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為何說廣宗是龍興之地而非困龍之地

作者:由 沙丘縱橫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9-14

古代長公主和貴妃誰大

為何說廣宗是龍興之地而非困龍之地

關於廣宗困龍之地的由來請參考本人文章《

廣宗“困龍之地”的由來

》,很明顯,廣宗並非困龍之地,相反,卻是實打實的龍興之地。從帝嚳、唐堯、大禹、子契到商湯、祖乙等五位商王,再到漢光武帝、明成祖等等,一系列中國歷史上功績卓著的帝王們都與廣宗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絡,這些足以印證:廣宗是龍興之地!

帝嚳

帝嚳,作為三皇五帝之一,同時又是唐堯、嫦娥和子契的父親,雖然沒有明確證據能夠證明帝嚳來過廣宗,但從其他資訊中能夠推測或者佐證帝嚳來過廣宗,廣宗有五色井,與“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背景相符,廣宗有薄洛津,與商的起源有關,廣宗古有唐店鎮,唐店一種說法便是得名於唐堯,商的始祖是子契,即“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主人公,二人在廣宗留下了遺蹟,那麼作為二人父親的帝嚳來過廣宗當是沒有疑問的。

唐堯

唐堯,帝嚳之子,亦被列為三皇五帝之列。唐宋時期,廣宗有唐店鎮,即今天的塘疃,塘疃即唐店的音訛。在河北,有著幾個帶“唐”的地名,比如唐縣、行唐縣、唐山縣(今隆堯縣),這幾個地名的“唐”都指唐堯,所以廣宗域內的“唐店”的“唐”很可能也指唐堯,當然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商湯,從遺址的早晚來看,唐店的名稱早於湯王廟,所以唐店的“唐”指唐堯的可能性更大。那麼為什麼廣宗會有唐堯留在廣宗的遺址呢?一種可能是帝嚳建都於亳即薄,亳的地望歷來爭論不休,其中廣宗說是其中的一個說法,如果帝嚳確實建都在廣宗,那麼唐堯應是在父親建都於廣宗的時候在廣宗活動留下的遺蹟,如果帝嚳不是建都於廣宗,那麼很有可能是唐堯的弟弟子契在出生時唐堯前來看望時留下的遺蹟,總之唐店的名稱說明唐堯曾到過廣宗甚至小住於廣宗當是沒有疑問的,後來唐堯成為華夏民族各部落的聯盟首領,被後人列為三皇五帝之一,可以說唐堯是與廣宗有關並且證明廣宗是龍興之地的第一人。

大禹

大禹,夏朝開國之君。禹的父親鯀治理洪災失敗後,被舜派去治理洪災,禹明白父親被殺是因為自己的部落太強大,對舜構成了威脅,如果自己再次失敗,那麼肯定也會被殺,即使成功,也難免不被殺,所以治水的同時必須團結各地部落。當時廣宗一帶生活著商部落,這一帶也是黃河頻繁發水的地區,是大禹治理洪水的重點區域,禹在商族部落首領契的陪同下考察黃河、薄洛水、大陸澤及沙丘、大陸、堯山的地形,大禹敏銳的發現,薄洛水貫穿沙丘而過,沙丘地勢較周圍高,在沙丘北段的西側就是大陸澤,大陸澤的西北是堯山,地勢也比較高,大陸澤的南邊是大陸,《說文解字》對陸的解釋是“高平地也”,所以大陸澤的南邊地勢也比較高,但大陸澤以北的地勢就比較低了,所以大禹決定引黃河入薄洛水(漳河的一部分,引入口被稱為黃口,黃口在今廣宗南邱縣西北一帶,今廣宗張葛附近保留有黃口的地名)最終注入大陸澤,大陸澤三面地勢較高,即使發水也難以對東西南三個方向的人民造成太大影響,對於地勢比較低的北邊,則“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即將大陸澤多餘的水透過這九條河引入大海,如果海水倒灌,那麼這九條河的任務就是承載海水倒灌,實在承擔不了,那麼大陸澤就是最後的防線,大陸澤東面的沙丘、南邊的大陸、西邊的堯山為這條防線提供了強大的保障。終於冀南的洪災被治理成功了。大禹在廣宗的成功不僅僅是治理好了黃河、薄洛水、大陸澤的水患,更主要的是團結了商部落,為未來建立夏朝奠定了基礎,之後大禹遍歷華夏治理各地江河,大體方法基本都是邊治理洪災邊結交當地部落,最終舜見大勢已去,於是逃離京城,大禹順利即位,建立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朝代——夏朝。

子契

子契,嚴格來說不是龍,因為他只是商部落的首領,但他是商族的第一位首領,後來商族建立了商朝,所以契即使不是全國範圍的大龍,至少也是地方諸侯的龍,“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詩經》的這段就是描述契出生的傳說,《今本竹書紀年》則記載玄鳥墜下的五色神卵被簡狄吞食後懷孕生下契,當時簡狄正在郊野水中沐浴,五色神卵將水染成五色,很可能就是今天的五色井。契成年後建立了商族並生活在薄洛水(即黃口到大陸澤一段)一帶,成為一方首領。

商湯

商湯,商朝開國君主。商族八遷,至湯時滅夏都亳(薄),一說亳(薄)得名於薄洛水,所以亳(薄)當在廣宗一帶,也有說商亳與契亳並非一地,但北塘疃有湯王廟,又《山海經》記載有“湯水”,譚其驤先生考證在今廣宗注入黃河,說明商湯王與廣宗還是有一定的淵源,今廣宗傳說商湯在廣宗去世,這種說法肯定不可信,也有說商湯建都的亳即廣宗,此說有待考證,總體缺少證據,但透過湯王廟遺址和湯水等文獻記載可以判定商湯來過廣宗。至今廣宗保留了大量的關於商湯的非遺專案,其中北塘疃祭湯王風俗被列入邢臺市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

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

廣宗有“五代帝都”的稱號,指的就是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五位商王,祖乙之前,商朝由於多重因素已稱衰敗之勢,祖乙即位後先遷都於邢,即邢臺,第二年邢被大水沖毀,然後祖乙又遷都於庇,即廣宗,祖乙遷都庇後勵精圖治,進行了多項改革,《史記》記載祖乙改革後“殷復興”,再次證明廣宗是龍興之地,歷經祖辛、沃甲、祖丁、南庚,商朝都在呈現上升趨勢,到南庚時,南庚將都城遷出,之後很快商朝“殷衰”(《史記殷本紀》語),也就是說殷商建都在廣宗的這段時間是商朝中期比較難得的一段興盛的時期。

帝辛

帝辛即商紂王,商朝末代君主。帝辛在位時發奮改革試圖讓商朝國勢走向正軌,可惜失敗,又其本人十分迷信王權天授,使得他忽略並且助長了他的缺點,最終因為好戰等因素而亡國。帝辛時期,沙丘一帶被擴建成龐大的皇家園林,不但宮殿林立,還建有中國第一座大型皇家糧倉巨橋倉和中國第一座大型橋樑鉅橋,並且飛鳥珍禽應有盡有,是有史記載以來中國第一座皇家園林,帝辛在廣宗的宮殿裡奢侈成風,還誕生了“酒池肉林”“長夜之飲”等成語,說明帝辛曾長期居住在沙丘,儼然把沙丘打造成實際上的都城,也正因此,帝辛之死被某些人看做是廣宗困龍之地的第一位帝王,實則不然,因為帝辛沒有在沙丘去世,而是在朝歌自焚而死。所以帝辛之死不能看做沙丘是困龍之地的證據。

趙武靈王、趙惠文王

趙武靈王是趙國的中興之主,趙武靈王后期,趙國已經從一個弱國崛起為與秦、齊、楚並列的強國,作為後期之秀,趙國的優勢在於上升快,雖然總體國力比秦國仍然有較大差距,但已經完全可以掰掰手腕了,於是趙武靈王決心滅秦,在此戰略下,他讓他的太子做出犧牲,直接讓位於趙何,並任命肥義做相國輔助趙何,但此前已經讓一直反對改革的保守派領軍人物之一的周袑擔任了趙何的老師,所以肥儀對趙何的影響其實很小,終於在趙成、

周袑的操作下,自稱主父的趙武靈王和廢太子趙章逐漸失去了對趙國的掌控,這令主父趙雍和廢太子趙章非常不滿,須知正是因為滅秦的大戰略下趙章才做出了犧牲,而在趙成、周袑加上李兌的操縱下,趙國四年內先後失去了兩次絕佳的滅秦機會(公元前

299

年趙武靈王傳位趙何,第二年孟嘗君率齊韓魏攻秦,破函谷關,此時秦軍主力盡在函谷關迎戰,如果主父此時率軍從雲中、九原南下襲秦咸陽,咸陽必然空虛,勝率極大,可惜未能成行。第三年即公元前

297

年,楚懷王從秦國出逃來到趙國,此時如果趙國像當年派軍隊護送燕公子職入燕立為燕王即燕昭王和派軍隊護送秦公子稷入秦立為秦王即秦昭襄王一樣派兵護送楚懷王入楚,那麼楚趙結盟伐秦雖不一定能滅秦,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說明趙何已經被架空,趙國改革派在趙國完全失去了掌控權,為了扭轉這一頹勢,趙章冒險發動沙丘兵變,不過這依然在趙成的完全掌控之中,最終趙章被殺,主父趙雍被活活餓死,趙成成功擔任趙國相國,徹底架空趙何掌控趙國,趙國崛起之路就此中斷。正因這次沙丘兵變主父趙雍餓死沙丘宮,所以很多人說這也是廣宗是困龍之地的又一例證,然而事實卻是當時的趙國國君是趙惠文王而不是主父趙雍,趙惠文王沒有死在沙丘,作為國君的趙惠文王應該才是龍,趙武靈王已經退位不能稱之為龍,所以沙丘兵變顯然是所謂廣宗是困龍之地的理由這種說法很不靠譜。

為何說廣宗是龍興之地而非困龍之地

秦始皇、秦二世

秦始皇滅趙後,由於種種原因,尤其是後來幾次東巡的需要,沙丘宮得到了多次修繕,秦始皇也曾三次駐蹕沙丘宮,公元前

211

10

月,剛過完年,秦始皇便開始了其最後一次東巡,次年

7

月,病重的秦始皇再次駐蹕沙丘宮,此時的秦始皇已經意識到其可能永遠不可能得到長生不老藥,於是讓趙高寫好詔書發給長子扶蘇,讓扶蘇回咸陽主持葬禮,然而趙高卻因一己私利扣押了詔書,直到秦始皇駕崩也沒發出,等秦始皇駕崩後又聯合胡亥、李斯篡改了詔書賜死長子扶蘇,立胡亥為太子,發動了震驚古今的沙丘政變(也稱沙丘之謀)。一般認為沙丘之謀是秦朝走向滅亡的轉折性事件,由於秦始皇病逝沙丘,所以這成為某些人將廣宗稱為困龍之地的又一理由。其實這種說法同樣很不靠譜,主要從兩個方面即可看出:一、秦始皇雖然病逝沙丘,但秦始皇不止一次來過沙丘,如果沙丘是困龍之地,那麼為什麼不是秦始皇第一次駐蹕沙丘宮的時候就在此駕崩呢?前兩次秦始皇都平安度過,很明顯說明沙丘不是困龍之地,否則秦始皇第一次來沙丘的時候就已經駕崩了,不可能再有後兩次;二、秦始皇雖然病逝沙丘,但另外一個皇帝同樣也因此次事件而被確認,這位皇帝當然是秦二世,我們不能因為秦二世對歷史的“倒退”就否認他是一個皇帝,既然死了一個皇帝也立了一個皇帝,那怎麼能說沙丘是困龍之地呢?顯然這樣的觀點帶有明顯的偏見。

漢光武帝劉秀

西漢末年王莽完全掌控了朝政,不久便建立新朝,新朝建立後便出現了王莽的天下終將被劉秀取代的說法,於是王莽著重提防著名叫劉秀的人,當時也確實有幾個名叫劉秀的人大有名氣,甚至有不小的實力,最著名的當屬王莽的國師,後來這位劉秀確實謀殺王莽,不過事敗被殺,而後來成為漢光武帝的劉秀當時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所以根本沒有引起王莽的注意。後來全國起義不斷,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名叫劉秀的小將引起了王莽的注意,得知劉秀駐軍昆陽之後,王莽迅速調集

42

萬大軍兵圍昆陽,打算殺死劉秀,不想劉秀偷偷溜出昆陽,糾集了七千義軍從外圍衝殺王莽大軍,昆陽大戰的勝利讓劉秀名聲大振,後來劉秀平河北時很多河北名士主動投靠劉秀,有一次劉秀行軍至廣宗城北洗馬村一代,當時這裡有一片水池,劉秀等人便在此洗馬,洗馬村的得名即來源於此,離開洗馬繼續北上,在距離洗馬僅百餘里的鄗稱帝建立東漢,這是廣宗可以稱為龍興之地的又一例證。

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晚年,各地諸侯的勢力已經比較強悍,尤其是部分諸侯王曾是常年征戰的老將,其中以朱棣最為能打,朱元璋去世前曾想讓自己的護衛將軍李元福保衛好建文帝,但李元福深知朝廷大亂不可避免,作為臣子他不想參與其中,只想守護朱元璋最後一程,在朱元璋臨終前,朱元璋答應李元福,讓其率兵前去廣宗屯田。後來建文帝的削藩果然引起了朱棣等人的反對,朱棣於是起兵,在冀中一帶大戰,最終南軍戰敗,朱棣趁機南下用兵,當時李元福勢力不大,但作為先帝的護衛將軍,在朝中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於是朱棣想要拉攏李元福,不過李元福並未答應,因為他認為那是謀反,當然他也不反對朱棣,因為他之所以來廣宗,就是不想參與朝中的動亂,朱棣摸清了李元福的底,知道李元福不會在後面給他搗亂,於是離開廣宗後率軍放心南下,最終攻佔南京並稱帝,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明成祖。明成祖稱帝后念於李元福的恩,於是特批廣宗縣衙修建的時候可以高規格修建,甚至允許使用皇家才能使用的部分裝飾,這便是廣宗好大堂的來歷。朱棣在廣宗待的時間很短,僅僅是跟李元福聊天摸清李元福的想法,不過李元福不反對朱棣也多少讓朱棣南下少了一塊心病,也算是為朱棣攻佔南京並稱帝做出了貢獻,可以說,這也是稱廣宗為龍興之地的又一個例子。

綜上,說廣宗是困龍之地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而梳理了來過廣宗的諸位帝王之後可以明確發現,廣宗完全可以稱為是龍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