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風口之上,人工智慧如何為非公醫療插上翅膀?

作者:由 八點健聞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10-04

瀋陽一脈陽光醫學影像怎麼樣

“在引入冠脈AI分析軟體後,我們合作的一家縣中醫院已經超過了當地的人民醫院。現在只要是做冠心病的影像檢查和手術治療,大家想到的不是當地綜合實力最強的縣人民醫院,而是縣中醫院。”

一脈陽光影像醫院集團副總裁李飛宇切身體會到了人工智慧技術(AI)為醫療機構尤其是非公醫療機構帶來的助力。

2017年,為了能夠挽回一些流失到附近大城市的患者,江西省某縣中醫院引進了一個可以做冠脈支架的心內科醫生,儘管放射科已經有了較高階的影像裝置,心內科也有了能力優秀的醫生,但醫院的手術量仍舊上不去。

“一方面是有影像檢查裝置,但技師的冠脈掃描和重建水平不足,另一方面是有影像診斷醫生,但診斷水平跟不上。”為了解決專業人才缺乏這一難題,一脈陽光決定引入冠脈CTA的AI軟體。經CT掃描出來的影象透過AI自動進行分析、重建後,大大節約了影象後處理的時間。與此同時,AI智慧診斷的結果,也可以基本達到三甲醫院中高年資醫師的診斷水平,診斷質量得到了保障。隨著冠脈CTA診斷能力的提升,縣中醫院的冠脈支架手術量也逐漸上升,實現了當地患者的冠脈支架不出縣。

風口之上,人工智慧如何為非公醫療插上翅膀?

這樣的應用場景,僅僅是AI在醫療領域應用的冰山一角。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的日益強大,醫療AI作為醫生的助手,其角色正在不斷得到加強。

在政策層面,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援醫療AI的發展。今年5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釋出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到,要支援基於AI的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等應用發展,開展腦、肺、眼等常見傷病的影象識別技術研發,加快醫學影象輔助診斷系統產品化和臨床輔助應用。

在市場層面,醫療AI同樣熱度大增。過去的2021年被稱為“醫療AI商業化元年”,鷹瞳科技、科亞醫療、數坤科技、推想科技等頭部企業相繼衝關港交所,國內醫療AI賽道上的首家上市公司由此誕生。

“我們對AI持

有非常積極和歡迎的態度,希望AI的引入能夠使得服務患者的效率更高、體驗更好。”在

9月8日晚的“智通論壇”AI專題討論中

,和睦家醫療集團醫學影像總監陸菁菁明確表示了目前非公醫療機構對於AI的歡迎態度,但她也同樣提到,目前非公醫療機構仍舊有一些需求是AI產品無法滿足的,AI產品本身也還存在一些尚需完善的地方。

提效率、保質量,AI是隻賺不虧的投資

近年來,非公醫療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非公醫療機構的數量達到19139個,已經超過公立醫療機構。但由於缺少專業人才,大部分非公醫療在專業技術水平上與大型三甲醫院相比仍有差距。

“A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我們在醫生、技師數量和水平不足方面的短板。”李飛宇提到,不僅如此,人工智慧對於非公醫療機構來說,從特色打造到效能提升都具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AI可以大幅提升醫生和技師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AI具備專家能力,能幫助非公醫療機構打造以某一病種為特色的診療技術的優勢;降低對專家等醫療資源的依賴,控制成本,建立良好的業內聲譽和患者口碑。

對此,一直

工作在一線的大同友誼醫院副院長心胸外科專家石愛群深表贊同。“發展初期的AI雖然速度快,但是假陽性率很高。但是現在的AI,無論是在診斷的效率,還是在診斷準確性上,都給了醫生很大的幫助。”

在傳統的人工閱片場景下,單次影像檢測分析需要約10到15分鐘,患者等待的時間長。在有了AI技術的幫助後,18秒就可以完成1例肺結節的診斷,醫生不需要再重頭看起,只需要結合AI給出的結果進行復核,即可完成一份優質完整的影像報告。如此一來,醫生高負荷閱片工作下的視覺疲勞得到緩解,再加上AI技術也能緩解人工測量帶來的誤差,診斷的準確性就可以得到提高,降低誤診率。

“在沒有AI的時候,我每天上午八點坐在桌子前開始篩查肺結節的病人,到中午連頭都抬不起來。現在效率高了,省下來的時間也能做一些其他臨床和研究上的工作。”石愛群說道。把部分煩瑣的工作交給AI,讓醫生可以在“把關”的環節注意力更加集中,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心血管疾病應該怎麼治療,做更多、更好、更前沿的臨床研究。

如果說把AI給一個醫生用,提升的僅僅是一個醫生的工作效率,那麼如果將AI放到一個影像集團裡,那麼這樣的效率提升就會被成百上千倍地放大。

創立於2014年的一脈陽光影像集團發展至今,已在全國18個省和直轄市運營近百家的第三方醫學影像中心,日均檢查量1。5萬人次,全年檢查量突破500萬人次。隨著集團發展步伐加快,影像人才跟不上的矛盾也越發突出。為了緩解這樣的矛盾,一脈陽光的AI使用已經覆蓋了肺結節、冠脈、腦健康等各個疾病領域。僅今年上半年,一脈陽光使用AI進行輔助的病例數已經達到3萬例。

風口之上,人工智慧如何為非公醫療插上翅膀?

“有的醫院是病源量大,醫生不夠用,有的醫院是水平不夠,但無論哪種情況,AI都可以帶來很好的幫助,讓水平不夠的醫生在AI的輔助下能夠放心診斷,讓忙不過來的醫生從日常繁雜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有精力去做更多的科研工作。”在李飛宇看來,無論是哪一種,引入AI都是一場只賺不虧的投資。

提效率、保質量,AI是隻賺不虧的投資

和一脈陽光、和睦家、大同友誼醫院一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公醫療機構將AI作為差異化競爭的新思路,展開佈局。但與此同時,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也不斷為這些非公醫療機構帶來新的選擇。

從眼底病、肺結節、冠脈、腦病等疾病領域,到CT、磁共振、DR、乳腺、超聲等醫學影像裝置,不同的AI產品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四十餘款AI類產品獲批上市。而此刻的非公醫療機構,就像是一個走進花店的人,如何在百花之中挑出最優質的花朵,又如何將其組合成漂亮的花束,是擺在非公人面前的又一道難題。

GE醫療數字商業總經理孫軼在與多位非公醫療影像科的主任溝通後瞭解到,他們的共同點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即:面對多個廠商、多種產品的情況,不知道該怎麼選、怎麼用、怎麼管。

作為和睦家醫療集團的醫學影像總監,陸菁菁對此感受頗深。“每引入一個AI產品,我們都要透過倫理委員會、新技術委員會、法規委員會、資訊委員會以及AI委員會進行迴圈認證和考量。等真到了安裝這一步,我們還要考慮怎麼與醫院的PACS系統進行連線,考慮如何能既保證效率和質量,又保證患者的資訊保安,這也需要認真評估。”這一整套評估考證的流程下來,集團都會遇到諸多困難,更何況是集團下屬的一些基層醫療機構。

分支機構多,合作廠商多,就要在產品的相容性方面做更多的考慮。李飛宇也曾遇到和陸菁菁相同的難題。“不同廠商對埠、頻寬等的技術要求不一樣,我們的掃描習慣和廠商設定的引數也不一樣。”在一些基層醫療機構,影像科醫生和技師們對資訊化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在面對不同的AI產品進行操作時,僅學習適應就要花大量的時間。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 G

E醫療推出愛迪生智魔盒,將AI帶進平臺化時代。該產品與多家中國AI公司達成合作,將走在各領域前列的AI產品深度整合整合在一個平臺上進行統一管理,並把多病種AI應用一次性給到醫院。透過統一的介面和介面,愛迪生智魔盒就像是一把開啟AI應用的鑰匙,可在院內或雲端對應用實現集中生命週期管理與訪問,並保證持續更新升級能力,有效規避應用獨立分離與重複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

所謂深度整合,並不是將所有產品上線到應用商店那麼簡單,而是要進行流程最佳化,把不同的人工智慧產品風格統一、按鍵統一、工作流統一、流量入口統一。醫生只需要一個視窗,就能使用所有產品。

據介紹,目前愛迪生智魔盒已經集成了多家人工智慧頭部廠商的14款人工智慧應用,全面覆蓋了CT、磁共振、X光、超聲等不同的影像裝置。值得一提的是,結合GE醫療客戶服務部一站式智服務,統一的服務介面,可以隨時為醫療機構調整AI產品的組合,也可以提供更及時精準的保修服務,減少醫療機構與不同廠商溝通維修的時間成本,大大提升了服務效率。

“能夠上GE平臺上的產品,一定是經過把關和驗證的,診斷質量和效能上不用擔心,我們也不用再花精力去評估。”李飛宇說道,除此之外,操作介面和操作習慣上的一致性,也是愛迪生魔盒的加分項,讓醫生不用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要花大力氣去學習不同的AI產品,用起來更省心。

AI進入平臺化時代,讓醫療機構用起來更省心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雖然AI提升的是醫生和技師的診斷效率和質量,但歸根結底都是為患者服務。因此,患者對AI的認可程度,也是AI產業與非公醫療機構都十分關注的話題。

“和睦家服務的是相對高素質的群體,他們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相對較高,甚至願意花錢去接受這樣的服務。”陸菁菁舉例道,“比如我們在進行腦齡AI調研的時候,已經有很多患者來主動問這個產品什麼時候可以落地。”這些患者大多是經常熬夜出差的,他們會格外在意自己的腦齡變化。再比如一些父母,他們會比較關注孩子的骨齡,因此對骨齡AI也會比較歡迎。

一脈陽光的部分患者同樣表示出了對AI的歡迎。“比如我們的腦健康產品,透過AI的計算分析,有可能提前5-10年發現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性,一些健康檢查的客戶,就會很感興趣。”李飛宇說道,但一脈陽光旗下的醫療機構不僅包括高階的體檢,還包括一些基層的醫院,這部分患者目前還不太接受為AI買單。

不過,隨著人

工智慧技術的使用越來越深入,非公醫療機構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風口之上,人工智慧如何為非公醫療插上翅膀?

首先,是診斷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升級和細化。“目前AI診斷大的肺結節已經不成問題,但一些微小結節的診斷上,還不夠完善,如果能夠把這塊做好,就能更早完成肺癌預判。”石愛群說道。

其次,在AI與醫療機構內部系統的連線方面,需要在保證資料安全的基礎上,做得更深入。目前AI在院內不僅是影像科醫生在用,臨床醫生也會比較關注。如果能夠把AI與醫院的PACS和HIS系統全部打通,那臨床醫生也可以在手術規劃和患者溝通的時候,調取AI結果,向患者更直觀地展示病灶資訊。

此外,質控也是AI需要關注的領域。“我們要定期抓取資料去進行質控管理,如果都用人工,這個過程是重複煩瑣的。”陸菁菁提出,“如果有一天AI能夠幫助放射科實現質控的抓取、呈現、連續監督的話,那麼這個應用我相信會非常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