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中國鐵路勘測實現北斗替代GPS技術新突破

作者: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27

中國有北斗為何還用gps

中國鐵路勘測實現北斗替代GPS技術新突破

工作人員運用新興技術進行鐵路智慧勘測鐵四院供圖

中新網武漢11月18日電 (張啟山 張芹)記者18日從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四院”)獲悉,由鐵四院牽頭承擔的《基於北斗導航系統的鐵路及航運領域應用技術研究》近日完成結題。這項成果解決了我國鐵路勘測設計、施工、運營、變形監測等方面完全依賴GPS的問題,基本實現北斗全替代。

據悉,中國高鐵發展迅猛,建設及運維過程中,因其跨度大、地質環境複雜,需要建立大範圍高精度控制網並對鐵路軌道進行精確測量。長期以來,鐵路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運營、變形監測等各個領域涉及導航定位技術的,仍以GPS導航定位技術為主,存在地下空間無訊號覆蓋、不夠精準等問題。

據鐵四院勘察院總工程師曹成度介紹,基於北斗導航系統的工程測量主要優勢體現在衛星導航的自主可控,且應用的範圍比原來傳統衛星導航更加廣泛。

近年來,隨著機載雷達、無人船、傾斜攝影、無人機等新興測繪技術的逐步普及,我國鐵路勘測過去技術手段單一、測量效率低、質量控制難、資料處理低效等問題得以改變,實現了“外業工作航測化”“內業處理智慧化”“勘測產品標準化”“產品應用服務化”。

據鐵四院勘察院測繪三所所長李猛介紹,以前鐵路工程勘測,500公里長的道路要分五段,平均每段需要至少50名勘測人員,大約3個月時間勘測完。據估算,透過智慧勘測,在初測階段主要專業可減少外業人員規模約40%,工期可縮短約30%。

以北斗技術的全面應用為基礎,融合鐳射雷達、傾斜攝影等新興測繪技術,鐵路勘測實現智慧化、成果數字化,勘測成果也由最初的二維地圖升級為三維設計模型。目前,鐵四院已經初步建立面向智慧勘測的無人機測繪、傾斜攝影、鐳射雷達、無人測量船等生產組織流程和技術管理體系,形成一定的規模化生產應用能力,智慧勘測體系基本成型,相關技術成果已在襄荊鐵路、長贛鐵路等10餘個勘察設計在建鐵路專案中實現了規模化應用。

曹成度表示,鐵路智慧勘測完全改變了傳統的鐵路勘察設計模式,是鐵路勘察行業的一項重大的創新,將推動中國鐵路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智慧化轉型,提高核心技術的競爭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