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清承明制的“典範”:明代張居正與潘季訓、清朝康熙與靳輔

作者:由 李連利坐古談今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25

古人如何接聖旨

透過上兩文,我們談了底層文人的上進之路問題。本文繼續談論這一問題,也即封建社會的駕馭之術。駕馭術無非是平衡、忠己。何為人才?能為我所用的人才才是人才。這就是封建社會的駕馭術。

其實這也沒啥,咱們老百姓也是如此,跟我一個床的老婆(老公)是老婆(老公),睡在別人床上的那就是仇人了。其實這也是人的人性之一“控制”,無論是上下級、夫妻間、朋友間甚至兒童都是如此。因此,沒必要一提這些就是不好,要知道你覺得不好的同時,你對親人、朋友其實在很多情況也是如此心理。

清承明制的“典範”:明代張居正與潘季訓、清朝康熙與靳輔

閒言少敘。康熙和張居正都是明君、名臣(名臣中的權臣),都對朝政有很大的決定權、對同僚升降都有決定權。為此,對於這一問題對他們的批評,有些人可能會心有不滿。我只能說批評他們不等於否定他們,連神仙自古至今都可以任人評論,更何況凡人?

清承明治,治河也是如此,靳輔、陳潢的治河之法緣於大明潘季訓

清朝面臨的黃河問題,與明朝非常類似。

其一,黃河奪淮造成兩條大河時常發生災難,自從改道後數百年的時間,歷經無數英雄人才治理都沒有成功的辦法。明朝的潘季訓可以說初步找到了辦法,但可惜並沒有成為一種共識。這也是到了康熙朝靳輔、陳潢的治河政策沒有得到主流支援的原因之一;

清承明制的“典範”:明代張居正與潘季訓、清朝康熙與靳輔

其二,自朱棣北上定都之後,運河成為政權存在的前提條件之一。為此,明清時期更主流的思想是“先保運河再治河”,從潘季訓開始“先治河方能保運河”的思想成為次主流。而康熙之所以最終對靳輔和陳潢下手,也是因為“先保運河”思路使然。歷史真的很相像,潘季訓四次治理黃河中第二次也被免職,免職他的人乃是張居正,張居正的思維也是如此。

黃河奪淮從何處算

那麼,黃河奪淮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三種主流思想。

其一是潘季訓認為的1077年。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澶州(河南濮陽)段黃河決口,分為南北兩流,一條繼續北上直接進入永濟渠,一條南下奪了淮河水道。

其二是杜充作孽。金兵南下,為了防止滄州城內的燕人(燕雲十六州地區的人)做內應,杜充作為滄州軍事主管命人盡殺燕人。從滄州南逃後,杜充為了能夠擺脫金兵阻攔,扒開黃河大堤,黃河之水經今滑縣南,濮陽、東明之間,再東經、鄄城、鉅野、嘉祥、金鄉一帶匯入泗水,經泗水南流,由此奪了淮河故道。自此,黃河水數次改道。由此造成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百姓二十多萬人被淹死,千萬百姓流離失所。

清承明制的“典範”:明代張居正與潘季訓、清朝康熙與靳輔

其三是1194年(金明昌五年、南宋紹熙五年)河南新鄉地區黃河決堤,河水東流入梁山泊,一部分從黃河河道繼續行走,主體河水融入泗水奪淮河河道,在江蘇省響水縣黃圩鎮的雲梯關入海。

那麼,京杭大運河對於政權的重要性,我們就不用說了。沒有京杭大運河運糧,京城的達官顯貴們怎麼活?沒有京杭大運河這個南北交通動脈,經濟發展都會受到重要影響。

康熙對治河極端重視的原因有別於明朝地方:三藩之亂和中原治理的民生問題

康熙朝黃河、淮河水災爆發次數非常頻繁,運河為此也出現各種問題,由此對清廷的生存產生一定影響。為此,康熙對治河問題非常看重。但清初,三藩之亂比治河更緊迫。

因為藩王勢力形同國中之國,且對漢人不放心,削藩問題一直是康熙的心病。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撤藩令下達之後的11月份,平西王吳三桂就從雲貴地區東進湖南造反。之後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也跟著造反。康熙二十年(1681年)吳三桂之子吳世璠自殺。這八年應該是清廷最為危險的時間。

清承明制的“典範”:明代張居正與潘季訓、清朝康熙與靳輔

因為靳輔被任命為河道總督正好是康熙十六年(1677年),正是三藩之亂時期,治河資金短缺是常態,靳輔和幕賓陳潢對此也很理解,經常主動給皇帝省錢。因此,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前,靳輔的工作阻力比較少。然而,之後因為康熙在諸多方面對靳輔的工作產生不滿。其根本還是一個字“錢”。

為了應對“三藩之亂”、為了防止再有人造反,康熙對於民生和官生都非常重視。在“處理三藩”時,官員的工資和福利很多都是“折半”給付,對於貪官還好說,苦了很多清官。官員在那時苦,百姓更苦,為了軍費能做的事情都做了、能榨的也都榨了。由此,三藩之亂平滅後,對民生問題康熙非常重視。

靳輔、陳潢悲劇形成的根源在於多方面因素

康熙對於治河問題的重視當然是好事兒,但問題懷舊壞在皇帝一言九鼎,特別是自以為無所不能的情況下。清朝的皇帝在治國教育上非常好,清朝無昏君一說有一定道理,特別是康雍乾三位皇帝親力親為。

清承明制的“典範”:明代張居正與潘季訓、清朝康熙與靳輔

康熙和乾隆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即認為自己什麼都懂,因為重視治河,康熙沒少看相關圖書,也沒少和各類治河名臣交流、切磋,久而久之,對於靳輔(陳潢)的治河理念從認可到懷疑最終到否定。當然,其中也有靳輔、陳潢對自己治河理念的頑強堅持。

再加上當時權臣明珠勢力開始膨脹,康熙作為皇帝對於自身權力的把控處於“非理性狀態”,為此,他選擇了一條明清權力鬥爭的常規策略,這一策略張居正對靳輔、陳潢的偶像潘季訓也做過。

下文我們就具體聊聊這一問題。

康熙與靳輔悲劇:能臣怎樣才能善終?好性格比有才更重要

陳潢之死:底層文人上進路被誰阻斷,並論左宗棠何以幸運

大明技術官潘季馴與嚴嵩、張居正的緣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