正確的事。

真是把IQ交出去了。

唐朝為什麼被河西子民遺忘?其中3個原因,造成唐朝的千古悲劇

四、

那些辱罵漢人的河西青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做外國樹立的榜樣。

這是一項技術活。

外國征服者會培養一批漢人,透過各種渠道灌輸,讓他們忘記祖先的熱血和反抗,轉身認征服者做爹。

然後從指縫裡流出一點利益,讓他們嚐到一點甜頭,從此以後做兒子更加賣力。

雖然這些利益純粹是壓榨漢人得到的,屬於羊毛出在羊身上,況且根本沒多少,但人最害怕對比。

河西青年稍微得到一點利益,再對比一下身邊苦哈哈的同胞,優越感一下就出來了。

“骨氣有什麼用,這年頭有奶就是娘。”

這些蠅頭小利和優越感,更加讓他們覺得:“故國算什麼,只是落後的窮親戚而已,還是跟著外國爸爸好啊。”

經過幾十年薰陶,他們就成為“漢兒盡做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的河西廢青。

吐蕃會在城市宣揚:

“快看,他們已經正式歸順吐蕃,走上正確的道路了。大家快向他們學習,這才是你們的榜樣。”

有的人經不住誘惑,加入河西廢青對吐蕃的大合唱,緊接著這個群體越來越大,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誤以為,吐蕃問鼎天下不可避免。

但有的人熱血依然在。

敦煌豪族張義潮起兵,僅僅數年時間便收復河西十一州,讓哥哥張義潭帶著戶籍版圖入長安報捷。

什麼收買、扶持白手套、培養代理人等等都是手段,在國家顧不過來的時候,可能會讓他們逍遙一段時間。

一旦國家騰出手來,或者河西人心迴歸,那些手段都是浮雲。

河西的吐蕃,不過是紙老虎而已。

唐朝為什麼被河西子民遺忘?其中3個原因,造成唐朝的千古悲劇

五、

大國博弈的交匯地區,大唐河西和中國香港、臺灣的命運,從來不在自己手裡。

他們的命運,只取決於故國和敵國的博弈結果。

交匯地區就是交匯地區,生下來就是這種命運,再怎麼折騰都是無謂的反抗。

但是跟著故國走,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外國征服者是來賺錢的,要把利潤拿走七成,留下三成才是賞賜給大小炮灰的,至於其他草根,死活關外國什麼事?

只有回到故國母親的懷抱,才能拿到七成利潤,正兒八經的過上好日子。

母親不會歧視每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母親的心頭肉

,之前讓孩子吃苦受累是家裡窮,只要家境改善,母親一定會讓每個孩子活的有尊嚴。

這個道理,廢青們怎麼就想不明白呢。

也是,如果真的想明白了,他們也不是廢青了。

最後用毛教員的一首《滿江紅》結尾吧: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