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重溫《知否》,康允兒為救母不惜連累兒女:還好,盛長柏沒娶她

作者:由 秋雅聊情感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7-10

女生說大弟什麼意思

重溫《知否》,康允兒為救母不惜連累兒女:還好,盛長柏沒娶她

康允兒,是康姨母的大女兒,是王氏的外甥女,也是王氏本來看好的大兒媳婦。

王氏之所以看上康允兒做兒媳婦,主要是因為想幫姐姐康姨母。

王氏這個人有個特點,那就是喜歡幸災樂禍,一開始,由於自己處處不如姐姐,父母給的關愛比姐姐的少,嫁的男人家世也比不上姐姐的,王氏心裡是不爽的,跟康姨母的關係也不好。

可是,結婚了之後,情況發生了逆轉,王氏除了需要對付一個讓她恨得牙癢癢的妾室林噙霜外,別的過得都挺好的,而康姨母攤上了一個好色無德、軟飯硬吃的丈夫,不僅康家有很多小妾庶子庶女,康姨母的嫁妝還被花了很多,讓康姨母過得十分痛苦。

盛老太太清明銳利的目光掃來,王氏一陣心虛,其實她與大姐感情並不甚好,當年閨中也鬧過吵過,可是後來盛家和康家此消彼長,情勢調轉,她姐姐便常來信哀嘆訴苦,幾年前便開始遊說結親的意思,恭維奉承得她十分舒服。

重溫《知否》,康允兒為救母不惜連累兒女:還好,盛長柏沒娶她

實際上,康允兒這個姑娘不算差,用盛華蘭的話來說,就是黑烏鴉窩裡飛出了一隻白鳳凰。

康允兒不僅知書達理,秀外慧中,而且心地善良,溫柔賢惠,沒少做好事,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跟自己那個在母親教唆下毒害婆母的妹妹形成了鮮明對比。

可是,盛紘和盛老太太均不同意,只因康家的情況太糟糕了,娶了康允兒不僅對盛長柏的未來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可能會拖累盛長柏。

“當初徐家也有族親來給老爺說親,可我都一一回了,你們王家與我家素無往來,可老婆子我還是求了你來做媳婦,起初老爺能仕途順當也得益於親家老爺不少,你又生兒育女,操持家務,我今日敢說一句:從不後悔當日聘了你!可憐天下慈母心,柏哥兒的前程和太太的順心,孰輕孰重?”

不得不說,盛老太太和盛紘真的很有遠見,這是王氏拍馬也趕不上的。還好,盛長柏沒娶康允兒。

重溫《知否》,康允兒為救母不惜連累兒女:還好,盛長柏沒娶她

《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寫道: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

父母人品差,家裡出好孩子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可是,並不大。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把自己的三觀、行為準則、生活方式一點一滴地灌輸給了自己的孩子,而孩子沒有分辨能力,對自己的父母又有著盲目的信任,自然而然會認為這些都是正確的,都是自己該學習的。上樑不正下樑歪,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康姨父好色無德,納了一屋子的妾室通房,生了無數的庶子庶女,還理直氣壯地指責康姨母不賢,又為了保住跟王家的關係,不敢休了康姨母,只因他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利己主義者,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沒有妻兒的死活。

康姨母亦是如此,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了在母親死了之後有別的靠山可以拿捏妹妹王氏,膽敢毒害盛老太太,做好了一出問題就拿妹妹王氏頂罪的打算,連自己的親人都可以拿來頂罪,也可以看出她的自私。

而作為他們的女兒,康允兒也繼承了這份自私。

重溫《知否》,康允兒為救母不惜連累兒女:還好,盛長柏沒娶她

01。康允兒過上的好日子,與盛老太太的做媒有直接關係,而她媽,害得正是她跟婆家的恩人;

拒絕康允兒做盛長柏的媳婦後,為了給王氏個面子,免得王氏無法跟姐姐康姨母交代,加上康允兒也的確是個好孩子,盛老太太便第一次當了媒人,親自給年紀大了急需說婆家的康允兒做了媒,把她說給了宥陽盛家長房的嫡次子盛長梧。

康允兒是官宦人家之女,盛長梧是商賈之家的兒子,這的確是低嫁,可是,盛長梧除了身份配不上外,就沒哪裡配不上康允兒的,甚至,這是一門難得的好親事。

論家境,康家已經沒落了,康允兒的嫁妝甚至沒有盛淑蘭嫁孫志高的多,而宥陽盛家是商賈之家,做生意的,家境殷實,盛維只有兩個兒子,即使盛長梧分家出來,也能得到一筆豐厚的家產。

“康家雖說是世家,可如今為官的也不過是你外甥一個,說到家產厚薄,太太比我更清楚;你維大伯家不敢說家財萬貫,卻也是殷實富裕的,他家只有兄弟二人,將來梧哥兒便是分家單過也富富有餘,梧哥兒的人品如何你做嬸子的最清楚,這些年單身一人在京城裡,直是老實上進,從無半點花花腸子,說起來也是親上加親的好事。”

重溫《知否》,康允兒為救母不惜連累兒女:還好,盛長柏沒娶她

論男人,盛長梧忠厚老實,為人上進,年紀輕輕就謀了差事,人品優良,雖然21歲了還沒娶到老婆,但是從未沾花惹草,身邊沒有一個女人,這樣的男人在當時真的很難找。

論公婆,這點也很重要,很多女人苦就苦在了婆媳矛盾上。而盛維李氏為人和善,由於宥陽盛家以前吃過寵妾滅妻的虧,他們是不會輕易給兒子納妾、鬧得家宅不寧的。

康允兒結婚了之後的待遇,也證明了這是門好親事。

盛維李氏和善,很喜歡秀外慧中的康允兒,在當時,兒子赴外任了,公婆把兒媳婦留下來調教、立規矩,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合情合理,可是,盛維李氏允許康允兒跟丈夫一起去了京城,過上了二人世界,一無公婆管束,二無妾室通房爭鬥,康允兒生了好幾個孩子,日子過得無比幸福。

重溫《知否》,康允兒為救母不惜連累兒女:還好,盛長柏沒娶她

而毀了她的幸福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她老媽。

要知道,盛老太太是整個盛家的定海神針,也是康允兒婆家的救命恩人。當時,盛維的父親寵妾滅妻,被一個青樓女子迷花了眼,鬧得家宅不寧,連祖宅賣了,還想休了盛維的母親,要不是盛老太太仗義相助,幫他們渡過難關,就沒有後來的宥陽盛家長房。

康姨母毒害盛老太太,不光得罪了盛長柏、盛明蘭,也得罪了女兒的婆家。這個時候,宥陽盛家長房不遷怒康允兒就算是明事理的了。

重溫《知否》,康允兒為救母不惜連累兒女:還好,盛長柏沒娶她

02。為難婆家,道德綁架恩人兼受害者,連累兒女,這不是孝,是愚蠢。

康姨母毒害盛老太太事發了之後,在盛長柏和盛明蘭的堅持下,王老太太再也庇護不了康姨母了,最終,不得不同意把康姨母送入慎戒司。

作為女兒,康允兒要盡孝,是應該的,她可以去看康姨母,可以想辦法給母親送點東西,儘自己的一份心意。實際上,在那個年代,出嫁女嚴格意義上算是婆家人了,該孝敬的是公婆(古代,不是現代)。

她孝敬康姨母,盡一份心意,應該是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透過為難婆家、道德綁架恩人兼受害者,連累兒女的方式去做。

她為了救出歹毒該死的母親,道德綁架盛老太太,逼著受害者盛老太太寬宥毒害自己的康姨母。

“你也該知足了,我大伯父大伯母待你夠厚道了,雖心中氣恨,但從未遷怒於你,想想元兒,她的公婆還是咱們嫡親的舅舅舅母呢!你倒好,得寸進尺,一忽兒去探母,一忽兒纏著老太太原宥——老太太難得回京一趟,你大過年跪在壽安堂門口又哭又求,盡招晦氣!”

重溫《知否》,康允兒為救母不惜連累兒女:還好,盛長柏沒娶她

她不顧自己宥陽盛家長房媳婦的身份,為毒害盛老太太的兇手奔走,這不是在給兩家添堵嗎?

更過分的是,她不顧自己兒女的前程,老是帶著兒女去看康姨母,讓康姨母那個惡毒的人給外孫外孫女灌輸對盛家的仇恨思想,氣得盛維李氏剝奪了康允兒養孩子的權利。

要是她的孩子真的被康姨母教壞了,仇恨盛家,那麼,盛家還容得下他們嗎?一旦她的孩子們不容於盛家,前途也就毀了。

重溫《知否》,康允兒為救母不惜連累兒女:還好,盛長柏沒娶她

“奶奶彆氣了,照我說呀,堂房大太太叫把梧二奶奶的兒女叫回去,也不見得全是為了懲處。且別說咱們老太太對大房的恩情,說到底,堂房是商戶人家,只一個梧二爺出仕,還是武官。可咱家呢,文的,武的,有多少?這輩上,咱們兩房人還親如一家,可再叫梧二奶奶這麼下去,時不時帶著孩子去慎戒司見見受苦的康家外祖母,言傳身教,以後哥兒姐兒們大了,還不暗暗記恨哪!”

還好,盛長柏沒娶她,要是娶了她,那麼,康姨母不得仗著自己是丈母孃的身份,一天到晚來找盛長柏討要好處,闖了禍要求有本事的女婿給她收拾爛攤子?有這樣到處惹是生非甚至草菅人命的丈母孃,盛長柏還能有日後的前程嗎?康姨母,就是競爭對手對付他最好的利器。

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在擇偶的時候,都要看對方的原生家庭,對方的原生家庭若是一個大染缸,即使那個人看上去還不錯,也要謹慎行事。

重溫《知否》,康允兒為救母不惜連累兒女:還好,盛長柏沒娶她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康允兒救母的行為對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