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我想用這本書,來安放鄉愁

作者:由 豫記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1-12-30

前三皇后五帝都指誰

時代變遷,鄉村的沒落已成定勢?鄉情、民俗、回憶、傳統……我多年來走訪古村,在田間地頭傾聽老人敘述,深挖古村歷史故事,打撈消失的往事,喚醒塵封的記憶,作為一個作家不可推卸的文化責任,只為留住遊子的鄉愁,多年精彩故事首次集結成書。

我想用這本書,來安放鄉愁

葛國楨 | 文

我常常想起小時候

在鄉下聽人們“噴瞎話”的情景

老牛“哞——哞——”的叫聲從村外的原野上飄來,父親扶著犁杖,吆喝著老牛在耕作,汗水順著他臉上的溝溝壑壑恣意流淌。

遠處,幾隻羊在草地上撒著歡,調皮的狗在地頭嬉戲,還有雞的鳴叫,在遠遠的莊稼小院裡迴響。

我和小夥伴們從地裡割草回來,像魚兒一樣赤條條地跳進溏水裡,剝開青青的蓮蓬,吃著鮮嫩的蓮子,頭頂著荷葉在水裡捉迷藏。

玩累了,我們就爬上岸,嘴裡喊著“跑,跑,跑麻稈,你的不干我的幹。”然後像一群小馬一樣,在草地上賽跑……

人到中年的我,在都市的高樓上,常常回想起小時候老家的村莊,回想起農家生活的一幕幕溫馨場景。

小時候,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眼看不能穿了還在縫縫補補。母親每年都要紡線織布,為的是孩子們能穿上一件囫圇衣服。

我想用這本書,來安放鄉愁

那時候,鄉下有句俗語“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一天三頓黑窩窩,常年裡見不得一點葷腥。

鄉下生活雖然清苦但又多姿多彩,不用說孩子出生,老人故去,娶媳婦,嫁閨女這些頭等大事,但說過春節,過燈節,二月二,三月三,清明,端午,六月六,乞巧,仲秋,九月九……

鄉下的每一個節日,每一棵草木,每一塊磚石,每一粒糧食裡,似乎都埋藏著無數傳說,無數傳奇,無數歷史典故。

我最喜歡聽老人們前三皇后五帝講故事,鄉下叫“噴瞎話”。

大槐樹下的飯場上,小河邊的洗衣石旁,月夜下的麥場上,寒夜中的牛屋裡,都是“噴瞎話”的好場所。別看三叔二大爺們識字不多,但噴起“瞎話”來,可真是繪聲繪色,栩栩如生,聽起來讓人迷醉其中,浮想聯翩,不能自拔。

我想用這本書,來安放鄉愁

除了“噴瞎話”,還有鄉俗。

鄉下人的每一個生活細節裡似乎都藏著約定俗成的禮節、儀式,他們的一舉一動,舉手抬足好像都有著特定的規矩,要求,都有著許許多多的“禁忌”。犯了這些禁忌中的任何一條,爹孃都會賞給一頓胖揍的。

從平原到山鄉

鄉愁無處不在

小時候總覺得老家的村子太小,渴望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什麼樣;長大了,終於走出了小村,客居他鄉,夢裡卻都是抹不去的一縷縷鄉愁。

老家在豫中大平原深處的鄢陵縣,這裡莽莽蒼蒼,田野一望無際,村莊星羅棋佈。

大平原上長大的我,對連綿起伏的大山總有一種說不出的神秘感。沒有想到的是,年過不惑之年的我,竟然又和大山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也許這是命裡註定吧!

2015年秋天,我離開城市裡的工作單位,來到禹州市西部鳩山鎮一個名叫張家莊的山村裡擔任第一書記,在那裡一住就是兩年半。

我想用這本書,來安放鄉愁

這裡屬豫西伏牛山系,群山林立,山高溝深,村民們還過著一種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駐村的日子裡,繁忙而又緊張。工作之餘,老鄉們不斷給我講述大山的故事。

似乎這裡的每一座高山,每一道峽谷,每一棵老樹,每一塊石頭上,也都有一段迷人的傳說故事。

小時候總以為,鄉下這些無窮無盡的“瞎話”都是人們沒事時瞎編的,長大後,回望鄉村,仔細品味,我才發現這些看似荒誕的“瞎話”裡,對映著時代和歷史的影子,銘刻著歷朝歷代人物的忠奸善惡,包含了鄉親們太多的愛恨情仇。

不管是平原還是山鄉,人們的鄉情鄉憶鄉愁無處不在,那些耐人尋味的故事,那些漸漸遠去的鄉風鄉俗,其實都很值得被記錄下來,不僅僅是給我們自己回味,還留存下來要讓後人銘記。

我想用這本書,來安放鄉愁

作者葛國楨

我渴望能夠把這些文字變成一本書,讓人們都記住這一抹鄉愁!

高中畢業那年,我因為課外讀“閒書”太多,一心迷著當作家,導致嚴重“偏科”,在高考中以數分之差名落孫山,回鄉當了一名代課教師。

因為熱愛寫作的原因,又從學校被“招聘”到了鄉政府,從鄉政府被“招聘”到了縣裡最好的一家國有企業。

後來,國有企業改為民營,我又被許昌人民廣播電臺聘用為編輯、記者,成為一名專業新聞工作者。

當年走出鄉村的時候,總嫌老家貧窮,心裡充滿了厭倦。

離開家鄉時間一長,又常常禁不住回想起老家的一切:房舍上嫋嫋升起的炊煙,田野上彎彎如線的小路,青翠欲滴、沾滿露珠的莊稼、小草……

我想用這本書,來安放鄉愁

當我去尋找鄉村的時候,卻發現原來那片土地上,一座座高樓大廈替代了農家草房,一條條水泥大道替代了蜿蜒鄉路,一處處綠地公園替代了田野風光……

城鄉的變化很大,無數個讓人魂牽夢繞的古老村莊正在漸漸消失,寨牆沒有了,老院沒有了,老屋沒有了,老樹沒有了,甚至村莊的名字也如煙雲一般隨風飄散了。

如果說老家是一棵長在心野上的大樹,每一次走回老家,我都看見這棵大樹上的枝葉在無情飄落,如果這棵大樹將來也沒有了,那些無窮無盡的傳說故事,那些淳樸厚重的鄉俗,那些愈來愈濃的鄉愁該在那裡安放呢?

我想用這本書,來安放鄉愁

我覺得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自己應該為鄉村做點什麼。這些年來,我走遍了許昌周邊鄢陵、建安、禹州、長葛的許多古村,田間地頭,農家小院,聆聽父老鄉親一段段娓娓地講述,打探村裡的傳說故事歷史淵源鄉俗民情,然後寫成一篇篇文字,投寄給各個媒體平臺。

不少熱心的讀者給我留言,渴望我把這些文字編成一本書,回饋給那些古村裡翹首以待的父老鄉親們,回饋給無數走出古村天各一方的遊子們,讓大家都記住這一抹鄉愁!

我想用這本書,來安放鄉愁

現在,凝聚著我自己和編輯們心血的這本書終於整理完畢,但說到出版,昂貴的費用又讓我望而卻步。

工薪階層收入本來就不高,還要撫育子女,養家餬口,一下子拿出幾萬元確不現實,我渴望關心鄉土鄉情的朋友們伸出援手一把,幫我實現心中的這個夢想!

作者簡介

葛國楨,河南鄢陵人,許昌人民廣播電臺編輯、記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政協文史資料撰稿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出版有文集多種,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作品獎、中國鄉土文學獎等。

豫記版權作品,轉載請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記”,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