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萬慧莉:方言的根性文化

作者:由 渭南文藝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2-06

白鹿口音是哪裡的

咋,你想咋,我不咋,這是陝西人的說話方式,簡單明瞭,不拖泥帶水,具有很強的辯識性。

有人說:普通話讓你走的更遠,方言讓你記住你的根在哪裡。

萬慧莉:方言的根性文化

陝西話作為陝西關中方言,也被稱之為秦語,是中國最早的官方語言,因秦朝統一天下的必然需要,陝西話也就擁有了強有力的歷史文化。近年來陝西方言經常活躍在影視作品中,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以及《武林外傳》中佟掌櫃的那句“額滴神啊”。其實陝西有三話:陝北話、關中話以及陝南話。從音韻特徵共性看,陝南話圓潤清麗,語調輕柔,關中話生冷硬噌,說話習慣粗喉嚨大嗓門,有種黃土高坡的厚重,秦磚漢瓦的大氣,陝北話介於兩話之間。這三種方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所處的位置,講話方式和腔調習慣都沉澱出了自己的個性。

上大學前,我一直覺得陝西人說話是一樣的。因為關中話接近普通話,算得上地域性的普通話。而我認為陝北話就是像感冒了一樣帶著濃重的鼻音,很容易模仿,陝南話則是拐彎的語調,溫文爾雅,身邊這兩個地方的朋友並未直接否定我的看法,只是說了兩句話,讓我判斷其中的意思,即使我豎起耳朵,就連隱約捕捉到的幾個簡單詞彙,對於其中的意思也是不明就裡。這讓我我第一次覺得地域差異和方言文化真的是一個有趣的現象,而每一種方言都是地方特色的展現,附著著獨特的資訊和趣味性,也似乎自帶加密功能,即使腔調模仿的再像,語言的精髓還是無法企及。

萬慧莉:方言的根性文化

優秀的文學,都有故鄉意義!

陝西這片土地的文化積澱,養育了多少有影響力的作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被稱為陝派作家。在他們的文字裡,家鄉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主題,他們敢於去觸碰家鄉的隱秘,撕扯家鄉的疼痛,宣揚家鄉的文化。而方言對於他們的寫作,隱秘而偉大,隱秘而關鍵。他們超越地域侷限,用方言的根,書寫家鄉的魂。用自己熟悉的家鄉語言,一頭闖進了文學的世界,在每一次的創作過程中,都是在內心與故鄉重逢和交流的過程。他們的文字裡夾雜著地域習慣的方言,不僅僅是展現著文化自信和方言自信,更是對鄉音鄉情最有力量的呼喚。

萬慧莉:方言的根性文化

故鄉,是每個人出生原汁原味的道場,人的一生都在和自己的故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故鄉承載著鄉音,鄉音附著故鄉。

大多數人在交流的過程中,會根據談話物件變換語言習慣,或普通,或方言。這我身邊有這樣一樣長者,她出生富平北部的山溝裡,跨進縣城,出入省城,走南闖北,然而沒有把那鄉音拋舍,哪怕一點點。她更不會因為身邊任何人,來改變自己的語言習慣。她就是我的婆婆,一口純正的富平方言。和婆婆對話,我需要在大腦裡過濾一遍普通話在方言裡的用詞,且須精準。剛結婚,婆婆說話夾雜的方言我聽不大明白,也不好意思問,一些意思乾脆靠猜,或者根據語境來判斷其中的意思。一次吃水餃,我用勺子在醋水碗裡舀汁子,婆婆看見,說“在囊裡舀”,我聽不懂也沒問,我想字面意思判斷可能就是裡面的意思吧,我就把勺子伸進碗的最下面舀,婆婆看到,又說了句“在浮上舀”,可能剛才做錯了,這次,我把勺子拿出來小心翼翼的在汁子最上面開始舀。一旁的老公笑著看我一翻亂操作,也沒舀出個名堂。我徹底懵了,不知道到底在哪裡舀。老公笑著告訴我“浮上”和“囊裡”都是“上面”的意思,我才恍然大悟。幹活後“出汗”了,婆婆會說“滾身的水”。乍一聽,我並未理解其中的意思,以為身體被淋溼了,再反覆琢磨,這個詞很符合出汗的過程,滾是動詞,就是“滾動”在身體上面的水珠,也可以理解為名詞,“滾”在了身上的水,包裹著身體的意思。方言真的是博大精深,從細微的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隨著慢慢相處,婆婆的語言習慣我已逐漸適應,她對於方言的使用原滋原味,生動有趣。我們即使會有細微的語言溝通障礙,但並不妨礙正常的生活。

古人說鄉音難改鬢毛衰,鄉音是鄉情的一部分,方言更是一個人一輩子無法割捨的情懷,千山萬水走過,鄉音讓人一見如故。這幾年,每到冬天,婆婆會住在縣城,有一幕總是讓人欣喜不已,那就是聽到婆婆依然用方言和小區老太太交流、完牌的時候,尤其遇到和她同樣使用方言的同齡人,她會感到親切,操著同樣的口音,一起熱絡的聊在一起,那句鄉音似乎能喚起他們內心對於故鄉深深的回望和身處異地的情感認同吧!

萬慧莉:方言的根性文化

作為90後,我最初接觸到最早的世界就是家鄉,接觸的母語就是方言,上學後或者步入社會後才開始說普通話,現在的孩子基本是先說普通話再學方言。隨著一代一代人接觸語言順序的變化,說明方言的使用環境在逐漸縮小。平時,和身邊人日常交流基本會使用普通話,但生氣罵人的時候一定得用方言才能發洩出普通話給不了的那種情緒,和表達情感時的那種精準。

萬慧莉:方言的根性文化

陝西曆史悠久,秦漢一統,隋唐隆盛,悠悠千載,這片黃土地承載了太多的故事,那些令人震撼的歷史遺蹟,隨著時間一起見證千年古都的滄桑美麗。在這熙熙攘攘的變化裡,方言也是遺存在陝西大地上流動的歷史,讓我們一代代傳承著的鮮活的歷史文化,在時光交錯裡再次領略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唐盛世。

萬慧莉:方言的根性文化

作者簡介:

萬慧莉 市、縣作協會員,基層工作者。

主 辦:渭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 編:趙粉絨

本期編輯:郭婉怡

聯絡電話:0913-2126170

地 址:渭南市朝陽路東段21號

投稿郵箱:huashanwenxue@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