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五味識藥性

作者:由 成智優學教育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5-03

味苦性溫藥物有多少種

古代中醫根據藥物的顏色、氣味等,將藥物進行歸經分類,名為五色五味所入,如味辛、色白入肺經、大腸經等。以五味歸納藥性的理論,有著相對普遍的意義。

辛辣散行氣血通

辛味藥物多含揮發油、、生物鹼、酚類等成分,具有發散、行氣、行血的功效,故解表藥、祛風溼藥、溫裡藥、理氣藥、活血化瘀藥等多具辛味。

五味識藥性

“生薑主散大溫辛,下氣祛痰生液津。風冷能除脾胃益,傷寒霍亂盡離身。”(清代王如鑑

《生薑》

《廣韻》

曰:“辛,姜味也。”姜是最具代表性的辛味食品和藥物。生薑味辛,性微溫,長於解表寒,是常用的發散風寒類解表藥。生薑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有“嘔家聖藥”之稱,可治療胃寒嘔吐。乾薑辛熱燥烈,主入脾胃而長於溫中散寒、健運脾胃,可治療脾胃寒證、脘腹冷痛、嘔吐洩瀉。乾薑入肺經,善於溫肺散寒化飲,可治療寒飲喘咳。乾薑辛能行散祛風,熱能燥溼祛寒,可治療寒溼痺痛。炮姜經火炮製,辛味減而苦味增,具有溫經止血、溫中止痛之效。

“水養靈苗石養根,根苗都在小池盆。青青不老真仙草,別有陽春雨露恩。”(明代唐寅

《畫盆石菖蒲》

)石菖蒲氣味芳香濃烈,味辛、苦,性溫,歸心、胃經,具有開竅豁痰、化溼開胃、醒神益智功效。該藥辛開苦燥溫通,芳香走竄,善於化痰、豁痰、闢穢而開竅醒神,可治療痰蒙清竅、神昏癲癇;入心經,開心竅,可治療健忘失眠、耳鳴耳聾;氣味芳香,能化溼醒脾和胃,可治療溼阻中焦、脘痞不飢、噤口下痢。石菖蒲辛香行散、味苦能瀉、溫能通行,還具有疏理氣機的功效,《本經》載其:“主風寒溼痺,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

甘甜補和緩疼痛

味道甘甜的食物或藥材能補能和能緩,具有滋養補益、消食和胃、調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功效。補虛藥、安神藥、消食藥大多味甘。

“剝棗須乘八月時,曝幹實大好充飢。生津止渴能滋肺,助脈強神可健脾。和卻陰陽俱各足,調將榮衛更相宜。小兒疳病休多食,損齒生蟲害反貽。”(清代趙瑾叔《棗》)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可用於脾氣虛弱、形體消瘦、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的治療。大棗能養心血安心神,可治療婦人髒躁、失眠。《本經》載其:“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老醫迷舊疾,朽藥誤新方。晚果紅低樹,秋苔綠遍牆。”(唐代耿湋《秋晚臥疾寄司空拾遺曙盧少府綸》)山楂味甘酸,微溫不熱,善消食化積,可治療各種飲食積滯,為消化油膩肉食積滯之要藥。山楂還可通行氣血,緩急止痛,治療瀉痢腹痛、疝氣疼痛、血瘀經閉痛經、產後瘀阻腹痛、心腹刺痛、胸痺心痛等。

“伏波飯薏苡,御瘴傳神良。能除五溪毒,不救讒言傷。”(蘇軾《薏苡》)薏苡仁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味淡能滲溼除痺、舒筋脈、緩和拘攣,可治療溼痺而筋脈攣急疼痛;味淡能滲除脾溼、健脾止瀉,可治療脾虛溼盛之洩瀉;淡滲甘補,能利水消腫,健脾補中,可治療脾虛溼盛之水腫腹脹、小便不利。

酸澀收斂固真精

酸味藥物多含有機酸、鞣質等成分,酸“能收能澀”,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固精縮尿、固崩止帶的藥物多具有酸味,可用於自汗盜汗、肺虛久咳、久瀉久痢、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不止的治療。另外,酸味藥物還具有生津、安蛔等功效。

五味識藥性

“眾味和羹可合媒,青梅燻黑作烏梅。心疼蛔厥無多個,煩熱傷寒只幾枚。點痣消瘢誠有用,生津止渴復何猜。若遺齒齲悲酸楚,須嚼胡桃肉解來。”(清代趙瑾叔《烏梅》)烏梅味道極酸,可謂是酸味食品和藥物的代表。烏梅味酸,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止血、生津、安蛔的功效。烏梅炒炭後,澀味加重,收斂力增強,能固衝止漏,可治療於崩漏不止、便血等;外敷能收斂瘡毒,治療胬肉外突、頭瘡等。其他酸味藥物如五味子能固表止汗、山茱萸能澀精止遺、金櫻子能固精縮尿止帶等。

瀉火燥溼苦味能

“良藥苦口利於病”,苦味藥物是良藥的代表,它們大多含生物鹼、苦味質、甙類等成分,具有清洩火熱、洩降氣逆、通洩大便、燥溼、瀉火存陰等功效,可用於火熱證、喘咳、嘔惡、便秘、溼證、陰虛火旺等的治療。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穀風》)苦原本指苦菜的味道。苦菜為菊科苦苣屬植物,又名荼草、苦苣菜,味苦,性寒。歸心、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腸炎、痢疾、黃疸、淋證、咽喉腫痛、口瘡、癰瘡腫毒、乳癰、痔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的治療。其他苦味藥材如黃連能清熱燥溼、大黃能瀉熱通便、黃柏能瀉火存陰等。

鹹能下軟補腎精

鹹味藥物在礦物質類多含無機鹽,在動物類則多含蛋白質、脂肪。鹹“能下能軟”,鹹味藥物多具有瀉下通便、軟化堅硬、消散結塊的功效,可用於大便燥結、痰核、癭瘤、癥瘕痞塊的治療。“鹹走血”,水勝火,一些鹹味藥物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鹹入腎,一些鹹味藥物還具有補腎功效。

“團魚怪狀實堪憎,無耳誰知有眼憑。癆熱骨間皆使去,癥瘕腹內不容生。鱉脂燒將情相感,蚊藥投來力可勝。肉冷難消休嗜食,制將醋便味尤增。”(清代趙瑾叔《鱉甲》)鱉甲是常用的補陰類中藥,味鹹,性微寒,入肝腎經,既能滋陰退熱除蒸,又能滋陰潛陽息風,適用於肝腎陰虛所致之陰虛內熱、陰虛風動、陰虛陽亢等證。鱉甲味鹹,長於軟堅散結,可用於血滯經閉、癥瘕積聚、久瘧、肝脾腫大的治療。其他如玄參味鹹性寒入血分,能清熱涼血、瀉火解毒,適用於溫病熱入營分,身熱夜甚、心煩口渴、舌絳脈數者。芒硝味鹹能瀉下通便、軟燥攻堅,適用於大便燥結者。

另外,五味還可和五臟聯絡起來。如

《神農本草經》

後附佚文曰:“其味酸者,補肝養心除腎病;其味苦者,補心養脾除肝病;其味甘者,補肺養脾除心病;其味辛者,補肺養腎除脾病;其味鹹者,補肺除肝病。”但五味作用只是藥性的一個方面,必須結合其他特性,才能全面地掌握其功效。

五味識藥性

五味識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