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中國武術——朴刀(太平刀)

作者:由 武韻墨香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1-12-25

刀會彈入刀柄是什麼刀

刀在古代是一種單刃的砍殺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構成,刀身較長,脊厚刃薄,適於劈砍。在原始社會,古人類就用石頭、蚌殼、獸骨打製成各種形狀的刀。古人不僅用刀作為勞動工具,還隨身攜帶作為防身自衛的武器。

“刀術”指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明代戚繼光《辛酉刀法》、何良臣《陣記》、俞大猷《單刀法選》以及戚繼光《武備志》中都記載了刀的用法和使用技巧。刀以劈砍為主,“刀之利,利在砍”,另外還有撩、刺、截、攔、崩、斬、抹、帶、纏裹等刀法。刀術的特點是:勇猛快速、氣勢逼人,剛勁有力,如猛虎一般。刀,“其用法,唯以身法為要,遠跳超距,眼快手捷”,並要求進退閃轉和縱跳翻騰都要刀隨身換,身械協調一致。

中國武術——朴刀(太平刀)

朴刀(樸音坡,pō)也寫成博刀、潑刀、或鈸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冷兵器。朴刀是大刀的一種,是一種木柄上安有長而寬的鋼刀的兵器。使用時,兩手握著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樣,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來劈殺敵人。

中國武術——朴刀(太平刀)

就其長度而論,不是長兵器,而屬於短兵器一類。朴刀全長約60-150cm,刀刃長度在45-70cm之間。從外形看,和大刀沒什麼兩樣,但是和大刀相比,刀刃(即刀身部分)佔的比例比較大,這是朴刀不同於大刀的最明顯之處。由於是用兩手握著使用,故又有“雙手帶”之稱。

中國武術——朴刀(太平刀)

“樸(pō)刀”,《辭源》解作窄長有短把的刀。 《漢語大詞典》解作刀身窄長、

刀柄較短的刀。雙手使用。這種兵器在宋代、 元代的通俗文藝作品中屢屢出現(下面將舉例說明),卻不見於宋人曾公亮等所編著的《武經總要》的記載。 書中說:“刀之小別,有筆刀軍中常用。其間健鬥者,競為異制以自表,故道有太平、定我、朝天、開陣劃陣、偏刀、車刀、匕首之名。掉則有兩刃山字之制,要皆小異,故不悉錄。”書中繪圖介紹了八種刀。包括掉刀、屈刀、歡耳刀、掩月刀、 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獨不及朴刀,可見兵學家並不把它視為真正的武器。 它只是流行於民間、而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粗陋的兵器。

中國武術——朴刀(太平刀)

朴刀還有一個別名,叫做“太平刀”。這是由於在清末年間,太平天國計程車兵都使用朴刀而得名的。然而,當時的太平天國軍不只是使用著這些傳統而古老的兵器,在火器裝備方面,也勝於清朝正規軍。

朴刀(樸音坡)也寫成博刀、潑刀、或鈸刀 (繁體不可寫作朴刀),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冷兵器。是一種長而寬的鋼刀,可以裝在木柄上成為比一般大刀還要長的長兵器,也可以卸下來單獨作為一種短兵器。在小說《水滸傳》中,宋代的“盧俊義取出朴刀,裝在杆棒上,三個丫兒扣牢了,趕著車子,奔梁山泊路上來。”

朴刀全長約一米二至一米五,其刀刃比大刀長,大約佔總長度的一半,可劈、刺、砍,招數繁多。武術諺語說:“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大刀看定手[2]。”演練朴刀時刀如猛虎,刀背、刀刃分明,使用任何招數,都要住把定手。由於朴刀用途廣泛,是闖蕩江湖的人常用的兵器。

朴刀到了清末前後開始被廣泛使用。在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中很多人使用朴刀,又名“太平刀”。

中國武術——朴刀(太平刀)

朴刀是查拳套路中的器械套路的一種,本套路的特點為:動作緊湊,姿勢舒展,動速靜定,節奏鮮明,勁力順達。套路中運用了劈、跺、掃、砌、絞等動作,身法靈活,變化無窮,便於廣大武術愛好者學習。

中國武術——朴刀(太平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