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延陵季子季札:一位不願繼承王位的春秋預言家

作者:由 詩酒度華年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12-06

為什麼說燕趙兒女多悲歌

看《史記·吳太伯世家》的時候,書中記載的季札的那些“神預言”,感覺季札簡直就像是一個現代穿越者,只是難免也有點好奇,季札能夠預測到其他國家的那些禍福,有沒有也預測過吳國的命運呢……

兩次拒絕吳國王位

當初季札的父親壽夢去世,想讓老四季札繼承王位,季札堅決推辭,後來就由大哥繼承了。大哥死後就傳給二哥,就想著最後能傳到老四季札手裡。老二繼承王位以後,就安排老四去其他國家出使,季札也算是春秋時期的“外交家”了。老二死了傳位給老三,等到老三去世了,又要傳位給老四季札,結果季札還是堅決推辭,甚至不惜“逃去”,最終由老三的兒子繼承了王位。

延陵季子季札:一位不願繼承王位的春秋預言家

關於季札兩次拒絕王位的事,後世大多都是讚頌的,宋代劉敞就曾在詩中,將季札與吳太伯並列,稱讚他們懂得禮讓,“吳前太伯後季札,禮讓繼為天下師”。但後世也有不同的看法,宋末元初的陳普就在自己的《詠史》詩中寫道:“姑蘇無限騷人楚,不罪延陵罪浣沙”,與其將亡國歸咎到西施這個小女子身上,不如怪罪到季札的推辭,所謂“事之失正者,皆足以亂天下,亡國敗家”,季札當初就應該“當仁不讓”的繼承王位,而不是一再推辭,導致兩個侄子為了王位手足相殘。

季札掛劍

季札剛出使的時候,北行時經過徐國,造訪了徐君。徐君喜歡季札隨身帶的寶劍,但嘴裡沒敢說出來。季札雖然心裡也明白徐君的意思,但想到自己還要去其他國家出使(需要佩戴寶劍),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君。等到出使回來,再經過徐國的時候,徐君已死,就把寶劍解下來,系在徐君墳墓樹木之上才離開。手下人就不明白了,徐君都死了,怎麼還把寶劍送出去了。季札就說“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徐國人也因此做歌來稱頌他“: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延陵季子季札:一位不願繼承王位的春秋預言家

後來“季札掛劍”的典故也被用來表示追念亡友,唐代杜甫就曾在自己的《別房太尉墓》詩中寫過“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的詩句,正是化用了這個典故。

春秋時期的大預言家

到了齊國,見到了晏平仲,就勸他“子速納邑與政。無邑無政,乃免於難”,意思是讓他功成身退,晏嬰聽勸了,在後來的齊國內亂“欒高之難”中得以保全。

到了晉國,看到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三大臣的權勢,不禁感慨“晉國其萃於三家乎!”季札還勸叔向,要早做打算,晉國早晚是要落到趙韓魏三家的手中的。後來的歷史發展,果然就像季札所說那樣,“三家分晉”最終變成趙國、韓國和魏國。

到了鄭國,季札見到了子產,兩人一見如故,季札看到現在的鄭國執政者驕奢放縱,就預測到他們必定會有大難,勸告子產“政必及子,子為政,慎以禮。”此後鄭國果然如季札所說那樣

爆發良駟之爭(

伯有之亂

,子產開始當政。

所謂“君子見機,達人知命”,季札的確可以稱得上春秋時期的君子和達人了。

延陵季子季札:一位不願繼承王位的春秋預言家

關於季札這個人,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一起交流。喜歡請點個讚唄,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