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區塊鏈與差序格局:歷史總是驚人相似,但不簡單重複

作者:由 區勢傳媒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6-01

差序格局什麼意思

研究經濟學歷史會發現,從托馬斯·孟、配第的重商主義強調國家干預,再到亞當·斯密、李嘉圖、邊沁的古典政治經濟學以及傑文斯、門格爾、龐巴維克為代表的邊際學派倡導自由主義,然後又回到凱恩斯、漢森、薩繆爾森的(新)凱恩斯經濟學倡導國家干預,上世紀70年代後弗裡德曼及芝加哥學派為代表的新興古典主義重新奪回自由主義的話語權。

天下總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而思想、國家、技術都是如此。

人性,總是依賴安全,又放逐自由!

比特幣不是莫名其妙蹦出來的“妖猴”,從技術上講,幾十年前技術精英選擇了中心化資料庫,今天成就了高效、穩定、龐大的FACEBOOK、推特、微信等巨無霸平臺,然後我們開始想要追逐自由了。想要資料私有權、數字資產私有權,享有私有權才有自由,才有隱私權和收益權。同時,我們呼喚安全,雖然分散式賬本未必比中心化資料庫更加安全,但是前者是信任自己和程式碼,後者是信任他人和權威,人性上講顯然更傾向於選擇前者。從貨幣上講,除了哈耶克等少部分自由主義者質疑過法定貨幣壟斷權問題,大部分人還是默許了這一存在,或許沒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比特幣去中心化方式發行,獲取了很多人的擁戴,這是否是一種比美聯儲更優越的發行機制呢?目前來看,至少比特幣不是,但是數字貨幣及分散式賬本有價值。

研究貨幣歷史會發現,比特幣作為貨幣中的核心——分散式記賬,具有非常悠久古老的歷史,在日本村落、中國農村、瓦普島、非洲遠古族群都存在。瓦普島的石輪,被認為是“石幣之島”的比特幣。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人將比特幣的分散式記賬與遠古債權債務記賬混為一談,實際上比特幣是將貨幣與交易分開,記賬只是轉賬中發生。而債權債務記賬直接服務於商品交易,解決交易流動性問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比特幣廣播、驗證、分散式記賬的執行機制,與遠古時期是相通的。

比特幣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找到縮影,區塊鏈也是如此。

瞭解中國鄉土社會,你會發現,中國社會從古至今都有一套非常穩定的機制,那就是宗族制度。不管天下多麼紛亂,改朝換代但不會改姓,意思就是宗族制度構成了中國古代社會穩定的基石,這是華夏文化能夠延續千年(暫且隨大流理解吧)的主要原因。這種宗族制度為何如此穩定?這是一種基於血緣、親緣、鄉緣關係的制度,核心是往上追溯的先人,一方面按時間排序後代繁衍,一方面空間排序往外擴散,然後形成向心力極強的長幼有序、輩分有別的宗族制度。

區塊鏈與差序格局:歷史總是驚人相似,但不簡單重複

“中國通”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一書中,將這種制度形成的社會人際關係定義為“差序格局”。在他的解釋中,西方社會的組織結構是“團體格局”,而在鄉土中國則是由親緣和地緣關係構成的“差序格局”。關於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的區別,他打了個比方,西方社會以個人為本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好像是一捆柴,幾根成一把,幾把成一紮,幾紮成一捆,條理清楚,成團體狀態;中國鄉土社會以宗法群體為本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以親屬關係為主軸的網路關係,是一種差序格局。

打個比方,差序格局就像把一塊石頭扔到湖水裡,以這個石頭(個人)為中心點,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紋,波紋的遠近可以標示社會關係的親疏。

很多學者批判費孝通先生這一觀點具有很強的西方文化優越感色彩,認為中國差序格局下面蘊含著私德,而西方團體格局是基督教倡導的公德。實際上,中國學者應該有更強的文化自信,差序格局確實是中國社會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同時也是中國幾千年鄉土社會的寫照,時至今日一些中國農村依然生活在這種格局之下。

那麼差序格局與區塊鏈有什麼關係?

在差序格局之下,會形成一種非常特有的文化——信任文化和自治文化。這種文化,首先來源於對先祖、族長、長輩權威的信任,其次來源於差序格局下的資訊公開和輿論監督。在中國古代,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實際上很難將爪牙伸到鄉土社會,長期以來鄉土社會宗族自治已經成為一種機制。比如,有人違法了宗族規矩,比如通姦,一般執行家法由宗族來解決,考察鄉土社會各地都有類似道具,有時處罰過度出人命,也不需要擔負法律責任。

這種信任、自治文化更多時候保障了鄉土社會的穩定,在中國古代農村作奸犯科的風險極大,一旦發現雞鳴狗盜之事,這個人立馬身敗名裂很難在宗族裡混下去,甚至可能被逐出氏族,被迫流離失所、更名改姓。在日常社會中,這種信任和自治成本非常低,市場交易成本也很低,張三家沒有米,張四家孩子沒人看管,張五家收稻子缺人手,幾乎不需要商品貨幣或金屬貨幣提供交換,直接長輩發話或廣而告之族人,甚至已經約定俗稱規矩,以相互“借”、“換”、“欠”來解決。這實際上是一種非常低成本的債權債務合約、記賬型貨幣,也就是黑田明伸教授所說的內部貨幣。

區塊鏈與差序格局:歷史總是驚人相似,但不簡單重複

在差序格局之中,宗族自治制度和區塊鏈自治社群有相似之處。

例如,中國農村很多地方有隨份子錢、唱份子的習俗,東家辦喜事,擺個大桌子鋪上大紅布,讓有文化的長輩在上面記份子錢賬,並且高聲“唱”出:二狗子10文、趙富貴10文……這“唱”份子錢實際上就是區塊鏈中的“廣播”,每個族人聽到,就相當於驗證,然後長輩記賬,族人每個人心理記個賬。如果老王家孩子生多了養不起,把老九暫時寄養給老王堂弟王喜順家,這時長輩叫族人都出來開個會,宣佈:老王家老九寄養到王喜順家,認作乾兒子,五年後王喜順要把老九還給老王家。這筆“賬”大家驗證透過並都記下,五年後“智慧合約”自動執行還兒子。

我們講,區塊鏈解決信任問題,提供了一個可信、自治的社群環境。在差序格局文化下,族人違規成本極高,相互之間的信任度很高,自治性非常強。不過,這種信任和自治一旦離開差序格局的社會關係,則變得非常脆弱。近現代,中國農村遭受工業文化和城市文明的衝擊,大量族人脫離宗族束縛,離開鄉土來到城市,不少外來人開始遷入農村與當地族人混居。差序格局被沖垮之後,農村信任成本大幅度增加,法律逐漸替代了原有的自治制度。

區塊鏈則把這種信任和自治透過技術來實現,以分散式記賬和智慧合約,實現無需懷疑的信任和高度自治。不同在於,差序格局下的自治和信任,本質上來源於權威以及以權威為核心構成的勢力範圍,包括地域限制、生存半徑、血緣制約等。而區塊鏈的信任和自治完全來自個人,相信區塊鏈相當於相信自己。區塊鏈是一個沒有人可以篡改的公共賬本,在技術上做到不可篡改,大大增加的違法成本,同時大大增強信任度。這是過去技術和宗族制度無法做到的。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但不會重複。我們能在石幣之島找到比特幣的影子,能在鄉土社會找到區塊鏈的影子,但是技術只會帶領我們走到似曾相識又別具一格的高度。這就是技術和歷史不在同一平行空間的魔幻魅力。

本文來源:區勢傳媒 作者Locke 責任編輯:Byzantium

區勢傳媒是一家“研究型媒體”,專注於區塊鏈經濟和數字貨幣理論研究,旨在讓一部分人先看懂“區勢”。更多區塊鏈資訊請關注區勢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