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心理學家的信念,比回到B612星球更勇敢

作者: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8-29

學心理學可以做什麼工作

心理學家的信念,比回到B612星球更勇敢

《本真不可見:〈小王子〉的深層心理學分析》 [德]歐根·德雷維爾曼 著 楊勁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夏日週末,我在林間空地開啟《本真不可見》,身邊是一起乘涼的好友和孩子們。其中一位朋友問我讀的什麼書,我把這本裝幀精美的小書遞給她:“是一位心理學家對《小王子》的分析和評論。”她快速欣賞完封面,把書又還給我:“不不,我不能看。我對小王子有情結。”

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小王子》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童話,它給人內心留下的印記,可能要用一生去消化。自遠古以來,花朵、水晶、寶石和鳥類因其空靈的本質,一直對人類心靈有著重要的意義。除此之外,所有新生的生命——嬰兒、小狗、小貓、小羊等也會帶給人類相似的心靈震撼。有一天,在我的生命中,一個小男孩出生了,我看著他非常稚嫩、天真的小臉,內心忽然又浮現出小王子的意象,我忽然意識到,《小王子》所攜帶的愛的訊息,不只是文學性的夢想,而是在現實中真實存在的——雖然在我們的一生中,只在某些特殊時刻才與之產生深刻感應——嬰兒那空靈、純淨的靈魂,其存在就是愛的示現,當即喚醒母親內心愛的力量:她希望盡己所能,保護這份純粹又脆弱的愛。所以我便理解,《本真不可見》的作者為什麼說《小王子》具有先知吶喊的偉大價值:因為小王子的意象之於人類心靈,就像初生的嬰兒之於母親,喚醒了人類對愛之超越性的渴望。

小王子所代表的愛是理想的愛,如同嬰兒、花朵、水晶一般純淨無染卻脆弱。然而,只要我們有過一些生活經驗,便會發現,至純至美的事物總是會招致其反面的威脅。小王子也難逃這樣的命運。他看遍了成人世界的荒誕,在地球上短暫停留,最後,他雖然帶著對愛的領悟返回了B612星球,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地球上留下了無盡的遺憾。那位在沙漠中邂逅小王子的飛行員,也就是《小王子》的創作者,在故事的最後請求讀者:如果誰在沙漠中再次遇見小王子,一定要寫信告訴他。

歐根·德雷維爾曼認為,這顯然是聖埃克蘇佩裡心靈的“求救”,他一定不希望小王子——他內心最柔軟的愛意,在宇宙中無限期流浪。然而,聖埃克蘇佩裡沒有等到小王子的訊息,他在寫下《小王子》兩年後,也以隱秘而悲壯的形式,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再見小王子的希望似乎更加渺茫了。我們不禁要問:純粹的愛在地球上註定是短暫的嗎?這便是歐根·德雷維爾曼,一位心理學家經由《本真不可見》要回答的問題。

每一位相信自身工作意義的心理學家,都從根本上對人性懷有最深的期待。由於作者在書中運用不少哲思來闡述《小王子》,一些段落顯得艱深,但這也在最大程度上激發了讀者的思考。或許可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表達作者的初衷:小王子,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心靈的孩子,如何能變得更加強大,更具適應性,在現實世界中好好生活,同時不失本真。

令人欣慰的是,作者在書中肯定了小王子重回地球的可能,他飽含深情地說,“小王子”應當在此處生活,就在我們地球上。偉大的作家和飛行員聖埃克蘇佩裡在《小王子》中高瞻遠矚地給出了關於愛的“高空俯瞰圖”,卻未曾在地面上加以實踐,因此小王子的命運無法在地球上安住。這並非英年早逝造成的意外,而是源於心靈世界的分裂傷痕。作者明示讀者:“只有當我們揭示出重重矛盾,並幫助小王子疏解導致他走向不歸路的種種矛盾時,他才會重返地球。”

小王子內心的矛盾是什麼呢?在作者看來,小王子代表著對立面,與成年人的非人性世界針鋒相對。小王子在旅途中見識了被嚴重異化的成人世界,所遇之人冷漠、僵化,不懂愛為何物。這時候的小王子只是覺得這些人很奇怪,隨即轉身離去,小王子並沒有表現出對成人世界的悲憫和理解。

接著,作者從精神分析的視角解釋,小王子的心靈狀態反映的正是其創造者自身的心態。童年經歷使聖埃克蘇佩裡感受到,包容一切的母愛之中混雜了傷害、佔有和控制,這使他的心靈始終處於一種深刻的糾結狀態。他無法完全安心地做一個孩子,在對一切敞開、信任一切的狀態中從容停留,也因此對長大成人這件事不情不願。但是,他又不得不長大,因為“人一旦心懷恐懼就會害怕自己小,是恐懼鞭策著孩子變得更像成年人”。

心理學家用來描述世間人性兩極對立的詞語不是“善與惡”,而是“愛與恐懼”。兒童的心靈狀態是完整而無意識的,一旦遭遇傷害,便被恐懼所染,無法再經驗到最初圓滿的狀態。這種因恐懼而造成的分裂、矛盾的心靈體驗,擴充套件到了更宏觀的人生經驗中,便是對整個世界的畏懼、冷漠,甚至憎恨。每個人都渴望愛,又因無法得到純粹的愛而受傷——在某種意義上,我們都是敏感的聖埃克蘇佩裡。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與小王子產生強烈的共鳴。我們熱愛小王子的純真,也為他的傷痕而流淚。其實,這也是我們對自我的嚮往和憐憫。我們在痛惜小王子命運的同時表達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不滿,但我們可能從未想到:對獲得純粹之愛的執念,對恐懼的絕對逃避,是否是傷痕變得難以彌補的原因?

作者在描述並分析了荒誕小行星上“不可救藥”的大人們的所作所為後,提出一個屬於心理治療師的願望:去理解這些奇奇怪怪的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這是對小王子的苛求嗎?

在作者看來,每個星球的主人,都有其內在的恐懼。“在所有這些自我殉道者身上,我們應當重新發現一點點他們已失去的純真、一絲絲他們對秘密王國(即本真童心)的信賴,一點點‘小王子’自身的影子,使之閃亮起來。‘小王子’自己則須在這層扭曲和變形的表象之下找到容身之地,他雖置身於這些乍一看稀奇古怪者之中,卻能重新找到自己。”也就是說,作者並不願意放棄那些病入膏肓的“患者”,因為他認為人性的疾病有著相同的根源——愛而不得的恐懼。恐懼以及衍生的殘缺感,在根本處是對愛的呼喚,是追尋愛的動力。

聖埃克蘇佩裡,這位上天入地追尋愛的勇士,未曾意識到愛的兩極就在自身之內,地球上的飛行員與B612星球的小王子從未分離。如果他允許這兩極真正相遇,那麼更有力量、更具包容性的愛就出現了。

如何從傷害中看到完滿,看到愛,是人類對愛的終極思考。《本真不可見》體現了一位心理學家的激情和浪漫,這來自他對人性的執著信念。作者無意以精神分析的炫技來分析聖埃克蘇佩裡的私人經歷,而是帶著對人性的悲憫和理解之心,試圖理解一個生命的赤誠和無奈。他承認,聖埃克蘇佩裡對愛的探索已接近生命的極限。只是,個體之愛的盡頭依然需要一份理性和踐行的勇氣,而不是沉溺於傷感中不能自拔。這是依然活在世間的我們可以做的。(讀者 柴丹)

【來源:文匯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