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蘇轍的一篇雄文,掐滅了大宋復興的希望,文人誤國,不輸武人

作者:由 阾江說歷史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4-14

江西造口壁什麼意思

宋朝是一個矛盾的朝代,一方面有著發達的商品經濟,還有著繁榮的文化,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可是,這一派花團錦簇,盛世圖景之下,卻潛藏著危機。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自身是黃袍加身才當上的皇帝,這使他擁有了多疑的個性。

他杯酒釋兵權,收回了兵權,併為了確保將領不能擁兵自重,開創了

“兵無常將,將無常帥”的局面,將權分離,這導致了宋朝軍事實力的衰弱。武人在戰場上輸多勝少,而文人誤起國來也不遑多讓。一門三蘇的佳話流傳至今,蘇轍和父親、哥哥在文學上有著高深的造詣,但是他的一篇雄文卻掐滅了大宋復興的希望。

蘇轍的一篇雄文,掐滅了大宋復興的希望,文人誤國,不輸武人

一門三蘇

蘇洵是很多人口中的勵志榜樣,他年少不喜學習,後來在父親去世之後才發奮讀書,那時他已經

31歲

。雖然起步很晚,但是蘇洵憑藉著好學之心積累起了深厚的學識,並把這些知識對兒子蘇軾和蘇轍傾囊相授。

蘇洵沒有能取得功名,不過他悉心培養的兩個兒子都很爭氣。嘉佑二年,蘇軾和蘇轍兩兄弟一起參加科舉考試,兄弟一同及第,引起了轟動。不過噩耗傳來,兄弟倆的母親在鄉里去世了,他們就和父親一起回鄉奔喪。

喪期已滿,蘇轍在嘉佑六年參加了殿試,蘇轍言語十分大膽,對於朝廷之事直言利弊,議論激切。

交上試卷之後,蘇轍自己都覺得用力過猛,很可能會被黜落。針對他文章的評級,考官們之間也沒能統一意見,幸好當時在位的仁宗是個有著容人之量的皇帝,沒有因他的直言而生氣,蘇轍也是因此被保留資格。

蘇轍的一篇雄文,掐滅了大宋復興的希望,文人誤國,不輸武人

新舊法之爭

從蘇轍殿試上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他勇於堅持自己觀點,直言不諱的個性,在日後的官場生涯中他也沒有改變自己的這一性格。王安石推行新法期間,就《青苗書》爭取蘇轍的意見,讓他儘管說出其中不便之處。

蘇轍也就不客氣了,直接說把政府的錢貸給百姓,用意是好的,可是百姓極有可能逾期也還不上,反而要受到官府責罵,而自己支援採用常平倉法來管理民生。

作為

“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個典故的原型,王安石也沒有生氣,而是認為蘇轍的話也有道理,自己需要再思考思考。王安石這話也不是場面話,他是真的有在好好反思自己的政策,這之後的一個月裡他都沒有再貿然談起青苗法了。

蘇轍的一篇雄文,掐滅了大宋復興的希望,文人誤國,不輸武人

河北轉運判官王廣廉和王安石意見一致,上奏請求在陝西轉運司先試行青苗法,得到批准。這使蘇轍很不滿意,他本來就不看好青苗法,就寫信給王安石,告訴他這是行不通的。

這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對終於激起了王安石的怒氣,他一怒之下要給蘇轍判罪,遭到了陳昇之的勸阻。不過,蘇轍在熙寧二年八月還是被貶了,被外放成了河南府留守推官。

此後,蘇轍四處輾轉,卻難以再受到重用,因為當時支援新法的新黨勢頭正盛。他的哥哥蘇軾也和他境遇相同,兩兄弟在熙寧十年時,於澶濮重逢,一同在徐州聚了一百來天。兄弟倆敘舊情傷際遇,創作了一系列的作品。元豐二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再次受到貶謫,蘇轍上書為兄長求情,也被牽連受貶,五年不得升調。

蘇轍的一篇雄文,掐滅了大宋復興的希望,文人誤國,不輸武人

一篇雄文

宋神宗去世之後,即位的宋哲宗年僅

10歲,不足以親政,於是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這位高太后是屬意舊法的,於是舊黨的春天就來了。高太后起用了舊黨的司馬光和呂伯著為相,蘇轍也被召回做了秘書省校書郎。

這也被成為元祐更化,新舊黨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高太后在元祐八年去世,宋哲宗也到了年齡,就開始親征。宋哲宗十分崇拜自己的父親,在政治觀點上也向父親宋神宗貼近,支援新法,於是新黨重新得勢。

親政之後,宋哲宗改年號為紹聖,在紹聖元年,蘇轍上書,表達了自己對哲總恢復新法的反對。

根據記載他在奏摺裡把哲宗親政之前,高太后對舊黨的支援都說成了是哲宗的主張,還肯定了元祐更化的正確性。

哲宗因為曾被高太后架空,一直不喜自己這個祖母,蘇轍的這段話已經是觸了黴頭了。

蘇轍的一篇雄文,掐滅了大宋復興的希望,文人誤國,不輸武人

蘇轍後面還講述了漢武帝四處征戰,耗盡天下財力,幾乎引起大亂,後來漢昭帝任用霍光,才興利除弊,重安天下。

他引用這個典故是為了借古諷今,在他口中,支援變法的宋神宗就是漢武帝,新法的危害就和漢武帝的苛政一樣。

而他希望哲宗能像漢昭帝一樣,任用像霍光一樣的舊黨人物,廢除新政,與民生息。

蘇轍的這篇雄文,宋哲宗是越看越生氣,難以忍受蘇轍的顛倒黑白。

幸好雖然宋哲宗沒有宋仁宗的好脾氣,但是宋朝看重文臣,禁止殺文臣,所以蘇轍沒有性命之憂,只是被貶謫了。蘇轍先是被貶到了汝州,在那裡還幹了一些實事,宋哲宗還是不解氣,幾個月後又把他貶到了袁州。蘇轍還沒來得及上任,又是一紙貶令,讓他去筠州。

蘇轍的這篇雄文的確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法的實行,不利於大宋的復興,可以看出文人誤國比武人更甚,但是說他憑藉這篇文章就掐滅了大宋復興的希望,也有些言過其實。

因為王安石的變法的確有著復興大宋的可能,但是其失敗也是必然的。

蘇轍的一篇雄文,掐滅了大宋復興的希望,文人誤國,不輸武人

小結:

變法失敗的因素有很多,不只是舊黨的阻攔,還有著很多深層次的原因。王安石變法本質和洋務運動一樣,都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統治而採取的非常手段,但是他們並不打算推翻造成政治危機的封建制度本身,只能治標不治本。王安石變法中的很多政策,就是現在看也比較超前,這在當時的社會現實和政治制度之下,是難以實現的。而且,新法中的有些政策雖然好,但是在執行中卻沒能得到落實,甚至用意被曲解,於是適得其反,擾亂了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