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仰天大笑說了10個字,暗示孔明的最終結局

作者:由 史冊風雲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3-02-04

白眼字先生什麼意思

司馬徽其人在三國中甚為低調,不是三國迷,恐怕並不知道他是誰,但要說起他是

水鏡先生,

是孔明的師傅,許多人應該會立刻明白,並連連讚歎。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仰天大笑說了10個字,暗示孔明的最終結局

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能教匯出孔明這樣的驚世之才,並以此改變三國的格局。他曾在臥龍孔明出山時,說下十字真言,預言竟然靈驗了,揭示了孔明的結局。這樣一個

深藏不露

的人,值得我們探究一番。

01

司馬徽

其人松形鶴骨,一副

世外高人

的模樣,並有軒昂的器宇,讓人見之忘俗。他的居所松竹在側,書卷堆積,架有橫琴,石床徹骨,自然是高潔的隱士形象。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仰天大笑說了10個字,暗示孔明的最終結局

日常親自動手種菜養蠶織布,確實宛如鄉野村夫。他稱自己為閒散之人,故隱居在襄陽,不願再出入黑暗的名利場。

司馬徽的

水鏡

美稱是龐德公所稱,龐德公是襄陽德才兼備的名士,二人之間交往甚密。司馬徽做客龐德公家可以直接讓龐家的女兒招待飯菜,情如一家。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仰天大笑說了10個字,暗示孔明的最終結局

龐德公最為有名的便是看人,他稱孔明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在之後輔佐劉備的過程中,的確可看出這二人的

雄才大略

,有勇有謀。

02

徽與兩位徒弟

臥龍鳳雛二人拜於徽門下皆與龐德公有關係。在諸葛亮17歲時,他的叔父不幸去世,沒了叔父,處世自然不易,普通人此時一般會選擇投靠親戚,並且孔明的親戚不乏富貴之人。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仰天大笑說了10個字,暗示孔明的最終結局

但他內心深知他想要的是什麼,於是選擇

隱居在隆中

,在山林僻靜之中讀書學習,不斷進益。

在隆中時,他聽聞了龐德公拒絕劉表請其任職的論斷,龐德公認為人們都各有居所,他當官不能保全天下,不當官反而保全了子孫。

孔明聽他一席話,認定他為自己的知己、貴人,於是時常去拜見龐,龐與孔明長久相處下來,也認定他聰明又勤奮,於是將他引薦給自己的好友司馬徽。徽也愛之,並

收他為徒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仰天大笑說了10個字,暗示孔明的最終結局

龐統乃是龐德公的兒子,為人正直聰慧,年少時他的天賦還沒有顯現,但是龐德公卻能慧眼識人,認為他將來必有大作為,後來將他推薦給徽。

徽與龐統經過

徹夜長談

後,發現了龐統的天資聰穎,並認為他品德高尚,有名士之風,後收他為徒。

徽門下徒弟眾多,不乏英才,但是這二人極為出挑。他們日常學習,進行切磋交流,對

天下大勢

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具有高瞻遠矚的目光。

03

入劉備帳中

水鏡先於天下紛爭中操盤時局,翻雲覆雨。他常年隱居卻通曉天下的變化,能看清天下的形勢。他培育的學生有經天緯地之才,同時也對自己的學生十分了解。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仰天大笑說了10個字,暗示孔明的最終結局

劉備遇到徽時,是對自己賬中的人才信心滿滿的,認為他麾下的將士既有文才又有武略。而徽卻說他唯獨缺少了

經綸濟世

的能人。並以此引薦了孔明、龐統二人,還說這二人得一便可得天下。

劉備聽到這話,便迫不及待地想請二人加入自己的隊伍,並想讓徽也一併加入,徽卻婉拒了。劉備請孔明出山非常有誠意,孔明欣然接受,但是在他們一行人即將離開時,

卻一語成讖

了。

劉備得請臥龍出山,是司馬徽的指引與推薦。孔明同意後,司馬徽卻說他“

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

”。這看似矛盾的言論,可能會讓大家感到困惑,卻有其道理。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仰天大笑說了10個字,暗示孔明的最終結局

一來,諸葛亮出山時,漢朝已經呈現難以迴轉之勢。曹操的大事將成,只待統一。而劉備此時卻要興復漢室,以他漢朝血脈之理由,強行將天下再度分開,自己做主。這屬於

違背天命

,難以成功。

二來,劉備是在年紀很大的時候才得到諸葛亮,年事已高,但影響力依然很小、力量微薄,與曹孟德與孫仲謀相比還是差距甚大。客觀來說確實是不具備奪得天下的條件。

司馬徽無論是預言或是根據劉備的條件推測出來他不是明主,都能看出他具有超越世間絕大多數人的眼光和敏銳度,他能看透這些規則,實在

讓人佩服

04

關於司馬徽品行的爭議

有人認為司馬徽是大隱隱於市的高人,看破時局卻不涉足泥潭。也有人認為司馬徽是個沽名釣譽之輩,並沒有真才實學。還有人認為他是個暗中操盤的陰謀家,

不一而足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仰天大笑說了10個字,暗示孔明的最終結局

究其根本,三國是一本小說,作者的所寫便能體現出他的人物性格,所有與之相關的事情都能體現他的品格,一字一句都是作者

斟酌

的、思慮再三的,想要給讀者看到的。

所以,徽的言論一定是會印證的,他就是這樣一個睿智,對於天下大勢非常透徹的形象。他能教出孔明、龐統這樣的人才,身上必然有

可圈可點

之處。

他既然能看透時局,看透劉備是明主但是卻缺乏時機,那他一定也能看出司馬懿才是真正的贏家,但是他並沒有選擇讓徒弟二人去跟隨司馬懿,也沒有自己去拜倒在司馬懿腳下,那是因為他也像龐德公一樣深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居所。應該要

順應天命

,不能逆天而為。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仰天大笑說了10個字,暗示孔明的最終結局

在劉備得二人之後,龐統卻死於落鳳坡,他曾表露真心認為這是上天讓他死。這句話更是點明瞭劉備不是明主。身邊的良才難以留存,最終離他而去。

最終一切都會謝幕,英雄的故事即使再絢爛也不過是一時,而司馬徽選擇在襄陽隱居,不參與紛爭,留給後代一片安居樂業,也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他並非沽名釣譽,或是背後操盤,而是早已看透一切。只有遠離紛爭,才能留得

內心的安寧

05

結語:

三國不僅僅是英雄的故事,也是每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或許我們在看的過程中目光總是會偏愛孔明、劉備、曹操這樣的大人物,但是當我們看向司馬徽這樣篇幅短小,輕描淡寫,但卻

充滿魅力的角色

時同樣會被驚豔。

這是作者筆力深厚的證明,也是因為作者的寫作富有意趣,

暗藏乾坤

,揭曉謎底時又能讓人感到恍然大悟,所以三國時至今日還有如此多的書迷。翻看三國,每一段故事都是那麼耐人尋味、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