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差別竟在這裡

作者:由 嘉魚女俠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12-05

說話有顫音怎麼辦

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差別竟在這裡

人們常說“高手在民間”,我一向深以為然。直到近來,才忽然有了新的想法。

高手為什麼在民間?

看到他們的現身說法之後,我終於有了一些眉目。

很多職場大佬及“

985

”、“

211

”等高學歷人才在論壇吐槽,說自己拼命考了研、讀了博,專業能力明明挺能打,結果在職場依舊寸步難行,屢屢被不如自己的人邊緣化,表示非常鬱悶。

有人不由得感慨:原來這就是傳說中“幹活的幹不過寫

PPT

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總有這麼多“專業小能手”折戟沉沙,敗在所謂的“混子”、“關係小能手”腳下?

通常的說法是:人情社會嘛,人勝於事,所以也沒什麼稀奇的。

這的確有一定道理。可既然是職場、既然要賺money,那就必須要做事。要賺到儘可能多的money,那就必然得儘可能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誰要是找一堆不會做事的,那人一定是犯傻。

問題一個犯傻倒也罷了

——

三個也無所謂,可個個都犯傻,又或者大部分都犯傻,這就說不過去了吧?

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差別竟在這裡

所以真相其實是,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沒錯,關鍵是專業到什麼程度可以稱之為專業呢?

60

分?又或者是

100

分?這就是癥結所在了。

事實上,

大部分職業、大部分工種,其專業程度根本不需要考級思維所定義的高分或者滿分,而是隻需要達到及格線就可以了。

正所謂

60

分萬歲,多

1

分都是浪費。

為什麼?

因為專業領域所做的很多事情,最終都是給非專業人士體驗的。

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他可不管你

60

分、

90

分還是

100

分,他只要“感覺

OK

”就可以了。並且很多時候,他根本“感覺”不出

60

分、

90

分、

100

分這三者的差別。

也就是說,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大概

60

分的專業體驗就能過關,要是能有

70

80

分,那就可以稱之為優秀,至於

90

100

分,他們很可能連類似的需求和想象力都不曾有過。

既然

60

分就能讓人滿意,

70

分就能讓人點贊,當大部分人的專業能力都在及格線以上時,那麼老闆幹啥非得找一個專業度

90

分、

100

分的呢?

而我們的很多“高手”、“專業小能手”們卻偏偏想當然地以為,越是專業,就越應該被高價買單。

這顯然是個非常尷尬的誤會。

比如一些“專業小能手”尤其擅長在“外行”面前引經據典、

Q

名人名句、背專業術語、講國際風潮,結果卻無異於雞同鴨講,最後落得個被無情嫌棄和忽視的下場。

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差別竟在這裡

現實的弔詭之處往往在於,對於我們所做的事情,“看熱鬧的”遠遠多於“看門道的”。因此根本不需要我們表現得特別的專業。

因為特別的專業是給特別專業的人看的。

除非你立志要走專業路線,否則普通的職場其實並不是非常需要你表現得過度專業。

套用《一代宗師》裡的話來說就是:除非你想活成“裡子”。

電影裡,趙本山飾演的關東之鬼丁連山對王慶祥飾演的八卦掌宗師宮羽田說:“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裡子。”

丁連山就是裡子,是非常專業的高手。

而宮羽田固然也是高手,但並不是絕頂的那種,而可以給人看的那種。所以他活成了面子,活成了明面兒上的人。

裡子厲害、裡子專業,但他只能成為裡子。因為只有裡子裡面的人才看得見裡子,外人是看不見的。

而面子,人人可見。

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差別竟在這裡

面子其實並不需要特別精美可人

——

不需要

100

分,也不需要

90

分,而是

80

分、

70

分、

60

——

看上去不面目可憎就可以入眼了。

因為面子之所以能成為面子,首先是因為繃得住、不拉跨,其次才是面子本身好不好看的問題。

而這種繃得住、不拉跨的能力,其實就是人們所說的越往上走越需要拼的那個“軟實力”。

通俗點講,也就是處世及應變能力。

正所謂要做事先做人。做人,也就是應對好與人相關的問題。把“人”應對好了,事情也就順暢了,明面兒上的東西也才穩住了,面子也就撐起來了。

但很多人幾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裡子上,面子卻偏偏繃不起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優等生在社會上反而混得差強人意的重要原因。

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裡子,差別竟在這裡

試想,當

60

分和

80

分在人們眼裡沒什麼區別時,你會偏向於選擇一個面子順滑的、繃得住的

60

,還是要一個面子皺皺巴巴、總讓人感覺難受的

80

呢?

我想“幹活的幹不過寫

PPT

的”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