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清明作為24節氣之一,是如何演變成為祭奠節日的

作者:由 丘比侃生活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6-16

清明節是寒食節的最後一天嗎

我們都知道清明節,但我們卻不知道,清明節在古代是踏青出遊,愉快玩耍的娛樂性節日。當時的清明和掃墓祭奠、插柳條、吃青團並沒有太大關係。

清明作為24節氣之一,是如何演變成為祭奠節日的

說到

清明節

就不得不提到

上巳

(si)

寒食節

。這三個節日時間相近,都是在農曆三月上旬。在古代,上巳節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

招魂辟邪

,因為傳說柳條有驅邪功效,所以就成了招魂的重要道具。上巳節當天人們會編柳條、折柳枝戴在身上。

清明作為24節氣之一,是如何演變成為祭奠節日的

上巳節柳條點水

除了柳條招魂,上巳節還有一個重大活動就是

“祓禊”

(fú xì)

所謂“祓禊”就是人們走出家門,集於河流邊,舉行清除不祥的辟邪儀式,最重要的是祓禊活動可以男女共浴,未婚的求婚,已婚的祈孕,各自祈禱的信仰行為。所以上巳節也有三月三、春浴日、情人節的別稱。

清明作為24節氣之一,是如何演變成為祭奠節日的

麗人戲水

唐代詩人杜甫曾作詩《麗人行》 對此盛況的描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

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

肌理細膩骨肉勻

……。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詩詞中也詳細記載了上巳節沐浴盛會的情況。

而上巳節在前衛開放的唐代達到了頂峰。到了宋代以後,三月三上巳節這種有違社會風氣的節日被朝廷禁止,逐漸銷聲匿跡,但在南方的西南部分地區依舊流傳。

清明作為24節氣之一,是如何演變成為祭奠節日的

上巳節麗人們水邊嬉戲

寒食節

也是中國傳統節日,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一般在冬至後105天,而寒食節的起源有個傳說。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

重耳

流亡國外,流亡期間有次餓暈了,始終跟隨其左右的

介子推

見主公守受飢,割自己腿上的肉給他吃。後來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名利,與母親歸隱深山。晉文公為了報答迫其出山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重耳後悔不已,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

寒食

,以寄哀思。

清明作為24節氣之一,是如何演變成為祭奠節日的

現代寒食節活動

這也是“寒食節”誕生說法之一。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是千年如一的。還有觀點認為寒食節源於周代禁火制,因為剛過完上巳節不久,天天吃冷食,時間長了寒食節老百姓都沒心情,所以人們就乾脆在寒食節期間掃墓上墳,久而久之就成了規矩。

清明作為24節氣之一,是如何演變成為祭奠節日的

涼拌

最初的寒食節時間很長,最長的冬至開始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個月。由於寒食節這種節日不得生火,只能吃涼拌還沒有活動,老百姓都不待見。又到了前衛的唐代,從上到下都吃不消,後來就把寒食節規定持續三天,分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

寒食節第三天也是清明,到清初曆法改革以前,清明一直定在寒食節兩日之後;直到德國傳教士

湯若望

改革後,寒食節定在清明之前一日,現代二十四節氣的定法沿襲湯氏。

清明作為24節氣之一,是如何演變成為祭奠節日的

青團

所以,

清明

本來不是節日,它只是個節氣,在

春分

之後,

穀雨

之前。由於清明是寒食節的最後一天,在三觀前衛的唐代只關注於上巳節,對寒食節這種有害無利的節就變得可有可無。寒食節頭天還上墳吃涼拌,但每當到了寒食節最後一天的清明就早已忍不住把酒言歡,踏青出遊了。

由於宋代開始上巳節就已經不讓過了。到了明清時代,上巳節和寒食節已基本消失,但總要找個日子祭奠逝者,於是清明節直接吸收了寒食節的上墳掃墓習俗,也吸收了同月的上巳節插柳習俗,加上自身的踏青出遊,就形成如今了我們熟悉的清明節。

清明作為24節氣之一,是如何演變成為祭奠節日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至於杜牧是祭奠逝者借酒消愁,還是寒食節最後一天迫不及待把酒言歡,那就要問杜牧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