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過度的醫療》:看清過度醫療,別做過度醫療的“受害者”

作者:由 美雯的生活觀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24

癌症血項正常嗎

一位同事大姐要去做胃腸鏡,她反覆叨叨著注意事項,計算著到底幾點合適吃晚餐,語氣中透著既興奮又緊張。

一問才知道,為了這個檢查,她足足預約了一個月才約上。然而她接下來的回答卻令我一臉懵。

她輕拍著右側乳房靠近中間的位置,說“這裡痛”。還說,“做過乳腺檢查了,沒毛病。”

我十分不理解,並一再追問:“那為什麼要做胃腸鏡檢查啊?”

“我活了大半輩子啦,還沒做過這個檢查,所以我得去做一做。”

我頓時無語。

這位大姐是被洗腦了嗎,如果說,“活了大半輩子,還沒去爬過長城,所以我得去體驗下”,這我覺得不過分;可她這是去體驗胃腸鏡啊!聯想到胃腸鏡的各種痛苦聲音,我真為大姐捏了把汗,她這是被醫院“過度醫療”了嗎?

《過度的醫療》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醫療創造了對更多醫療的需求。

我深以為然,生活中也許我們每個人都不知覺中經歷過“過度醫療”吧。

《過度的醫療》:看清過度醫療,別做過度醫療的“受害者”

01

“過度醫療”也許就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

首先,什麼是過度醫療?

過度醫療是指: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違背臨床醫學規範和倫理準則,不能為患者真正提高診治價值,只是徒增醫療資源耗費的診治行為。或者說,在治療過程中,不恰當、不規範甚至不道德,脫離病人病情實際而進行的檢查、治療等醫療行為。總而言之,與病人疾病沒有關係的一些檢查和治療,屬於過度醫療。

如果仔細留意,過度醫療幾乎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只要治療方案聽起來有點合理,就很容易被我們接受。

例如:

某醫院的一個心臟導管大夫為病人做冠狀動脈造影,本來問題不大,但是最後給放了 5個支架。

患者感冒,查一個血項、開點藥就行,但很多醫生卻讓做胸透、拍片子、輸液,幾塊十幾錢就治好的病,少則數百元,多則上千元。

據全球權威醫療雜誌《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道:有20%至40%的患者都接受了沒有顯著效用甚至完全無效的醫療程式。

《過度的醫療》這本書,追溯了過度醫療的深層根源,針對患者在就診過程中最常見的誤區作了剖析,並挖掘出患者習以為常的診療手段背後的“陰謀”,曝光那些黑暗角落裡的“過度醫療”。

《過度的醫療》:看清過度醫療,別做過度醫療的“受害者”

02

要分辨正常醫療與過度醫療的邊界

當然,並不是擔心過度醫療,就排斥醫生的診療。對知識掌握得少,會讓我們接受更多的診療,但也可能讓我們盲目固執,坐失救治的良機。因此,判定是否為就極為重要。

判斷是否為過度醫療的基本準則是:這項檢查、治療對病人總體上是有益還是傷害。在診治過程中,醫生是以診斷、治療為目的,還是以開單提成為目的;這項檢查、治療是否對患者有預防作用,有沒有減輕患者的痛苦;是否利於患者健康以及延長病人的壽命。

另外,還要看患者的經濟能力是否能承受,患者的心理是否接受這些檢查。如果患者因此而受益,甚至是挽救了生命健康,所做的檢查就不能稱為過度醫療。

網上看到這樣一個事件:一個3歲的小女孩腹瀉五天,爺爺奶奶陪著來醫院就診。兒科醫生懷疑是病毒性感染,要馬上做便、血常規,生化+心肌。爺爺奶奶覺得沒必要,感覺醫院坑錢,拒絕抽血。醫生勸說了很久,開了單子,他們也拒絕繳費。

但3個小時後,小孩心跳驟停,最後,搶救無效。

爸媽從外地趕回來,要求醫院賠償100萬,否則就打官司。孩子直接被送去解剖,最後結果是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發作。

所以說,有些你覺得沒必要、醫生在坑錢的“過度醫療”,是真的有必要的。並不是感冒發燒只要血常規,拉肚子只要大便常規。醫患關係並不是對立面。醫生苦讀近十年,誰肯冒風險誤診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家庭的幸福。

《過度的醫療》:看清過度醫療,別做過度醫療的“受害者”

03

知識才是最好的醫療

《過度的醫療》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現代醫學的發展到了矛盾的境地。儘管醫學發展水平很高,人們卻沒有變得更健康。

書中給出了強有力的資料:德國在整個醫療產業的資金投入幾乎是全世界最多的,但國民的健康水平,相較於其他工業國家而言,卻位於中間靠後的位置。美國與鄰國加拿大對比,美國國民每年多獲得了7倍的藥方,人均健康支出多了75%,但美國的預期壽命卻低於加拿大。

因而,現代醫學,並不是讓人獲得健康長壽的根本途徑。《過度的醫療》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保持健康的最好途徑。”概括來說“每天運動30分鐘加上均衡的飲食,就是預防重大疾病的最佳對策。”

很多研究都表明:

“每日運動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記憶力衰退、抑鬱症、糖尿病、肥胖症及一般致死疾病的風險,甚至也能降低癌症(例如乳腺癌和大腸癌)風險。這條法則適用於所有年齡群體,因此任何時候開始運動都不算晚。好的醫生會提醒我們為自己的健康添磚加瓦。”

這本書還倡議:

“知識也能使我們變成明智的消費者,可以將氾濫成風的醫療系統駛入經濟有效的正確軌道中。”

《過度的醫療》:看清過度醫療,別做過度醫療的“受害者”

值得一提的是,《過度的醫療》一書的作者,他本人就是一名德國醫藥記者,常年關注過度醫療、藥物過量等領域的問題。所以書中引用了大量調研資料、醫療領域真實事件、讀起來頗像一部醫學報告類作品。也由於作者深耕於該領域,角度難免偏頗,忽略了患者誤解正常醫療為過度醫療的常見問題。

當然,本書更大的意義,還是在於提醒我們切勿陷入過度醫療,健康的權力更多的在於我們自己,在於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