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作者:由 朝史暮想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4-22

走私大明幾個女主

導讀

白蓮教問題,自南宋開始,一直貫穿著之後的歷代封建王朝。其前身只是佛家淨土宗的一個流派分支,其後因為世俗化的加深,以及大批貧苦下層百姓的加入,漸漸變成了一種社會的秘密結社。因其具有較大的煽動性,廣泛的傳播性,經常被各個時期,各個地方的“有心”

教首

所利用,成為反對當局政府的重要力量,對社會秩序產生了極大的破壞和衝擊,所以一直被歷朝歷代視為邪教,嚴格禁絕。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白蓮教教眾 畫作

明朝對於白蓮教的打壓也一直保持著高壓狀態,但依然屢禁不絕。到了明朝中期,白蓮教的地下傳播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與此同時,其開始與境外蒙古勢力勾結,大批白蓮教徒非法越境進入蒙古境內,並對明朝北方邊境的穩定和軍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朝史暮想在這和大家著重談談白蓮教於明朝中期在明蒙邊境的活動情況,亦以

教首

趙全為例,看看當時明朝和蒙古處在一個如何動盪複雜的社會政治環境。

明朝中葉突出的社會矛盾,助長了白蓮教的發展壯大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於宗教在民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是非常有切身感受的。所以在建國後,朱元璋就頒佈了一系列的法律條文,對各種民間宗教和秘密結社予以取締,並始終保持著高壓態勢。

《大明律》規定:凡……妄稱彌勒佛、白蓮社……等會,一應左道亂正之術,或隱藏影象,燒香集眾,夜聚曉散,佯修善事,扇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朱元璋 像

從明朝建國後,白蓮教其實就一直處在地下運轉的狀態。儘管明朝政府持續性地打壓,但是依然無法徹底杜絕白蓮教的存在。我們知道,

越是動盪的社會,各種極端的思想就越有發育的土壤。

首先,明朝中期,土地兼併嚴重,大批的貧苦民眾被迫破產,生活無著。

其次,軍屯制破壞,國家財政困頓,邊軍士卒長期無法領到軍餉,人心混亂。

再次,白蓮教本身具有很強的傳承性,很多教徒都是世代信教。

最後,白蓮教教義淺顯,且有民間結社互助的意味,在底層民眾有很大的影響力。

基於以上四點,到了明朝中期,白蓮教的活動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呈現發展壯大的趨勢。到了正德年間,已經開始區域性出現白蓮教教徒聚眾起義的情況。到了嘉靖二十四年,甚至出現邊地藩王勾結白蓮教和蒙古勢力,意欲謀反的事情。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明世宗 像

由此可見,當時的白蓮教影響力,已經開始逐步向社會高層發展。嘉靖二十四年的這次叛亂雖然因為邊官的及時行動,沒有把事態影響擴大,卻也無疑給明朝朝廷敲響了警鐘。之後,朝廷在全國針對白蓮教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取締行動,其主要打擊地點在山西,陝西,京師等地。

一大批因為這次叛亂由暗轉明的白蓮教教首,不得已開始了自己的逃亡,很大一部分人透過陝西和山西,非法越境,進入蒙古韃靼部境內,尋求政治庇護。

明蒙矛盾下,叛逃者的無恥行徑

當時明朝與蒙古最主要的矛盾是復貢問題。

所謂的復貢,就是恢復明朝之前與蒙古部族的封貢關係,允許蒙古進貢,並開放邊市。

但是從嘉靖朝以來,明世宗在這個問題上非常固執,一直排斥明蒙間的所有交流,導致整個嘉靖朝,雙方關係一直處在非常緊張的狀態。

於蒙古而言,因為極端落後的手工業,他們根本無法自行生產一些必要的生活生產工具,只能透過和明朝的貿易來根本性地解決這個問題。

而明朝因為對蒙古人屢次食言犯邊和邊市管理的混亂,再加上明世宗對封貢問題上升到帝國榮譽性質,故而始終拒絕接觸。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明朝北部防線

蒙古當時困頓到什麼程度了?

《明經世文編》有載:屍衣用全無,氈裘不奈夏熱,段布難得。

普通蒙古百姓,連包裹屍體的布料都找不出來,連一件適季的衣服都沒有。蒙古高層的情況也只是稍微好點,靠著邊界零星的走私和明朝邊軍將領的賄賂,多少還是能拿到點急需品,但也就僅此而已了。韃靼部的俺答汗在請求明朝復貢的書信上,就曾經討要過幾件衣服,其誇張程度讓後世讀史之人瞠目結舌。

既然明朝不願意互市,蒙古人自然不能坐以待斃,只能開始劫掠。

於是,整個嘉靖朝,蒙古韃靼部南下犯邊,規模一次比一次大,頻率一次比一次短,破壞一次比一次大。明朝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疲於應付。這就是當時明朝和蒙古的總體態勢。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蒙古騎兵

在如此緊張的明蒙關係下,叛逃的白蓮教教徒進入了韃靼部。

本著對明朝政府的怨恨,和基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千古至理,這群叛逃的白蓮教教徒很快就取得了蒙古人的信任,並且甘願成為鷹犬,調轉槍頭對付自己的同胞和祖國。我們來看看他們都做了哪些無恥行徑。

挑唆和幫助蒙古積極地進攻明朝

這群白蓮教教徒,深知自己的生存空間是建立在明朝和蒙古的矛盾中間的,只有蒙古和明朝保持持續的衝突,自己等人才可能一直能夠得到蒙古人的重用。

於是,他們積極地挑唆,慫恿蒙古人襲擾明朝。

他們利用自己對邊界地理環境的熟悉,主動承擔蒙古軍隊的

嚮導

。明朝邊軍哪處佈防嚴密,哪出防守薄弱,哪個寨子有糧草輜重,走哪條近路可以更快到達……經過這些教徒的引導,使得蒙古軍隊劫掠邊關軍民的“效率”越來越高,所獲越來越豐,而其背後就是明朝軍民的巨大生命財產的損害。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明朝市井圖

他們教導蒙古人製造使用

攻城工具

,學習

兵法佈陣

,出賣

漢家機要秘術

。這些舉動,大幅度地提高了蒙古軍隊的整體戰鬥力,使得明朝邊境的堅城高牆防禦力大幅降低,邊軍城寨之間常常疲於奔命而無法獲取蒙古人的確切位置。

他們還組織,串聯內地的白蓮教教眾,作為

間諜

內應

,大肆打探情報和破壞地方秩序,造成了邊鎮軍城的騷亂和恐慌。

《雲中處降錄》記載:往年,彼無他志,惟遣間人邊境窺探,積聚小村瞳掩取之,通大城堡皆遠引,不敢輒近。自全等教以攻取之術,多誘華人為彼工作,利兵堅甲,雲梯衝竿,盡其機巧,而沿邊無堅城矣。避實攻虛,聲西擊東,而諸鎮疲於奔命矣。

以往的蒙古人,只敢在邊界窺探,打打小寨子,根本不敢靠近大的軍事堡壘。自從這群白蓮教教徒投奔之後,邊界再沒有所謂的堅城,且戰術運用狡詐,明軍疲於奔命。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明長城 遺址

因為在蒙古人那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以致於俺答汗在以後要出兵時,都會主動來找幾個白蓮教教首詢問相關出兵事宜。作為漢家同胞,幫助當時的外族如此劫掠自己人,其行徑的無恥和血腥令人髮指。

幫助蒙古發展生產和人口

這群白蓮教教徒,以及其後陸陸續續或被誘,或主動來投的明朝子民,為蒙古韃靼部帶去了大量的

生產生活的技術和工具

。他們

開墾土地

修築房屋

,並且把這些技術傳授給蒙古。使得在明蒙邊境一帶,大批的蒙古遊牧家庭開始進入半耕種半遊牧的狀態。

農耕的高效穩定產出,為蒙古提供了大量的糧食,提高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進而進一步促進了

蒙古人口的增長

。在嘉靖年間,俺答一部的人口大概在十餘萬左右,到了隆慶朝,整個部曲就已經近四十萬之數。

同時,一些教首經常會偷渡回鄉,

誘惑大批鄉民來投

。並在蒙古境內繼續傳教,招徠大批教眾。而這些教眾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勞力和各種不同的技術以及生產原料。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草原畜牧

比如教首趙全有眾三萬,馬五萬,牛三萬,谷二萬餘斛。李自馨有眾六千,周元有眾三千,馬牛羊稱是。餘各千人。這些明朝的叛亂分子,到了蒙古,的確開始散發人生事業的第二春,只是這些都是用同胞的血淚來換取的。

而也正是有了這群白蓮教教眾的助力,俺答汗的部族在蒙古一時風頭勁盛,實力大增。但是,

不論是劫掠還是白蓮教教眾的生產,其規模都遠遠無法滿足整個部族的需求,而與明朝恢復封貢,進行持續性的貿易,才是解決蒙古內部貧乏的唯一途徑。

叛逃的典型代表——趙全

客觀地說,這群投奔到蒙古的白蓮教教首,的確不是泛泛之輩。僅僅以趙全來說,長相魁梧,善於謀劃,知曉一些兵法,甚至還懂一些醫術。

趙全早年入教,一直在山西地界傳教。嘉靖三十四年,因為有人告發,驚懼之下,一眾教徒便攜家帶口逃竄至蒙古境內。有一次俺答汗腿疾,趙全冒死潛入應州城買藥,治好了俺答汗。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俺答汗 塑像

很快,趙全便取得了俺答汗的信任和重用,還被封為了酋長。

趙全在幫助蒙古劫掠同胞上,做的可謂是不遺餘力。

從嘉靖三十六年到隆慶四年,趙全多次慫恿協助,甚至親自帶兵參與蒙古南下襲擾明朝行動。我們可以看看以下一些資料,都是趙全親自參與的:

嘉靖三十六年九月,應州一帶,殺漢民8000餘人;嘉靖三十八年二月,薊鎮遵化一帶,殺漢民10000餘人;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崞縣,殺漢民10000餘人,毀堡壘100餘處;嘉靖四十三年十二月,山西岢嵐州,殺漢民8000餘人;隆慶元年九月,山西石洲,殺漢民10000餘……

以上所列,還只是漢家傷亡數字在8000人以上的,其他中小型的襲擾則是數不勝數。朝史暮想在查詢相關資料的時候,看到有人居然試圖給趙全洗白,解釋他因為受到了明朝政府的迫害,被逼無奈才偷渡到草原。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蒙古騎兵

如果只是純粹受到政治迫害,跑到蒙古安安心心地生產生活就是了。如果是迫於形勢的無奈,需要討好蒙古人,這也可以理解。

但是趙全呢?他一次次地主動挑唆明蒙關係,一次次地主動參與對漢民的劫掠殺戮,這一串串血淋淋的數字,那一個個消逝的生命,用所謂的政治迫害就能解釋?!

毫無疑問,趙全作為當時的漢家民族敗類,是上了明朝政府的黑名單的,而且還是排在前幾位的那種,由於他常年躲在蒙古或隨大軍行動,明朝很難把他如何。可到了隆慶朝,因為一個契機,明蒙關係開始出現緩和,復貢終於被提上了明朝的日程表。而讓蒙古遣返趙全等白蓮教教首,則成為了明朝同意復貢的一個重要要求。

天道輪迴,歷史上叛徒的下場從來都是一樣的。當恢復邊市,送返俺答汗的孫子或者是繼續戰爭,庇護趙全等白蓮教教首,這個二選一的選擇擺在俺答汗的桌案前時,蒙古人毫無疑問地選擇了前者。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邊市 場景

隆慶四年十一月十九日,趙全等八名白蓮教教首被遞交給明朝政府。之後八人押送京師,凌遲處死。

對於趙全,朝史暮想不作任何評價。

結言

白蓮教因為其宗教和世俗結合的特殊性,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一個爭議性很大的話題。朝史暮想截取了白蓮教在明朝中期的一些活動情況,意在闡述當時明朝自身,存在的頗多社會問題。

土地兼併,軍屯制的破壞,募兵制的抬頭,極其困難的財政狀況,社會矛盾的各種激化,導致了社會底層民眾和軍隊基層士卒生活的困苦。

而這些困苦,無疑成為了類似白蓮教這種極端民間結社組織發展壯大的土壤。

叛逃蒙古,劫掠同胞,認賊作父——嘉靖朝白蓮教叛逃事件

民變

對於白蓮教教眾逃竄到蒙古境內,朝史暮想對他們其實是區分看待的。那些因為生活所迫,不得已背井離鄉,到蒙古尋求自己的土地夢,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生活的教徒,他們的這一舉動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而那些為了私慾,勾結蒙古,積極破壞明蒙關係,參與屠戮劫殺漢家同胞的民族敗類,如趙全之流,則是應該被歷史唾棄和審判的。

從客觀上講,白蓮教教眾在蒙古境內的生產生活,在當時明蒙絕貢的情況下,對民族間文化經濟的交流,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這絲毫不能掩飾其最後給漢家人民帶來的苦難和傷痛。

朝史暮想只能慶幸,自己生活在國家富強的今天,也樂於見到現在的民族團結和融合,願國家長治久安,願歷史上的悲劇不再重演。

朝史暮想,總有些乾貨可以在歷史中挖掘。

參考資料:《明史》,《雲中處降錄》,《趙全讞牘》等。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