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作者:由 淑的寶麻麻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12-15

反鎖門是什麼心理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馬飛,我是爸爸,我不知道你能不能聽見,我是爸爸。

如果你能聽見,看看你的周圍有什麼?如果你可以聽見,看看你身邊有什麼?想辦法,動動你的腦子,想辦法你能出來,你能出來。你能出來,你能出來,兒子,你一定能出來!”

這是暑期熱映大片《銀河補習班》父親鼓勵兒子自救的片段。

父親馬皓文和兒子馬飛旅途歸來,不幸走散,又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洪峰。

兒子失聯,父親心急如焚,面對一片汪洋,父親隔空喊話尋找兒子。

幸運的是,馬飛吹著口哨,駕著“自制的木筏”出現在洪流中,兒子得救,父親喜極而泣。

生活中的你,是鼓勵孩子自己動手還是幫他應付一切?

孩子動手能力的強弱,短期看效果並不明顯,但從長遠來看,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可以獨立面對生活,甚至可以保命。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為什麼要強調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先來看一個案例:

明明一歲半了,還不會自己吃飯,媽媽說:“孩子自己吃不到嘴裡?看著人心急,現在只有餵飯才肯吃。”

從表面看,媽媽的做法並無不妥,但是仔細分析:

“孩子的無助感(吃不到嘴裡)常因過分呵護(餵飯)、威嚇(諸如衣服不能弄髒了、飯不能撒出來等)或使孩童始終停留在情緒依賴狀態而被人為地增強(只有餵飯才肯吃)。”

心理學家卡倫·霍妮說:“孩童對父母的依賴程度上,有很大的個體差異,但這一切都取決於父母在兒童教育中所要達到的目的:父母的傾向是要使孩童強壯、勇敢、獨立自主、能夠應付一切情境,還是傾向於保護子女,使他順從聽話、對實際生活完全無知。”

由此可見,明明不會吃飯並不是孩子笨,而是源於母親的過度關注(或過度保護)。

所以,你是希望培養一個獨立的個體還是一個“巨嬰”,重點不在孩子,而在於你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今年6月17日,在紅星新聞看過一個報道:《吃飯穿衣都要管!28歲小夥被逼婚後爬上窗臺:我媽管我10年了,實在受不了》,小夥被成功解救後,告訴民警:

“也不是因為這一件事(逼婚)就要跳樓,是因為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十多年了,從飲食、起居、穿衣到工作,不論大事小事,媽媽都要管,他沒有一點私人空間,實在受不了了。”

心理專家認為:兒童在2至3歲後,就會產生一種決定性的改變,從生物性依賴轉變為一種包括了心理、智力及精神生活的依賴。這種變化一直持續,直到兒童成熟至青春期,並且能夠自己維生為止。但事實則相反,直到20歲或更大時,父母仍然視其孩子為嬰兒。

我的母親做的一手好茶飯,我曾經天真的以為,只要媽媽在,我可以不用學做飯,但是後來求學、成家,慢慢的我會做飯了。

今年端午節回老家,我為全家人做了四菜一湯,我本以為母親會很高興,可是我發現她吃飯時候的心情很複雜:她一邊吃著飯,一邊嫌我這個菜鹽放多了、那個菜調料放少了。

那一刻,我意識到:成長伴隨著欣喜,也伴隨著不捨。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養育女孩》中說:

做媽媽的過程本身就帶有一些無法迴避的哀傷。你孩子的目標是走向外面的世界,你把她養育得越出色,她就走的越遠。

所以說,父母真正成功的愛,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由此可見:依賴的本質在於控制,但是父母的愛終歸指向別離,孩子要求逐漸從母體脫離,父母要學會放手。

茲認為父母只有深刻認識這一點,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放矢、逐漸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生活中,隨時都有意外發生,也許有人說,孩子遇到困難,可不得需要大人幫助?

沒錯,一兩次大人是可以幫助孩子脫離險境,倘若大人不在身邊或者孩子遇到更危險的情況,究竟是坐以待斃(等待幫助)還是自力更生(謀求出路)?這一點很重要。

如何鼓勵孩子動手自救?

案例分析:以三歲內的孩子反鎖屋內為例

9月18日清晨,我在書房碼字,聽到臥室有動靜,正準備朝門口走去,突然傳來“當”的一聲,完了,孩子自己開門,扭動了把手下面反鎖的裝置。

當時,擺在我面前的選擇有:

A:砸門;B:破窗;C:求助別人或者報警;D:鼓勵孩子自救。

其中,ABC均需要藉助外力,只有第四種辦法需要孩子由內而外開啟門鎖,這對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來說顯然有點困難(因為我沒有教她開過門),可是幾秒鐘的思想鬥爭過後,我意識到:

考驗我和孩子的時刻來了。

危急情況之下,我沒有等待,而是做到了以下兩點:

①告訴孩子目前的情形以及自己能夠做的事情

淑的寶對用手可以擰的東西比較感興趣,我告訴她:

是因為自己想開門出來不小心轉動了反鎖的裝置,但是沒關係,你可以像擰兔子尾巴一樣朝相反的方向再擰一遍。

(孩子最近喜歡一個兔子音樂播放玩具,旋轉屁股上的尾巴音樂開始播放,朝相反的方向擰動,音樂停止。)

但是,孩子轉了半圈放棄了,在門內“嚎”了起來。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②平復情緒,給孩子自我緩和的時間

我允許自己冷靜了一下,找來兔子玩具,給她放音樂,她不接受,我又拿起手機給她放近幾日喜歡聽的《種太陽》,她情緒稍有緩和。

我告訴她:“不要著急、不要哭,媽媽跟你玩躲貓貓呢,只是需要你自己轉動一下門後“圓圓的小尾巴”(反鎖)就可以出來,媽媽相信你可以的。”

淑的寶聽進去了,重複說了一遍:“自己轉,可以的”。

終於在努力了好幾次後,門“當”的一下又響了,我知道孩子“自救”成功了。

這次親身經歷告訴我:

孩子面臨困境(反鎖屋內),事件主體是孩子,而不是門外的大人,但是,起關鍵作用的往往是大人。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就像《銀河補習班》中的馬飛困在洪水中,聽到爸爸在喊他,他先是說:爸爸救我(希望藉助外力)。

可是微弱的聲音淹沒在瓢潑大雨中,隨後聽到父親透過喇叭聲嘶力竭的吶喊,馬飛意識到:此時此刻,他必須獨自面對困境,逃離困境(自救)。

爸爸的鼓勵(隔空喊話)對身處險境的孩子來說是實現自救的助推劑,可以穩定情緒、幫助孩子樹立堅強的求生信念。

而孩子學會運用雙手,克服困難,這將是他們成長路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父母教會孩子化被動為主動,這更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救意識?

01安全規則意識的培養

淑的寶從學會走路開始,我就告訴她井蓋子不可以踩,有一次她看到別的小朋友站在井蓋子上跳,問我她可不可以,我說:不可以。

她疑惑的望著我,我說因為這個小朋友的家長沒有告訴過他:井蓋子下面是排水管道,不慎掉下去會有生命危險。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曾在新聞中看到:

安徽滁州一女子推著嬰兒車,行走在快車道上,民警發現後將其攔下並帶到行人等待區內進行教育,當女子得知將處以50元罰款時,竟撇下嬰兒車內的幼童走了……

媽媽帶孩子行走在快車道,存在安全隱患,媽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媽媽的無知,某種程度來說,媽媽本身就是一個“巨嬰”。

這樣的家長並不少見,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家長帶孩子橫穿馬路,我認為這樣的家長是無知且無畏的。

我想:父母教會孩子常懷敬畏之心、不讓自己身處險境應是樹立安全意識的第一步。

比如我常跟淑的寶強調的:打火機不能拿著玩,食品防腐劑看到後應立即丟在所屬的垃圾桶等等。

“水火無情”、“安全無小事”,大人只有以身作則,才會給孩子起到正面引導的作用。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02鼓勵自己動手實現自立自強

有一部日本電影《小花的味噌湯》曾感動了無數媽媽。這部影片改編自同名書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小花的媽媽千惠,在懷孕後沒多久, 癌症復發,在對抗病魔的同時,千惠做了最壞的打算,想到必須為小花留下什麼。

小花五歲,收到了媽媽生日禮物:

一條圍裙!

從那天起,她就跟著媽媽學做菜,尤其是防癌的味噌湯和糙米飯。

媽媽說:“我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為飲食攸關性命。只要身體健康,擁有活下去的能力,將來不管去哪裡或是做什麼,都能好好生活。”

至今小花仍恪守與媽媽的約定,每天自己煮飯,認真努力地過生活……

小花的故事告訴我們:父母不設限,才是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回到上文提到的明明媽媽給孩子餵飯的行為,我們可以說:是父母人為的剝奪了孩子用手的自由,也剝奪了他學會自立、認識世界的機會。

回顧我的養育過程,在鼓勵並培養孩子動手方面也一直在努力,比如:

①半歲前:玩抽紙、扣洞洞;

②一歲前:翻書、扔書;

③兩歲前:撿豆豆、擰瓶蓋、玩拼圖、積木、橡皮泥、塗鴉等。

《父母:挑戰》一書說:“由於生命始於全然的無助,而後整個成長過程又承受了一連串令人沮喪的經歷,所以孩子需要明確、刻意以及持續的鼓勵,從而發展出自信、力量、社會興趣、自立,以及成功應對人生所需要的一切技能和能力。”

生活中,父母在鼓勵孩子時,需要儘可能多的運用以下語言:

①任務越難,你從中收穫就越大;

②如果你足夠渴望,你就可以做到;

③如果其他人可以做這件事,你也可以;

④只要你堅持嘗試,我相信你一定可以;

⑤無論如何都要試幾次,然後你就會做的更好……

所以,父母善於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實現自立自救的最重要的一步。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03危險預判能力的培養

教育本質的意義不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而是能夠獨立生活。

學校和社會上常有一些諸如消防演練等機會培養孩子的求生能力,但在一個家庭中,更不能忽視對孩子危險預判能力的培養。

比如三歲前孩子的家庭,父母可以在家中模擬反鎖場景,鼓勵孩子自己開門。

第一步:教孩子認識門鎖,學會扭動門鎖;

第二步:家長營造一個門被反鎖的場景,試探孩子的反應,持續鼓勵孩子自己動手,開啟門鎖;

第三步:總結這個過程中的優缺點,尋找適當機會反覆演練,直到孩子完全掌握開門要領,並在真正遇到困難時能夠自己克服恐懼,逃離險境。

記住:這不是遊戲,而是培養生存技能。

總結:父母教會孩子樹立安全意識可以遠離危險,加強動手能力、危險預判能力的培養危急時刻孩子可以實現自救,“兒童安全無小事”,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努力。

三歲孩子反鎖屋內,如何鼓勵自救,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贊

家庭反鎖小貼士:

①家中每個房間的鑰匙必須準備一把備用鑰匙、放在安全可靠的位置,並告知家中的所有成員;②家中應備有兒童安全門卡,一方面防止寶寶夾手,另一方面避免孩子誤關門造成門打不開或者出現反鎖的情況。

最後,回到電影《銀河補習班》,馬飛在外太空遭遇危難,他想到了那次在洪水中自救的場景,他說:

一塊拆下來的門板,可以當做木筏的主體,沒有繩子,可以用被單和床單代替,如何製作一個木筏,並不是任何一本教科書裡的知識,但這的確是一個十幾歲孩子有可能想到的。前提是,他要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麵對生活的勇氣。

僅以此篇文章送給每一個期待孩子獨立長大的父母。

——感謝閱讀——

參考書籍:

《父母:挑戰》等

(本文為淑的寶麻麻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絡授權)

我是@淑的寶麻麻,愛好古典文學和育兒心理,左手帶娃,右手碼字,歡迎關注,一起探討詩詞育兒、科學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