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青海地方戲曲,平弦戲,現在為青海地區極有影響力的劇種

作者:由 旅途的孤單收穫成長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5-12

青海的劇種是什麼

青海地方戲曲,平弦戲,現在為青海地區極有影響力的劇種

平弦戲為青海地方戲曲,原名“西寧賦子”,受北京曲藝的影響,再結合青海民間歌曲發展而成,現在為青海地區極有影響力的劇種。平弦戲為坐唱戲,所謂“平弦”,主要指伴奏樂器為三絃,演奏方式為定弦格式。其唱詞工整,唱腔優雅,所以名為“賦子”。清末,隨著京津地區的曲藝傳入西寧,由於曲調優美,唱詞高雅,只是在極少數群體中流傳。其後,一些青海民間藝人將這種曲調加以改變並融入地方民歌的曲調,遂使得這種藝術具有了普適性,很快就在人民大眾中流傳開來。

青海地方戲曲,平弦戲,現在為青海地區極有影響力的劇種

民國時期,平弦藝人們又引入了京劇和秦腔等戲曲的結構和模式,在原來的演唱基礎上,整理和改編了一批劇目,使得平弦的故事性更加完整和充實。民國時期,平弦發展成了幾十個劇目,並有多個流派,演唱形式也更加完整,具備了戲曲的維形。新中國成立後,平弦發展更為迅速,在借鑑其他戲劇藝術的同時又推陳出新。

青海地方戲曲,平弦戲,現在為青海地區極有影響力的劇種

1961年,在中央政府和青海地方政府的鼓勵下,各路平弦藝術家們齊聚一堂,將這門古老而又散漫的藝術整合成了一門更具生命力的藝術——平弦戲。整合後的平弦戲在青海各地公演,大獲成功。一出雅緻而又傷感的《王昭君》讓人感受到了這門新興藝術的強大感染力。原始的平弦戲屬於坐唱藝術,不具有舞臺表現力。

青海地方戲曲,平弦戲,現在為青海地區極有影響力的劇種

後來經過改編後的平弦戲借鑑了其他劇種的角色行當,發展成了生、旦、淨、醜四大行。其中生行又分為小生、鬚生和武生,鬚生特指鬍子生。旦行分為花旦、武旦、老旦、彩旦、青衣和刀馬旦。其中,刀馬旦主要是女帥或女將,如穆桂英、樊梨花、陶三春等;而武旦是武女,如楊家將中的燒火女楊排風。淨行分為了大花、二花和武花。大花、二花即指大花臉、二花臉;武花指會武藝的小花臉,如《放裴》中的廖寅。醜行分為文丑和武丑。

青海地方戲曲,平弦戲,現在為青海地區極有影響力的劇種

平弦戲的唱腔以小工調為主,演員以平調本嗓演唱。其中有可能是不同角色唱著同一音腔,但實際上男女演員的音調不一,所以又增加了變調和轉調,這樣可以降低男演員的演唱難度。另外,平弦戲唱腔中有一個唱腔叫“拉梢子”,即眾人伴唱,它也是平調唱腔的一大特色。平弦戲的音樂是建立在十八雜腔曲調基礎之上的,如緊打慢唱、滾白、慢板、花音……後來平弦藝人們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六個曲調,所以發展為現在的二十四曲調,配合著戲曲演出,平弦戲的音樂在形式上都有創新和發展。

青海地方戲曲,平弦戲,現在為青海地區極有影響力的劇種

在後續發展中,平弦戲的音樂會逐漸擺脫抒情文戲的正規化。相較於其他劇種,平弦戲工於文戲;在語言上有所講究,唱詞高雅,文學價值較高;同時音樂舒緩,綿柔的曲調極具藝術渲染力和情感表達力。平弦戲伴奏多樣化,有板胡、月琴、揚琴、曲笛、月兒、二胡等。在一些特定劇目裡,有時還會用現代打擊樂器來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