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豐富多彩的陝西關中皮影戲劇目

作者:由 光明網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1-31

陝西皮影分幾大流派

陝西關中皮影戲劇目數量龐大、豐富多彩。僅老腔、碗碗腔、秦腔等演唱的皮影戲劇目就有1000多種。陝西省文化廳在1959年和1981年分別整理編印的皮影戲劇目《華劇》(9集)、《同州梆子》等就收錄了100餘種劇目,對保留皮影戲劇目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也是我們研究陝西地區皮影戲文學劇本的第一手資料。

從現在整理出來的劇目內容來看,關中皮影戲劇本內容可謂豐富多彩,囊括眾生百態:既有敘寫帝王將相的歷史故事,也有現實人生的男歡女愛,還有變幻多端的妖仙鬼怪等各色題材,只要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都可以是皮影戲表演的內容。其劇目素材來源非常豐富,有的源於古典戲曲和小說,有的源於民間說唱藝術,有的是從姊妹劇種劇目改編而成,有的是文人的原創作品,還有的是由皮影戲藝人編創的劇目。

從皮影戲發展歷史來看,陝西關中皮影戲一大部分劇本來自於民間說唱藝術。說唱藝術與戲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元雜劇劇本上承自金代諸宮調,為元雜劇的創作奠定了曲牌體和曲白相生的劇本體制。在地方戲劇本中,仍能看到由“講唱文學”向“戲劇文體”過渡的影子,甚至直接使用說唱文字。皮影戲從說唱文學中汲取素材可追溯至宋代。宋代已有人將三國故事沿引於影戲中。宋元南戲、元雜劇、明清傳奇的經典劇目,有不少在關中皮影戲中得以傳承下來。如碗碗腔劇目《拜月記》《兵荒拜月》《雙拜月》,便是從元代關漢卿雜劇作品《拜月亭》移植而來。再如碗碗腔傳統劇目《白兔記》也是源自同名南戲。

陝西關中皮影戲,具有陝西地方戲的藝術特質,在劇目的題材上多喜歡演唱歷史題材戲,不管是秦腔、老腔、弦板腔、弦子戲等皮影戲,在劇目內容上多取材於《封神演義》《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楊家將》《說岳全傳》《水滸》等歷史小說,正所謂俗稱“唐一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國”,如《三戰呂布》《三氣周瑜》《羅成顯魂》《金沙灘》《返大同》等藉助歷史小說本身所具有的廣泛閱讀基礎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來吸引觀眾。此類題材作品深受老百姓歡迎,就像郭沫若先生說的中國老百姓之所以喜歡歷史題材戲,是因為他們從戲中瞭解中國歷史。除此之外,關中皮影戲的很多劇目都是直接源於秦腔傳統劇目,所演出劇目就來源於秦腔大戲,如《泗水關》《斬黃袍》《二度梅》《金沙灘》《黃覺寺》《九華山》《下河東》《搜杯》《盜扇》《周仁回府》《玉堂春》等。

任何一種戲劇樣式,要實現自身劇種的成熟,原創劇作的數量和水準是一個重要標誌。關中皮影戲文學劇目最高成就的代表,無疑是清代乾隆時期舉人李芳桂創作的皮影戲劇本,號稱“十大本”。其實“十大本”包含13個劇本,其中有10個是長劇本戲,3個是簡短的摺子戲。在這13個劇本中,按照故事情節和內容,可以分為3類:公案愛情戲、政治愛情戲和生活小戲。前兩類劇中以男女愛情為主要線索,勾連全劇,但故事背景不同,第三種生活小戲是日常生活戲,雖然簡短卻不乏幽默詼諧與深刻的思想性,受到觀眾的喜愛。政治愛情戲是《白玉鈿》《萬福蓮》《蝴蝶媒》《火焰駒》和《清素庵》,在這5部戲裡,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產生在忠奸鬥爭的政治環境中,只有忠臣勝利,愛情才能開花結果,作者無形中向觀眾展示了個人小幸福應以國家大幸福為前提的獨特見解。屬於公案愛情戲的5個劇目是《香蓮佩》《春秋配》《十王廟》《紫霞宮》《玉燕釵》。這5個戲的共同特點是劇中都有殺人情節,人物齊聚公堂,在經歷過一番錯判含冤之後,審案官員運用不同的審案方式才使含冤者得以昭雪,行善人歸於團圓,作惡者遭受懲罰。生活小戲包括《古董借妻》《四岔捎書》《玄玄鋤谷》,這3部戲以現實生活中的小事件為創作緣由,生髮出簡短卻幽默詼諧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小劇本,令觀眾在看戲時愉悅身心、感悟生活。同時,任何一部可以流傳數百年而不衰的作品,除了豐厚、深邃、超前的思想內容外,還必須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恢弘的結構、富有特色的語言等藝術特色作支架,方可永久性地被人們喜愛與記憶,並世代相傳。李十三“十大本”作為皮影戲經典的文學劇本,在結構方面擁有它獨特的藝術呈現。縱觀“十大本”,都是按照時間順序寫成的,中間穿插各個小事件,像一條大河的支流一樣,當戲劇矛盾達到巔峰時,便如百川匯聚,形成好人團圓、惡人受懲罰的大團圓結局。在語言藝術方面,“十大本”不僅是關中方言的活化石,而且包括許多典故、俗語、俚語、道上用語等。這樣多層次的豐富語言系統,使各個劇本具有了關中方言直爽豪放的特點,就像是關中硬漢般吸引觀眾。同時,劇本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寫法更體現了作家深厚的文學底蘊以及熟稔的敘事技巧。

受李芳桂的影響,清末渭北一帶出現了專為碗碗腔皮影戲寫劇本的渭北派作家群,創作出不少高質量的皮影戲劇本,如張元中《一筆畫》、郭安康《大足圖》《鸚鵡圖》,均為碗碗腔皮影戲的流行劇目。李蔭堂的《借水》《題詩》是經典性的摺子戲,膾炙人口,至今依然是皮影戲常演劇目。“渭北派”所編劇目的特點是雅俗共賞,在美學風格上為民眾欣然接受。他們對豐富碗碗腔皮影戲劇目、擴大戲劇的社會影響作出較大貢獻。

新中國建立後,因受政治環境影響,產生了一批表現新生活、新觀念的皮影戲作品,如大荔縣碗碗腔劇團田建軍根據同名淮劇改編了《一家人》皮影戲;劉遵義、謝蒙秋編寫了碗碗腔現代影戲《渭濱春暖》;老藝人王維興、黃正禮、華維瑞等改編排練了《血淚仇》《三世仇》《紅雲崗》《小保管上任》《小二黑結婚》等一批現代影戲。

總之,陝西皮影戲主要是以表演傳統劇目為主,具有陝西地方戲的對仁義禮智信禮讚的文化因子,不管是借古諷今的歷史題材戲,還是反映人民大眾喜怒哀樂的現實生活戲,都能發揚戲曲的高臺教化作用,歌頌忠孝節義,弘揚愛國精神,揭露社會黑暗,讚頌勤勞善良,禮讚高尚愛情。可以說,皮影戲劇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通俗版,它承載著對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普及作用。(高益榮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