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權威!《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解讀

作者:由 中國電子報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6-18

物聯網重點應用專案選取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權威!《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解讀

權威!《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解讀

近日,工信部等八部門針對當前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和技術創新方向,推出了《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現就《三年行動計劃》中的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三年行動計劃》的主導思想和戰略意義在哪裡?

近年來,物聯網跨界融合和示範應用不斷推出,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層出不窮。自2013年以來我國物聯網行業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從2013年4896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5萬億元,物聯網相關企業約有42。23萬家,其中中小企業佔比超過85%,形成了龐大的企業群體。

《三年行動計劃》確立了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推進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明確了產業發展的戰略意義,並提出了實施行動計劃的總體行動目標和具體任務要求。

1.匯聚多方合力,實施精準突破

《三年行動計劃》中確定了“聚焦重點,精準突破”“需求牽引,強化賦能”、“統籌協同,匯聚合力”“自主創新,安全可靠”的基本原則,並提出了全方位、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和相應內容安排。強調要“聚焦感知、傳輸、處理、儲存、安全等重點環節,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技術的有效供給;聚焦發展基礎好、轉型意願強的重點行業和地區,加快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部署,提高物聯網應用水平”。這將對物聯網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更加貼近百姓生活,構建全新的工業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等都提出了具體要求,也為服務模式和服務理念創新提出了相應的指導。對於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線的新型工業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對支撐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明確創新方向,提出實現目標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2023年年底的具體行動目標,並提出在“高階感測器、物聯網晶片、物聯網作業系統、新型短距離通訊等關鍵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物聯網與5G、人工智慧、區塊鏈、大資料等技術深度融合應用取得產業化突破”是積極可行的,也是符合當前市場迫切需求和產業化發展趨勢。

還設定推動10家物聯網龍頭企業,產值過百億元;培育若干國家物聯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在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慧製造、智慧建造、智慧家居等重點領域,加快部署感知終端、網路和平臺,使得物聯網連線數突破20億;完成40項以上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制修訂等具體任務和量化指標是務實和可行的,也是當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基本需要。

《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工作和任務內容是什麼?

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工作重點,首先就要全面系統瞭解並掌握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重點、要點和難點。當前物聯網產業發展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一些矛盾和以下八個方面的問題:

(1)在基礎理論方面,缺乏系統性研究和完整化、體系化的理論基礎研究和有效支撐。

(2)在產業化推進上,基礎技術薄弱,相關敏感元件生產化技術不能突破,成為技術升級和產業化發展的障礙。

(3)在市場化推進過程中,資訊“孤島化”和技術“碎片化”現象極為嚴重。

(4)在資訊保安問題上,一時難以改變習慣和徹底解決主動安全防範問題。

(5)在核心技術上,從物聯網架構中的資訊採集、傳輸、處理三大層級的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仍依賴進口,而基礎核心晶片產品和專用電路從設計、工藝、封裝、測試,以及基礎演算法程式設計軟體、作業系統幾乎完全依賴進口。

(6)在商業模式上,贏利模式難以形成,影響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7)在人才問題上,我國業界長期缺乏跨界融合與超強協同能力的高階技術人才,即業內技術領軍人物、高階複合性人才,特別是企業家人才;更缺乏培養高技術人才的環境和體系,以及造就高階人才和企業家的體制和機制。

(8)在應用成本問題上,基礎元器件、系統、維護、運營等成本居高不下,導致系統硬體成本較高。

為此,《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提出了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生態培育、融合應用發展、支撐體系最佳化四大行動任務和工作內容。

1.突出基礎共性 營造生態體系

針對上述矛盾和問題,《三年行動計劃》直擊關鍵和要害,強調要集中解決共性基礎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矛盾,明確指出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圍繞資料採集、傳輸、處理等物聯網架構系統要素,“鼓勵和支援骨幹企業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突破智慧感知、新型短距離通訊、高精度定位等關鍵共性技術,補齊高階感測器、物聯網晶片等產業短板”,提升基礎共性技術和產品的產業化能力。在此,以物聯網底層中的感測器技術及產業化為例,進一步說明共性基礎技術和產業生態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關鍵所在。

感測器與計算機、通訊被稱為資訊科技的三大支柱。作為資訊科技的基礎,感測器技術的優劣,已成為衡量和制約一個國家資訊化程度和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

感測器是多學科的聚合體,多品種、小批次既是產業現狀,也是行業特徵,在短期內很難形成良好的盈利模式或產業規模效益。目前全球感測器約有2。6萬餘種,在醫療、科研、微生物、化學分析等眾多領域處於短缺和空白。目前我國已有1700餘家感測器企業,涉及聲、力、光、氣、磁、溫、溼、RFID、電壓、生物等10大門類、42小類、7000多個品種。受工藝技術水平與產業化裝備能力影響,我國感測器產業化水平和西方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國感測器產品依賴國外配套的情況尤為突出。其中民用市場中大約67%左右,在高階裝備和大型工程等主流市場中大約90%以上的感測器,仍要依賴於進口,嚴重製約和影響物聯網產業發展和應用技術創新。

因此,《三年行動計劃》依託“十四五”規劃綱要,在“雙迴圈”經濟推動下,明確提出了要“聚焦感知、傳輸、處理、儲存、安全等重點環節,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技術的有效供給”;“突破智慧感知、新型短距離通訊、高精度定位等關鍵共性技術,補齊高階感測器、物聯網晶片等產業短板,進一步提升高效能、通用化的物聯網感知終端供給能力”,重點強調了推動以感測器產業為代表的基礎技術與產品的產業化發展。這樣,既有效貫徹落實了國家總體戰略目標要求,把總體戰略目標與具體內容相結合,在基礎領域增添了新的亮點,又通過當前這一歷史性機遇,再次營造出一個以智慧感知技術為主體的基礎產業全面提升和創新發展的“春天”。

2.樹立龍頭企業 培育市場主體

物聯網企業規模偏小、基礎技術偏弱、市場跨度過大、高階人才欠缺、行業准入偏難等發展中的不均衡問題,都必將制約物聯網產業準確、快速提升和高質量發展,難以形成市場或行業領軍企業並在市場中發揮主體和主導作用。另外,企業規模偏小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往往會導致技術的“碎片化”和行業應用的“孤島化”現象。因此,如何培育行業高階技術人才、打造多個技術及行業的龍頭企業,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強調要“推動技術融合創新”,把智慧感知、5G、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多技術融合於一體,建立“感知終端+平臺+場景”的智慧化服務平臺和模式;明確提出了“構建協同創新機制”,發揮“產、學、研、用”的協同作用,建立企業主導下的物聯網技術孵化創新中心,構建產業創新叢集和產業鏈,鼓勵企業組建物聯網產業技術聯盟,營造物聯網產業生態體系,集中在產業優勢地區建立先行試點與示範,“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協同創新生態”是恰逢時機、至關重要的。

3.打破產業壁壘 拓展行業應用

長期以來,物聯網產業發展除了基礎產業的核心技術、成本、資訊保安等問題外,在市場化應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行業壁壘。而且最難突破的就是行業壁壘,因行業條塊管理分制和部門利益所致,不同行業領域和部門的資料融通和共享矛盾突出,一個個的“資訊孤島”為技術創新、產品迭代、資源共享、標準實施、協同管理、商業模式推廣形成重大障礙。《三年行動計劃》面向社會治理分別確立了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公共衛生五個重點內容,以推進基於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地區水利、公路、電力、物流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智慧化轉型,推動城鄉平安、暢通出行以及公共衛生防控和看病就醫的智慧化水平建設。

透過不同行業試點與示範應用,形成全社會關注與市場需求、百姓關心和關注度高等服務於大眾和“獲得感”強的智慧化的服務平臺,為全社會綜合治理提升、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多行業融合發展,以及物聯網全面推廣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充分體現了《三年行動計劃》中重點工作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實用性,也為物聯網應用中的理念創新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4.明確行業規範 完善技術標準

物聯網行業規範與技術標準始終是不可逾越和難以突破的一大難點和痛點問題,一大堆標準卻難以規範和統籌資料採集、傳輸、處理的各個環節、各個引數指標和應用途徑的具體實現,造成技術“碎片化”的現狀尤為突出。需要制定標準的標準,也就是標準的標準化,即按照行業應用、工藝技術、產品設計、系統整合等分別確立標準,避免不同維度的交叉和複雜因素的交錯,以及人為製造的障礙,影響和制約行業的標準化程序。

《三年行動計劃》在支撐體系最佳化行動中,明確提出了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最佳化完善物聯網標準體系,建立物聯網全產業鏈標準圖譜,加強重點標準的實施和評估;進一步提出要“加快新技術產品、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應用等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鼓勵團體標準先行先試”;提出了“完善物聯網終端入網檢測技術標準與規範”,明確“支援基於IPv6的物聯網專案應用試點工作”,在智慧家居領域推動3個以上大型智慧家居平臺、50款以上家庭基於IPv6的水、電、氣等物聯網終端系統,為技術應用標準與平臺融合明確具體要求。

《三年行動計劃》提供了哪些保障措施?

《三年行動計劃》分別從“最佳化協同治理機制”“健全統計和評估機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大財稅金融支援”“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五個方面提出了行動計劃的保障措施,發揮了行業管理和政策推動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對於地方政府和行業部門在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和執行政策中具有積極指導意義和推動作用。

提出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推動作用,鼓勵地方政府設立物聯網專項基金,引導金融機構參與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社會資本與中小企業對接,推動解決物聯網融資問題。政策性的引導對行業實施中的突破具有現實意義,特別是在政府管控下的市場開放和社會資本的傾斜、關注、參與都將發揮指導作用和推動的效果。

物聯網時代已經到來,萬物互聯需要技術創新、市場應用模式和服務理念的創新,更需要政策的引領與推動。《三年行動計劃》的推出,無疑是為正在蓬勃興起和全面發展的物聯網產業注入了“強心劑”,針對行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直面應對,給行業提出了戰略定位和頂層設計,也對今後精準施策指明瞭方向。我們堅信在《三年行動計劃》的指導和推動下,物聯網產業在龐大的市場需求、資本的追逐,以及業內企業和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定會創造出如火如荼、充分想象的發展空間,迎來萬紫千紅的美好春天。

延伸閱讀:

我為“十四五”建言 | 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感測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消除資料鴻溝,搭建感測器產業生態體系

中國物聯網應用已走在世界前沿——訪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主任陳大鵬|強鏈補鏈在行動

在物聯網世界裡,無錫烙下“太湖印記”|強鏈補鏈在行動

作者丨

九三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感測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

編輯丨連曉東

美編丨馬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