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此皇子最善良,人緣好,能力強,太后愛,為何康熙不立為太子

作者:由 張生全精彩歷史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7-08

康熙為什麼不理大皇子

在康熙的眾多皇子中,五皇子胤褀人最善良,人緣又好,做事又踏實,能力也突出,還深得太后喜歡。為什麼康熙沒想過把太子之位給他呢?

此皇子最善良,人緣好,能力強,太后愛,為何康熙不立為太子

(胤褀,圖片來自網路)

胤褀生於1679年,他的生母是宜嬪郭絡羅氏,也是後來的宜妃。當時因宜嬪的身份不夠高貴,於是康熙的嫡母孝惠章太后便將胤褀抱到自己宮中,親自撫養。

孝惠章太后是順治的第二任皇后,與順治關係一直不睦,甚至險些遭到被廢黜。沒想到後來康熙繼位,她得享尊榮,笑到了最後。因此,高興的她,於人於事都心懷寬厚,與人為善。

胤褀自幼與孝惠章太后在一起,受其教導,自然性格也溫潤如玉,為人善良敦厚。孝惠章太后很喜愛。

康熙是清朝第一大孝子。據史料記載,他每日再忙,也要雷打不動地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請安。和孝惠章太后聊天時,也經常聊到乖巧的胤褀。自然,康熙對能討孝惠章太后開心的胤褀也非常喜歡。

按理,皇子們長到幾歲時就要開蒙讀書,滿文漢文都要學習。可是,保守的孝惠章太后對漢文化一直非常排斥,只讓胤褀學習滿文。康熙雖然不同意,但也拿他母親沒有辦法。

於是便發生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怪現象:當時康熙命皇子們在大臣面前背誦《四書五經》。眾皇子紛紛背誦,並逐一講解。然而卻有一位皇子站在一旁,口不能言,這位皇子就是五皇子胤褀。

面對大臣們疑惑的眼神,康熙只得向大家解釋說:“胤褀自幼與皇太后在宮中長大,因皇太后命令,不讀漢書,只讀滿文。因此對漢字不識,不過滿文書倒是學得十分好。”

說完便讓胤褀讀了一篇滿文以供大臣們檢驗。

此皇子最善良,人緣好,能力強,太后愛,為何康熙不立為太子

(康熙像,圖片來自網路)

儘管胤褀在漢文化上無學習的機會,但他卻並不認為漢人低賤,甚至還提出過“滿漢一家”的政策,得到了康熙的讚揚。而且,胤褀的漢人朋友在眾皇子中也是最多的,在漢人的口碑中,他也是最好的皇子。

胤褀成年後,康熙認為他在政治上與自己的觀點頗多一致,因此常委以重任。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在再次親征噶爾丹叛亂的時候,將黃旗大營的掌管權交給了胤褀。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深得康熙疼愛的胤褀,被封為“多羅貝勒”。

康熙晚年時,廢黜了太子胤礽,引發了“九子奪嫡”的爭鬥。

當時參與爭奪皇位的有大皇子胤禔、二皇子胤礽 (太子)、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雍正)、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俄、十三皇子胤祥、十四皇子胤禵。

按理,胤褀深得康熙疼愛,又是孝惠章太后撫養長大的,條件在眾皇子中只會好不會壞。不過,胤褀選擇了不趟混水,也不參與任何皇子的派系。如此一來,反而在眾皇子中,他的人緣最好,誰都與他為友。也正是因為他沒有參與爭儲,康熙反而贊他“心地善良,為人敦厚”,並愈發看重他。

康熙四十八年(1809年),受“九子奪嫡”煩惱不堪的康熙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而胤祺因不像其他皇子那樣爭奪皇儲之位,被康熙冊封為和碩恆親王。

此皇子最善良,人緣好,能力強,太后愛,為何康熙不立為太子

(孝惠章太后,圖片來自網路)

康熙五十六年(1817年),孝惠章太后病重。康熙也年老多病,但他頗孝順,仍堅持親自照顧孝惠章太后。胤褀不忍心,想代康熙來辦理,勸說康熙道:“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養育。皇父聖體違和,一應事物臣可料理。”可是康熙卻說:“我在,爾何克代理耶!朕務期躬盡典禮耳。”

其實,胤褀說得也沒有錯,畢竟他是孝惠章太后一手撫養長大的,讓他來料理,也無不可。

不過,康熙這樣做,除了因為他很孝順以外,還因為他剛再次廢了胤礽的太子之位,沒有新立。如果把料理皇太后的事情交給胤褀去辦,勢必又會引發眾皇子新一輪的猜測。顯然,康熙是再也不想上演“奪嫡事件”了。

當然了,這也是保護胤褀的一種表現。雖然胤褀人很善良,人緣又好,表現又優秀,可畢竟是庶出,太子之位,怎麼也不可能落到他頭上的。

雍正繼位後,對曾參與過爭奪皇儲之位的眾皇子大肆打壓,就連潛心做學問的三皇子胤祉也未能倖免。而胤褀因為一直沒有參與爭奪皇儲,因此,康熙對他一直很友善。

雍正十年(1732年),胤褀病世,時年54歲,雍正還下詔賜碑勒銘,親書“秉性平和”,這無疑給予了胤褀很高的評價。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