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作者:由 溫讀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3-22

傳道書的主旨是什麼

主題簡介

(一)內容

據學者研究,《太陽照常升起》是歐內斯特·海明威的第一份長篇小說作品,講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一群自我流放並輾轉於巴黎的男女青年之間的故事,著重突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緒。

略讀過《海明威傳》之後,再次繼以翻看思索《太陽照常升起》,不難發現,《太陽照常升起》的主人公傑克·巴恩斯身上明顯被賦予了作者海明威的自傳屬性,一戰帶給巴恩斯的是永遠無法磨滅的性功能缺失,對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感到無望,更不能與自己愛慕的女人幸福生活在一起。所有的一切導致了巴恩斯持續不斷地與好友在流連酒色之間或透過看似自由實則消極的方式來企圖忘記精神世界的愁苦與空虛。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二)主題

《太陽照常升起》整部作品有三個主題:第一,“太陽照常升起”,既是作品名稱,也是引自《聖經·傳道書》中的一段話“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顧名思義,傳達給世人“變化無常,自然規律不會改變,太陽和大地照常升起和存在”。第二,“迷惘”,海明威被貼以“迷惘”標籤是源自與格特魯德小姐的一次談話,這位女作家朝著海明威喊道“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未曾想到,一句不經意間的指責使它產生巨大影響並流傳開來。 反覆通讀作品,迷惘的情緒存在作品的角角落落,作品中的人物、做過的事情、故事背景、社會大環境等等。第三、敗而不倒,是文章潛在的一個主題,海明威透過小說結局和對鬥牛士羅梅羅的描寫,暗示讀者:無論是巴恩斯還是迷惘的一代,他們終究會在生活中再一次找到希望和解脫。可見,《太陽照常升起》這部長篇作品既是一部悲劇作品,同時也是一部奇妙的具有鼓勵性質且具有時代號召力量的偉大作品。因此,本篇文章以“迷惘”和“敗而不倒”為重點主題進行剖析。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二、淺析“迷惘”

(一)“迷惘”釋義

迷惘,搞不清楚而困惑,因而不知道該怎麼辦。重在“惘”字,一個“心”一個“網”(罔字的諧音),意為心中有網,可引申為內心掙扎不確定如何行動而困頓不堪。迷惘想要表述的是一個人在不確定不明白狀態下而透漏在表面的迷失狀態。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二)《太陽照常升起》中的“迷惘”

無論是缺乏奮鬥目標的巴恩斯,還是對愛情喪失信念的波萊特,抑或是陷入破產危機振作不起來的坎貝爾,這三位是作品中“迷惘”的典型代表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現代社會也許不再是他們所向往的世界,也許這個社會不再存在任何值得追求的精神支柱,愛情、友情、人生目標皆不存在人們的觀念裡,所以,它帶來了消極與沉默、尋歡作樂與不負責任、萎靡不振與針鋒相對。

小說中迷惘可抽離出來概括為精神價值的死亡、人生目標的死亡。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三)“迷惘”的存在不分時代

每個時代,多數人會由於種種原因而存在迷惘,迷惘不過時,海明威所處的時代如此,現在的21世紀如此,將來的社會也會如此!時代不同,表現在人的行為方式會出現差異:海明威所處的一戰後期,迷惘的他們始終依靠自己,用與眾不同有個性的方式去表達情緒,因為迷惘讓人覺得有個性有思想;而大多現代人的迷惘呈現出無思想整齊劃一的傾向,他們把墮落頹廢紙醉金迷奉為圭臬,看作是個性的代表,因為個性而變得迷惘。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接下來,將以“迷惘”為主題進而把巴恩斯與現代人的迷惘之間的比較作為討論。

巴恩斯的迷惘

(一)迷惘的來源和表現

1。戰爭

一戰!戰爭伴隨著傷亡等不可修復的身體損傷,更甚的有流離失所、妻離子散精神折磨。巴恩斯是一名國家熱血主義者,曾經參與一戰為國效力,希望用強壯的體質、高昂的氣魄以及靈活的頭腦這樣最大努力來拯救國家、人們、還有那自由民主平等的生活。無論勝利或是敗北,戰爭帶給這位國家主義至上的青年的是什麼?維繫生存和社會秩序的國家制度?在我看來,更多的還是心靈創傷。 因為,戰爭野蠻地掠奪了巴恩斯的男性生殖器官,掠奪了他的勇氣、自尊、硬漢精神!這直接改變了巴恩斯的性格:想法內藏於心;不滿同伴言辭也只有默默忍受;幫助好友科恩認識波萊特並忍受他們在聖瓦斯蒂安長達一個月的同居生活;正面接受波萊特與其他男人在自己面前嬉笑打罵。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2。愛情

愛情!作品中巴恩斯中意的人兒波萊特·阿施利,同巴恩斯一樣也是一戰的受害者,在戰爭中失去了真正心愛的初戀,初戀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因此她對巴恩斯感同身受可以產生情感的共鳴;但是,波萊特認為自己的餘生和愛情已經被之前的戰爭炸得稀巴爛,不剩一絲的期待,這讓她對愛情這個美妙的字眼採取了浪蕩的對待方式。波萊特“上床”的空虛戀愛觀,巴恩斯給不了;巴恩斯希望在波萊特身上得到愛情的慰藉卻不可能實現,他們彼此是生活的依靠,卻不會發展成實質的愛情,所需所求不對應。 因此,得不到滿足的巴恩斯把泡酒吧找妓女作為業餘時間必須完成的“任務”,生活就是借酒澆愁,麻醉自己也許內心就不會總是糾纏於這些現實帶來的痛苦。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3。工作

工作!巴恩斯是一名收入穩定的報社記者,作品中多次提到巴恩斯對這份工作的態度是淡然處之。明顯得見,他認為,記者這個職業佔據了大量生活時間,工作程式的機械性和簡單性已使巴恩斯喪失了對報社的投入和熱情,可以勉強過活成為巴恩斯留在報社的主要原因。即便工作情況如此糟糕不堪,也未萌發出巴恩斯去改變現狀或者轉行的意願,他徹底缺失了目標理想的追求,妥協於沒有憧憬的工作,成為了迷惘的產物—沒有靈魂的空殼子。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4。主觀

性格!除去社會歷史因素,巴恩斯是一個品味審美極高的人物形象,他有著驚人的自立自強的能力,在作品中沒有出現任何一個巴恩斯依賴於他人的場景。後半部分作品中,這位可憐又有著獨特愛好的青年走向大自然用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放鬆天地間,鬆一口氣隔絕現實掩飾內心深處的迷惘與無助。呈現的生活情景是:陽光下的巴恩斯可以和比爾爬過艱難的山路去潘普羅內伊拉蒂河釣鱒魚,在陰涼下背靠兩棵長在一起的樹看書;可以一個人在聖瓦斯蒂安看報喝咖啡與過往的人聊聊時事;可以去康查灣兩次與巨浪搏擊。可黑暗中的青年卻不時嘆息,若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處理,不管方法是否適用,適用可以解決問題則自然好,若不適用,就得過且過,陷入了無限的迴圈當中,即使這樣的生活方式在生活情趣層面值得羨慕,可逃避現實情況並得不到處理。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二)海明威賦予角色的迷惘

1925年7月21日,《太陽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生日那天在西班牙的巴倫西亞開始動筆,這時的他剛認識德弗不久,處在感情的抉擇期。他迷戀德弗的漫不經心、女性風度和不成其過失的那種誘惑力,她悄悄走近海明威的生活,海明威卻感到可望而不可及,誠然,後期有學者認為作品中的波萊特就是現實生活中德弗的化身;同時海明威正與妻子哈得萊遊玩西班牙,他知道哈德萊這麼多年來為跟隨陪伴自己捨棄了很多,哈得萊善良賢惠溫柔體貼,心裡不該失去平衡。另一方面,同行的朋友因為某些原因而發生吵架和鬥毆現象。海明威根據此種情景,把無謂的爭吵和內心情感糾結升級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代青年迷惘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衝突與碰撞,用長篇小說的形式呈現。

海明威一生的經歷與戰爭聯絡密切,參加過多次戰爭和空難事故,沒有人比他更加了解戰爭所帶的後半生的疼痛,用陪床護士的話說:他過得很慘!在他的心目中,這個世界是冷漠、失去意義的。被空虛所包圍的他只有在酗酒、放縱中尋找出路,活著也許沒有那麼重要了,也沒有那麼多價值了。直到最後,他開槍自殺了。這樣,小說的歷史條件,矛頭直接指向了帝國主義的戰爭帶給人的迫害。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太陽照常升起》這部作品,明顯地避開了人的命運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毫不吝嗇地傳遞給讀者一種消極被動遁世的思想,傳達出濃厚的悲觀主義傾向,悲觀主義傾向是海明威也是小說自身擁有伴隨的,這也是“迷惘的一代”不可迴避的重大問題。

敗而不倒

(一)作品中打不倒的人—硬漢精神

小說後半部分出現了一位巴恩斯非常欣賞的英雄式硬漢人物角色:鬥牛士佩德羅·羅梅羅。羅梅羅富有年輕人專注的氣息,保持著傳統的技巧,不會為了營造緊張激烈的場鬥牛場景而投機取巧,相反,羅梅羅專攻並精於鬥牛,技巧嫻熟優雅有風度,當他認真與和牛周旋的時候,觀眾自然而然為他的鬥牛藝術所折服所崇拜。況且,羅梅羅不僅在熱愛鬥牛事業上有所成就,而且他自然瀟灑的氣質也被巴恩斯欣賞,既沒有像巴恩斯這樣迷惘一代的頹廢,也沒有科恩的自私,不會妄想以“英雄”的稱號自居。在愛情上,羅梅羅喜歡波萊特並大膽追求她,科恩也喜歡波萊特,二人的競爭關係最終導致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作品在第一章就描述道:羅伯特·科恩曾經是普林斯頓大學的中量級拳擊冠軍,術業有專攻,羅梅羅在拳擊方面敵不過拳擊冠軍科恩,二人以拳擊作為較量的專案。羅梅羅一次一次被擊倒在地,但他在精神上始終是勝利者。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海明威曾經說過:人在這個悲劇的、註定要走向死亡的世界裡必須找到一塊浮木,或者哪怕一根稻草。既然人在此生必然要遭受失敗和死亡,那麼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尊嚴,做一個勇敢的人,無論環境多麼惡劣也不屈服,並遵守比賽中“誠實”的規則。

體力與道德的勝利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情,科恩侮辱了羅梅羅的尊嚴,羅梅羅接受挑戰是為尊嚴而戰鬥,迎接不利於自己的挑戰已然彰顯了羅梅羅的氣度和精神,這是科恩所不可望而不可及的。

(二)潛在主題:敗而不倒

有人說:《太陽照常升起》是海明威最偉大的一部悲劇作品。也有人說:沒有人會把《太陽照常升起》作為一部悲劇作品來看待。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主人公巴恩斯在焦躁不安的內心深處,我們可以看出他因戰爭等其他原因留下了無法補救的精神創傷,顯示出了一代人的悲哀與迷惘。他被打敗了。

“唉,傑克,我們要是能在一起該多開心!”波萊特,“是啊,就這麼想想不也挺美的嘛?”巴恩斯。小說結尾的對話以及硬漢鬥牛士羅梅羅的出現,彷彿是在潛移默化地告訴讀者:巴恩斯也許是獲得了精神上的超越和解救,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用英雄主義的方式和消極的態度去接受,以優雅的姿態去接受這所有的令人傷心的一切一切,因為不管如何,太陽照常升起,生活還得繼續,我們即使迷惘,總歸會回到原來的軌跡。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五、21世紀年輕人的迷惘

(一)新世紀年輕人的迷惘

《太陽照常升起》這部偉大的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感,在現代,也被許多人鍾愛,讀者能夠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原型進而產生了情感共鳴,充分說明部分現代年輕人帶有不可缺少的迷惘傾向。那麼,這兩代人的迷惘有什麼區別不同?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中的一員,在成長的過程中有過迷惘和懈怠,以個人的視角去淺析看到的處於迷惘中的年輕人

微信朋友圈以及微信公眾號在剛得到年輕人追捧的那段時間,《大學應該怎麼上》《誰的青春不迷惘》《學著變成熟,而不是變成巨嬰》等的雞湯文章著實氾濫,到目前為止也沒有減少的趨勢。變化的卻是一代年輕人的成長,他們慢慢捨棄了雞湯和慰藉,更明白了長大是需要自己經歷,生活是需要感情陪伴。迷戀雞湯大多是因為缺乏人生的理想和目標,而當你動起來拼起來時,滿心滿念想的也許只有如何變得更好。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以周圍偏向迷惘的本科生做小範圍調查,普遍的迷惘共性就是:第一、逃避現實。經常做白日夢,更願意營造一個虛假的象牙塔並把自己封鎖進去,而不接觸真實的朋友圈子,認為現實世界很殘酷,怕接收到來自外部世界的打擊。只有存在於自己營造的小圈子裡才能找到安全感和確定感;第二、熱衷遊手好閒的生活。男生沉迷於遊戲或是魔幻小說,女生則陷入淘寶和吃喝玩樂的深淵,拿著父母的薪資去當作美麗和炫耀的資本,實則不敢苟同;第三、拒絕學習和改變。沒有明確要達到的目標,更不願承受學習這個過程自帶的痛苦與艱辛。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家裡或者學生宿舍床上玩手機看電影追韓劇,然後忽然發現同齡人考上了研究生、收穫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待遇薪資比你高、生活過得比你滋潤,你又會在朋友圈感嘆時運不濟自怨自艾,或者埋怨父母沒有更好的社會背景,,而不是奮起直追。第四、執著於無足輕重的底線和小自尊心。

(二)兩代人迷惘的對比

1。一戰後迷惘的一代

《太陽照常升起》中的人物角色大多都是在自己的人生或在一戰後的社會中處於失敗地位的。但有一點值得讚揚,巴恩斯或者波萊特,有著堅強的意志和耐力。迷惘的狀態下,即使內心波濤洶湧卻懂得如何剋制,他們從不是逆來順受的小人物,也不抱怨生活對他們的冷酷無情,不唉聲嘆氣。然而他們只相信自己,不依賴別人,靠著自己來進行孤軍奮戰。在一戰後那個時代,迷惘一代並不喜歡這個稱號,他們力圖用自己的方式和努力撕掉標籤。迷惘一代清醒認識到:迷惘可以有,生活還得繼續,不會永遠迷惘下去。

從《太陽照常升起》看海明威主題——迷惘的時代,硬漢敗而不倒

2。21世紀新時代

然而,21世紀部分迷惘的年輕人大多源於安穩的生活狀態、缺乏社會閱歷、沒有過硬的獨立的能力,自我設限,或者是家庭教育和朋友圈的影響。沒有經歷過混亂的世界大戰和動盪的社會變遷,不珍惜生活的美好和寶貴,追尋華而不實的事物,普遍認為迷惘狀態值得張揚,迷惘等於個性。21世紀迷惘一代的觀念是:不知迷惘為何物,但已深陷其中卻自得其樂。

總結

《太陽照常升起》這本書,單從字面上看,似乎在暗示一種希望。新的一天的到來,一切都會好的。書的內容比表象卻要豐富生動很多。在書中,我們都能看到其中的人物是非正常的狀態。然而,人物非正常,故事卻延續了下去。太陽照常升起,每天都是新的,新的一天不一定會更好,但新的一天無論如何都會到來。因此,在我看來,經歷再大的不幸,再大的苦難,之於這個世界也僅僅是滄海一粟。歲月的年輪毫不留情滾滾碾過,我們粉身碎骨,太陽昇起,一切照舊。或許在合上書的一瞬間,你會豁然明白:一代人來,一代人去,青春會成長,迷惘會散去,唯有大地永存,太陽照常升起。

參考文獻

步鐵力。《遇見,海明威,迷惘一代的永恆絕唱》。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年9月

董衡巽《海明威畫傳》。河南文藝出版社。2007年1月

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長江文藝出版社。周舟譯。2013年6月1日

海明威。《流動的聖節》。浙江文藝出版社。孫強譯。1985年

楊仁敬。《海明威研究文集》。譯林出版社。2014年11月

張禹九。《總有女人的男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