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北京非遺說|絨花,指尖綻放的藝術之花

作者:由 北京印跡inBeijing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10-02

非遺通俗來說是什麼意思

非遺說

入選時間:2009年,“北京絨花(絨鳥)”入選北京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特點:北京絨花(絨鳥)實際上是一個概念,它主要是以絨花為主。北京絨花(絨鳥)製作始於清初,是以蠶絲絨為原料,以紫銅絲做骨架,經過十幾道甚至幾十道工序製作成花、鳥、蟲、草、走獸、風景等工藝品,比較突出的特點是外表毛絨絨的。至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北京非遺說|絨花,指尖綻放的藝術之花

01 歷史沿革

說起北京絨花,大概要追溯到明朝,

《明會典卷》中有明確記載——工藝分188種,工匠有11800人。絨花工藝在明朝末年形成了產業,並在清朝發展至鼎盛,主供宮廷貴人享用。清康熙、乾隆年間,北京旗漢女子戴花成為風習,一時間佩戴絨花十分盛行,以取“榮華”之意。在那時,花市地區每天都擺滿了賣花的攤位,形成一景,節慶期間更為紅火。

北京非遺說|絨花,指尖綻放的藝術之花

在中國古代,人們喜歡將花戴在頭上,在許多史書、出土文物和繪畫裡都能找到見證。唐代的《簪花仕女圖》上每一個仕女的髮髻上都簪著花,到了冬季百花凋零時,古人就會選擇絨花進行佩戴。

收藏於故宮的《十二美人圖》中人物頭上插著的無論是菊花還是牡丹花,都是由絨花工藝製成。

北京非遺說|絨花,指尖綻放的藝術之花

02 製作工序

北京絨花(絨鳥)以紫銅絲做骨架,需經過十幾道甚至幾十道工序,方能製作完成。

主要工序包括煮絲、著色、砰絲、披絲、燻活、拴拍、剪撮、刀絨、剎形、熨燙、組裝等多個複雜工藝。

北京非遺說|絨花,指尖綻放的藝術之花

優質生蠶絲要經過煮制、染色、砰松晾乾後才能備用。然後根據作品要求,選擇所需顏色的蠶絲進行披絲。

例如,要做包含紅黃藍三色的鸚鵡翅膀,則挑選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蠶絲各一股,將它們並列擺放,使用針篦從上往下一股一股地梳理,去除蠶絲裡面打結的小疙瘩,最後用毛刷細細輕刷蠶絲,使得它們直溜順暢。待蠶絲全部梳理好後,用夾棍從中間輕輕挑起,將兩側垂下的蠶絲對齊修剪,放置在傾斜的撐板上並使蠶絲繃緊。經過披絲,剛才還皺巴巴的蠶絲變得光亮順滑,緊密排列,遠看猶如一塊塗滿了紅黃藍的畫布。

其中,絨條的製作是最大的難點,不僅要求手指有力量,還需要磨出繭才方便製作。絨條猶如建築的磚瓦,手工藝人先行思考並製作出自己所需的各種絨條,後面的“組裝”反倒顯得輕鬆有趣了。

03 創新發展

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老北京傳承300餘年的絨花出現在了禮儀小姐的帽子上。

北京冬奧會頒獎禮儀服裝“唐花飛雪”設計師楚豔介紹:“冰雪運動一定要體現某種程度上的溫暖,這不僅指身體上的溫度,同時也想表達一種中國文化上的溫度。”希望透過這個具有裝飾性的帽子,為頒獎禮儀人員整身造型帶來一個點睛之處。

北京非遺說|絨花,指尖綻放的藝術之花

北京冬奧會的設計需要更現代、更有青春氣息。因此,設計人員透過提煉牡丹花瓣的造型,設計出了幾個簡約的牡丹花造型,並透過非遺的手工藝將它表現出來

北京非遺說|絨花,指尖綻放的藝術之花

女帽上的裝飾牡丹花飾,造型取自敦煌唐代牡丹花形,

按照“唐花飛雪”頒獎服的設計,女士禮服的帽簷採用兩朵絨花裝飾,一朵帶葉,整體形狀偏狹長,放在前方;另一朵圓潤,固定在帽子後方。

01:11

為北京冬奧會製作的“唐花”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浪潮之下,北京絨花(絨鳥),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又再次為人們所關注,並以多種形式實現了與當下文化、時尚的跨界創新,煥發出新的光彩。

本文內容根據京社科、北京晚報等網路資料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