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作者:由 天下潮商新媒體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1-04

郭孔豐是哪裡人

曾經在新加坡政府中服務長達23年的楊榮文,歷任新聞、通訊及藝術部部長、貿工部部長等職,並在2004年至2011年出任外長。楊榮文一直將新加坡“建國之父”李光耀奉為政壇導師。據說,楊榮文當初加入政壇,是因為李光耀的一句話。後來退出政壇,在一些人看來,也是因為李光耀的一句話,楊榮文至今仍然感謝這位政壇導師的教誨。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加入與退出政壇 全因“建國之父”李光耀一句話

早前,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接受訪問時談到李光耀對他的影響。他說,“33歲時的我從政就是受到他的鼓勵。他通過當時的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吳作棟告訴我,如果要向他學習,早加入好過遲加入。”

初入政壇,李光耀多次出國訪問都帶著楊榮文,讓他學習如何遊走於國際。他回憶起那段日子說:“我從中獲益不淺。李先生是個絕對實事求是的人,但在為新加坡爭取時,他卻往往能夠突破極限,很多時候超乎人們想象地。他在這方面總能很技巧地把精明的戰略和超高的戰術結合起來。”

楊榮文也說:“李光耀讓所有的大國都重視新加坡的價值,他以他獨特的睿智捍衛新加坡的利益,把我們的利益與別人掛鉤。”

在2011年全國大選選戰,阿裕尼集選區的競爭激烈,當時任內閣資政的李光耀在一場群眾大會上說,行動黨如果失去一個集選區並非世界末日,因為五年後可嘗試奪回,而選民未來五年只能懊悔。這段話當時引起一陣反彈,一些人認為這是動搖人民行動黨選票的關鍵之一。

楊榮文透露,行動黨在上屆大選之後收集了反饋,意識到自己的講話可能帶來負面效應後,建國總理發了電郵向整個阿裕尼集選區的行動黨團隊致歉。楊榮文說,他並不在意,因為他覺得敗選是大勢所趨,那句話沒有改變選戰結果。

2011年,新加坡全國大選後,楊榮文離開新加坡政壇。李光耀曾邀他加入淡馬錫控股或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可楊榮文希望到私人企業試試,後來他到香港,出任嘉裡物流(Kerry Logistics)主席,並出任嘉裡集團副董事長。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我們也曾短暫地聊起我繼續在政壇的可能,包括國會以及總統選舉。我不便透露那些細節,我的立場已經公開過了。”

離開新加坡政壇,楊榮文仍與李光耀保持聯絡。多年多前,李光耀撥電給在香港的他,要舉薦他當某個組織的國際顧問,他深感榮幸接下那個工作。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在李光耀慶祝90歲生日之前,楊榮文與夫人到李光耀的辦公室向他祝賀。

“他當時立刻就答應了。雖然身體虛弱,但我們聊得很盡興,主要談的是我在香港的經歷。由於李先生感到疲倦,所以我們聊了15分鐘,與他合照之後就離開了。”

  李光耀的名字會永遠與新加坡相連在一起

在2007年9月,緬甸仰光發生軍人政府武力鎮壓僧侶示威事件,引發國際社會強烈譴責。當時楊榮文在聯合國出席會議,新加坡正好是亞細安輪值主席國,他突然接到李光耀的來電告訴亞細安需要針對事件,表明立場,否則就會喪失在國際間的地位。

楊榮文說:“對李先生而言,保持一個核心立場至關重要,他形容這是‘道德的制高點’。這是我向他學到的原則。”

“我想,李先生沒有一天醒來時不想著新加坡,不為新加坡人民操心。新加坡是他的生命,而他的名字,會像萊佛士一樣,永遠和新加坡相連在一起。在國內,他帶領人民走向一個大家都看不清楚的未來,即使前途佈滿荊棘,即使偶有遲疑,絕大部分人民信任他。若不是他帶領的強行軍,我們不會走到這裡,雖然這個過程中還有一些課題需要這一代或者下一代來處理。”

楊榮文也認為,如果不是李光耀堅強的意志,新加坡不會發展出今日的高素質經濟,也不會因為良好的治理與穩定而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

他說:“我們失去了建國之父,我們現在應該擔起責任,在他建立的基礎上繼續努力,確保新加坡的未來更美好。”

  棄“政”轉“商”,加入馬來西亞“糖王”郭鶴年的嘉裡集團

2011年新加坡大選時,阿裕尼集選區議員的楊榮文率領的行動黨團隊,在阿裕尼集選區,被劉程強領軍的工人黨團隊打敗。不久後,楊榮文便卸下外長職位,自此退出政壇,結束23年從政生涯。後來,那位打敗他的反對黨領袖說:之所以取得勝利,並不是楊榮文和他的團隊沒有把工作做好,而是老百姓希望我們(指:工人黨)進入國會。

此話並非對楊榮文說的,但點醒了他,新加坡有些方面並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自己無力改變的,也許,是開啟人生新篇章的時候了!於是,楊榮文棄“政”轉“商”,於2012年1月1日,出任“香港嘉裡京泰物流有限公司”的主席。

據瞭解,香港嘉裡集團,以及旗下的嘉裡物流,系著名馬來西亞閩商鉅子郭鶴年家族旗下企業。郭鶴年,被譽為“香格里拉之父”, 經營白糖生意起家的“糖王”,也是大馬華人首富。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郭鶴年

2012年初,楊榮文加入馬來西亞“糖王”郭鶴年屬下的嘉裡集團,成為集團副主席後,同年8月,他又負責集團旗下的物流和供應鏈業務發展,擔任嘉裡物流公司主席。嘉裡物流是從嘉裡建設分拆而來,於2014年在香港上市。由於其大部分業務來自香港,所以當時選擇在香港而非在新加坡上市。

大中華區是嘉裡物流主要營收來源,楊榮文也大力拓展南亞和東南亞業務,特別是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及物流樞紐。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楊榮文夫婦與4個子女

近年來,楊榮文工作之餘,也特別重視家庭關係,甚至開起了婚慶公司,如今,他還是廈門囍鵲文化傳播董事長,而之所以從事婚慶產業,則與其夫人有關。

早前,楊榮文的夫人梁利平,在美國經歷四輪化療、33次質子束治療後,終於成功“融化”癌腫瘤,回到新加坡。梁利平是楊榮文的結髮34年的妻子,此前患了罕見鼻腔癌,當年由認識到結婚,是因為兩人都是美國劍橋的學霸。

楊榮文與夫人梁利平,育有一女三男,小兒子3歲那年罹患血癌,10歲時醫生告訴楊榮文夫婦,說孩子的存活率僅20%。偏不信邪的楊榮文,帶著兒子赴美國治療,終於成功戰勝病魔。梁利平是名律師,系新加坡楊梁白律師事務所(YEO-LEONG & Partners)的創始人、資深合夥人。而在生病之前,身為律師的她,竟寫了一本《我們結婚吧,但是……》,教人怎麼離婚等事宜。

楊榮文是個工作、家庭兩不誤的人,很忙,其擔任的職務也很多。比如,早前,他才從豐益國際董事會卸任,新加坡豐益國際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食用油及農產品供應商、貿易商之一,由郭鶴年與他的侄子郭孔豐,還有印尼油棕大王吳笙福三人合夥創辦,現任豐益國際集團董事長是郭孔豐。而在2016年11月,楊榮文也辭去世界最古老學府那爛陀大學名譽校長一職。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楊榮文:我是新加坡的潮汕“郎”

在採訪中,楊榮文透露自己在幾年前曾讀過潮汕當地媒體一篇文章,大致是說“在新加坡內閣會議上也是可以講潮汕話的!”目前,祖籍潮汕的新加坡華族人口,大約是新加坡總人口的15%。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其父親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祖籍廣東大埔縣,可在第12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主持開幕時,李顯龍說:“我不是潮汕人,是大埔客,不過茶陽和大埔都靠近潮汕,所以有人說我名譽上是潮汕人。”

該年會上,時任新加坡代總理打趣地說,有人曾形容泰國政府的內閣會議幾乎可以用潮汕話進行,所以“我們也有用潮汕話開內閣會議的可能性”。也正因為李顯龍一句戲言,才有所謂新加坡內閣會議講潮汕話一說,事實真的如此嗎?

新加坡是1965年8月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建國,迄今53週年。可不到一甲子,新加坡社會已經越來越西化,祖籍觀念也越來越淡薄,姑且用個好聽的字眼“國際化”。在所謂“國際化”過程中,各族群也開始逐漸“在地化”,“新加坡人”國家身份認同也逐漸抬升。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在新加坡,有人與你攀談時,可能和你說他是來自福建、潮汕哪裡的,可若問他(她)是不是中國人,對方往往會提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當然了,若是問及他是潮汕哪個地方來的,不少人只懂得大概,卻無法說得很詳細。

其實,這也不奇怪,新加坡雖建國僅50餘年,可不少人已是第三、四代、甚至更長的移民了。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曾有一份調查,本地華人對祖籍觀念和華族傳統藝術(比如書法、戲曲等)已相當淡薄。另外,新加坡官方也不提倡方言,這也是年輕一代新加坡華人對祖籍地觀念薄弱的一大成因。(事實上,國內也有很多城市如廈門由於推廣普通話,忽視方言教育,不少年輕一代已不會說閩南話,如此何來傳承閩南文化呢?)

為凸顯文化多元,新加坡官方雖不鼓勵方言,卻仍鼓勵華人社團、民間保留華族籍貫所在地的傳統文化。一旦哪家會館有什麼活動,許多部長、議員甚至總統、總理都會出席。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新加坡資政吳作棟回祖籍地福建永春

近十餘年來,新加坡主流媒體大幅報道政府官員回祖鄉的有二次,一次是2004年的楊榮文回鄉祭祖,另一次是2009年,新加坡原總理、國務資政吳作棟訪問福建時,回祖籍地永春謁祖。

新加坡有句話“無永不開市”,足以說明永春籍新加坡人的影響力。吳作棟的祖鄉,是福建永春的湖洋吳嶺村,自從他回鄉謁祖後,其家族成員也經常回祖籍地永春祭祖。去年,吳作棟的最小妹妹吳青燕夫妻倆,還回到吳嶺的吳氏宗祠和祖屋上厝堂,給祖先上香。當年吳作棟偕夫人回祖籍地永春謁祖時,深情地說:“阿嬤在世多次想回家鄉,這次我是代表阿嬤回家探親。”

新加坡的永春籍人很多,原新加坡總統陳慶炎,祖籍地是廈門馬壠,其夫人的祖上則是永春人。吳作棟回鄉謁祖,也有個大背景,那就是當時新加坡正針對新移民有熱烈的討論。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楊氏宗祠的“永思堂”牌匾

楊榮文,生於1954年,今年64歲,是在新加坡出生的,祖籍廣東潮安縣庵埠鎮文裡鄉。今天,他的祖鄉仍保留有“楊榮文故居”,也作為祖籍地文裡當地一處精神家園。

宗祠文化,推崇的是濃濃的感恩精神,也是宗族族群親情、友誼緊緊地維繫在一起的根源所在。楊榮文的祖籍地庵埠文裡村,歷史長達900多年,是個多姓氏聚居的村落。文裡村現有的古民居中,不少是僑宅,楊榮文的故居僅是其中的一處。

潮州的庵埠鎮,宗祠文化濃郁,也各具特色。比如庵埠仙溪村的一座王氏大宗祠,就非常有名,更有意思的是,這種宗祠在民間俗稱為“老虎祠”。為什麼叫“老虎祠”,說法不一,有的說此地風水屬於“虎地”;也有說王氏大宗祠中懸掛“榜眼秋臺”牌匾,系宋朝“潮州八賢”之一的王大寶而立,因與大奸臣秦檜鬥爭,王大寶有個綽號“王老虎”。

文裡村歷史上因人才輩出,故有“文化之裡”美譽。文裡建村於南宋,明正德年間,鄉人楊典、楊瑋兄弟相繼中了進士,正德皇帝知其鄉僅三百餘人,有兩人登科,贊曰:“兄弟連登科甲,堪稱文裡”。自此,該地遂改稱“文裡”。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楊榮文曾說:“沒有過去的記憶就沒有未來”。2004年,楊榮文回鄉拜謁先祖,整好是祖鄉潮安庵埠文裡的楊氏祠堂建好,楊榮文帶著四個孩子出席了開幕式。此後,每隔三四年,他常回去祭祖。

據當地人介紹,楊氏宗祠裡的“永思堂”牌匾,就是由楊榮文字人捐贈的。

今天的潮州市潮安區庵埠鎮外文村,有一座楊氏家廟,庵埠楊氏楊嵐系的大宗祠,祠堂是三進建築,兩旁帶火巷和從屋,並配後包從屋,並於祠前兩旁築高牆,即成一處半封閉式的大埕。“永思堂” 三字,原本是清康熙狀元南京人胡任輿所書,土改時被毀。

楊嵐,系南宋大理學家“龜山先生”楊時的裔孫,公元1183年,由福建莆田遷入潮汕,最初是落地揭陽的北洋,後再遷居庵埠鎮文裡村(舊稱“同邑龍溪都雞母塢西隴村”),開基創業,繁育後代。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棄“政”轉“商”,一起來了解這位潮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的故事

庵埠楊氏家廟

  楊榮文:不知道過去,就沒有未來!

楊榮文曾對祖籍記憶的歷史,有一個經典的詮釋:“如果整個部落對過去太執著,那就沒有未來;然而,如果它完全不知道過去,那同樣也沒有未來。因此兩者之間,一定要對記憶有平衡和新穎鮮活的處理方式。”

如果把楊榮文的話,定義於家族企業文化層面,也具有深刻意義。一個家族企業,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根,不知道家族的過去,就無法樹立起企業家精神、價值觀,企業文化也失去靈魂;同理,假如太沉湎於過去,未來旅途可能會變得狹隘,也失去創新活力,同樣也難有更寬廣的未來。

今天是網際網路時代,也是全球化、多元化時代,每一個家族企業如果太急於往前探,一味“沖沖衝”,忘了時常往後看,極容易摔跟頭,碰了個“頭破血流”。無家族不企業,勿要忘記過去,傳承家族精神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