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1958年的打麻雀運動,男女老少齊上陣,麻雀被活活累死

作者:由 文史林老師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2-15

1958年為什麼圍剿麻雀

1958年3月19日,重慶灘子鄉人民政府大院裡人潮湧動,大家都拿著小板凳,坐在政府大院裡,一時間真是熱鬧極了。

這麼多人聚集在鄉政府,是有什麼重大的事情嗎?

原來啊,在這裡有一個擴大幹部會即將召開,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工人、農民、教師、商人群體的代表們,仔細看去,甚至還有學生,在那兒嘰嘰喳喳說個不停。

1958年的打麻雀運動,男女老少齊上陣,麻雀被活活累死

農村的會場,參會人員眾多

不一會兒,鄉長來了,喧囂的會場頓時安靜下來,會議開始了。在會議上,鄉長傳達了這次打麻雀的指示,他說:

這次“打麻雀,除害鳥”行動,定在農曆二月初二,即公曆3月21日。全國統一行動,我們必須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會上成立了“打麻雀,除害鳥”的指揮部,由鄉長任總指揮,副鄉長任副指揮,同時大家討論了工作如何來開展工作,經過激烈的討論,最後由總指揮作了如下佈置:

第一,會議結束後,各村立即召開群眾大會,說明這次滅麻雀活動,是全國性的,統一在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行動,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參加;第二,每家每戶必須把家裡能敲響的東西拿出來,如鼓、鑼、臉盆、白鐵桶等,還可用竹子做一些敲得響的竹梆子;第三,各村用竹子做一些5尺長的竹響杆,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每人必須手拿一根,作為打鳥害的武器;第四,這次打麻雀,計劃分為三個防區,青年人安排在一防區,中年人和青壯年婦女安排在二防區,老年人和兒童安排在山腳下的三防區。

1958年的打麻雀運動,男女老少齊上陣,麻雀被活活累死

針對打麻雀運動而做的宣傳海報

農曆二月初二,即3月21日早晨7點鐘,大廟小學就聚集了不少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越來越多,到了8點鐘,清點人數後,打麻雀隊伍準時出發了,只見一條長龍浩浩蕩蕩地向山上進發,有人已經安耐不住,提前敲起了鑼鼓,唱起了小調,好不熱鬧。

不一會兒,大家便到了指定防區。只聽見一聲炮響,滿山滿地的人,打著響器,拿著竹竿,大喊大叫,山都為之震動。樹林子、草叢裡的鳥兒被驚嚇得四處飛跑,不管飛到哪一處,哪一個方向都有人大吼大叫,一些鳥在空中飛來飛去,找不到落腳點,因為太累,實在飛不動了,便一頭栽落下地。

第一天“戰果”輝煌,打死的鳥不少,全鄉集中起來有150多斤,什麼鳥都有,有麻雀、畫眉、斑鳩、竹雞、布穀鳥、野雞等,其中麻雀最多。鄉政府把打來的鳥全部處理給飯店了,飯店拿去經過加工,就成了美味佳餚,來吃的顧客不少。

第二天打的鳥就少了,全鄉集中起來才50來斤,接著又連續搞了三四天,一天比一天少。

在工作總結的時候,鄉指揮部對在這次“打麻雀,除害鳥”運動中表現優異的人給予了表揚,併為每人發了兩條毛巾。

1958年的打麻雀運動,男女老少齊上陣,麻雀被活活累死

“戰果”豐碩,小朋友開心的笑容

當然,重慶合川灘子鄉只是當時活動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在1958年農曆二月初二,即3月21日,這一天,全國各地都統一部署,各地的男女老少基本全部出動,進行了大規模的打麻雀活動。面對人們的圍剿驚擾,許多鳥兒只能被迫在空中飛,不能歇息,直到筋疲力盡,被活活累死,最終落下地來。

“二月二忌雀兒”,按照農村的風俗習慣,在農曆二月初二這天不能下地幹活,要停止一切生產活動,不然會遭鳥害。

那為何在1958年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要發動群眾進行打麻雀運動呢?

1958年2月12日,國家發出“除四害”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時間內,完成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的任務。這個指示一發布,“除四害”運動便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1958年的打麻雀運動,男女老少齊上陣,麻雀被活活累死

《人民日報》刊發關於“除四害、講衛生

估計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太懂,老鼠、蒼蠅、蚊子,這三種確實該消滅。麻雀到底犯了什麼錯?竟受到如此待遇。

很簡單,麻雀吃稻穀,糟蹋老百姓的糧食。以前家裡曬糧食的時候,麻雀一來就是一大群,必須經常趕一趕,確實很令人討厭。

1958年的打麻雀運動,男女老少齊上陣,麻雀被活活累死

正在吃莊稼的麻雀兒

針對麻雀,時任中國文聯、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作《咒麻雀》詩一首,刊於1958年4月21日的《北京晚報》。詩文內容如下:

麻雀麻雀氣太官,天垮下來你不管。 麻雀麻雀氣太闊,吃起米來如風颳。麻雀麻雀氣太暮,光是偷懶沒事做。麻雀麻雀氣太傲,既怕紅來又怕鬧。麻雀麻雀氣太嬌,雖有翅膀飛不高。你真是個混蛋鳥,五氣俱全到處跳。犯下罪惡幾千年,今天和你總清算。 毒打轟掏齊進攻,最後方使烈火烘。連同武器齊燒空,四害俱無天下同。

1958年的打麻雀運動,男女老少齊上陣,麻雀被活活累死

郭沫若

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對於麻雀,是有多麼討厭了。所以,一說要消滅麻雀,當時老百姓都很支援。再加上報紙、廣播、漫畫、標語等平臺鋪天蓋地的宣傳,工人、農民、學生、商人等各行各業都行動起來了。據統計,當時成都、重慶發動百姓達95%以上,從幾歲的小娃娃到105歲的老壽星,都參與到這場運動中來了。

麻雀遭了秧,確實有點冤。其實在這場運動開始之前,就有科學家提出了反對意見,雖然麻雀吃糧食,這點不容否認,但畢竟麻雀吃的糧食有限,更多的還是吃害蟲。中國科學院許多科學家對此表示反對,動物研究室的鄭作新,甚至親自解剖麻雀,用來證明麻雀它在有的時候,確實是吃一點兒糧食,但是大多數時候,它大量都是吃蟲子,它是有益的。

很多科學家為麻雀鳴冤,加之1959年初,包括上海在內的一些大城市發生了嚴重的蟲害,很多地方大街兩側的樹葉都被害蟲吃光了。所以到1960年,麻雀就正式離開“四害”的行列,取而代之的是臭蟲了。

1958年的打麻雀運動,男女老少齊上陣,麻雀被活活累死

某地除四害的“戰果”通報

現在回想起來,對於麻雀,小時候我也打過。90年代時,那時候我們村還種小麥,每年6月,待麥子收割後就會迎來我最喜歡的“碾場”活動。

碾場,是夏收的最後一道環節,辛苦了一年的農民,將收割好的小麥透過人背或者牲畜馱到場上,碼成整齊的麥垛。麥垛一般是圓柱形,頂端是圓錐形的,碼得好的麥垛,可以經受暴雨的洗禮而不滲進一點水。一個場裡大約有十五六戶人,大大小小的麥垛散落在場的邊緣,中間留出一大塊大約二百平米左右的空地,用來碾場。

1958年的打麻雀運動,男女老少齊上陣,麻雀被活活累死

農村的碾場活動

到了中午,經過早上的勞累,人們便會回家休息,這時的場上,格外平靜。有麻雀就會趁機而來,而等待他們的,將是我的小陷阱,雖然這陷阱時常也不靈。

用一個篩子或者竹筐,倒扣在地上,邊緣用一根綁了細細的長線的小木棍支稜起來,裡面撒上一些麻雀喜歡吃的糧食。我拉著長線,離得遠遠的,找個地方隱藏起來,靜待麻雀上鉤。一旦有麻雀進了陷阱,我便輕輕一拉長線,它們就會被我捕獲。

1958年的打麻雀運動,男女老少齊上陣,麻雀被活活累死

捕捉麻雀用的篩子

我們都是生活在時代中的人,誰也不可能脫離時代,我們總是受到時代的影響,在什麼時代下,就有和什麼時代相關的活動。

時代不同,人們的思想觀念就不同。

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很多動物都不能濫捕濫殺,麻雀、青蛙也受到了應有的保護,這確實是一件好事情。隨著我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注意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良性互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越來越綠了,水越來越清了,以前聽不到的鳥叫,現在又能聽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