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秦直道沒用混凝土,300多年人跡罕至,路面為何卻不生長野草?

作者:由 萬國通看世界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2-07

地上不長草是有什麼問題

魯迅先生曾經在《故鄉》中寫過這樣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是因為往往人來人往的土地上基本都不會長草,久而久之踩得時間長了,這道就便成了路。過去的路基本都是這樣形成的,而今天我們有瀝青,有壓路機能夠鋪上乾淨耐用的瀝青路,而且這種路也不會長草。不過國內有一處風景就比較奇特了,那便是秦直道,這條路全長800多公里,路面寬為20-60米,到了清朝時期便被廢棄,直到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它才被考古學家重新認識。

秦直道沒用混凝土,300多年人跡罕至,路面為何卻不生長野草?

然而當考古學家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卻驚奇地發現這條道路上竟然不長草。要知道從清朝開始這條路已經被廢棄了,基本無人涉足,而到上世紀70年代有300多年的時間。按常理說過去的土路一旦荒廢了,那便會重新迴歸大自然的懷抱,花花草草又都長出來了才對,可秦直道為何卻能“憋”這麼久呢?

秦直道沒用混凝土,300多年人跡罕至,路面為何卻不生長野草?

其實這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如今主流觀點認為秦人修築的這條交通幹道主要是方便始皇出巡便利,而且同時也將這條路作為抗擊匈奴的運兵通道、交通線路,實際上這就挺像現在的國道,無事時是都能走得普通道路,而臨戰時就成了運輸士兵的交通要道。因此秦直道的修建,當時是非常受重視的,所以這樣的要道是不允許因為時間推移而長出雜草毀了路,畢竟兵貴神速嘛。那麼古人是如何讓土路不長草的呢?

秦直道沒用混凝土,300多年人跡罕至,路面為何卻不生長野草?

考古學家發現,秦直道路段包含了兩段地質,一段是沙漠,一段是黃土,沙漠路段本身就很難長草,而黃土不一樣,久經風雨後不僅會長草,而且還會泥土流失。古人為了解決黃土路段的問題,想出一個妙招。如今我們身邊有用混凝土鋪設的道路,而且鋪這種路是在高溫的情況下施工的。都知道植物要在土壤中生長,不僅需要適宜的外界環境,還需要溫度合適的土壤,因此經過高溫處理的混凝土就不會長草。同理,古人也將土壤炒熟或用火燒製人工讓土壤熟化,然後再鋪上去,這樣秦直道就不會長草。而且古人還多留了一手,就是在這些熟土中加入了鹽鹼,徹底毀壞了這片土地,即使人不走,這條道它也不會長草。如今秦直道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而內蒙古東聯控股集團規劃建設了大秦直道文化旅遊景區,假期閒著的時候可以去遊玩一圈,畢竟這也是4A級的景區。

秦直道沒用混凝土,300多年人跡罕至,路面為何卻不生長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