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今天是否需要“東吳法學”

作者:由 文匯報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8-11

元照英美法詞典 有用嗎

今天是否需要“東吳法學”

《元照英美法詞典》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英漢英美法詞典,14位早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的老人參與審稿,平均年齡84歲

東吳法學院是特殊的,其興辦及取得的辦學成就,實在不能脫離其歷史時代背景。不過,學者們認為,縱然有特殊原因,東吳法學院的一些做法預示了今天中國法學教育發展的一些可能。

一位法學教授認為,東吳大學其他院系都在蘇州,唯獨法學院放在國際化的上海,其教材、授課方式等都是西方化的,這是當時高等教育本身的一種開放,其培養的人才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當時有一種說法是,東吳法學院是美國以外的唯一一所LawSchool。獨樹一幟的教育模式為國家的法治事業做出了很多貢獻,出了很多出類拔萃的校友。”

東吳大學法學院所在的時代,不同型別的大學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競爭。“東吳大學是一所教會大學,當時教會大學在中國非常興盛,如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等等。可以說,中國高等教育的起步源自教會大學,美國長老會在山東登州最早建立了大學。”法學教授說,1952年之前,中國的大學格局為三種類型並存:國立大學、私立大學及教會大學,不同型別的大學之間存在競爭,它們競爭的內容包括如何找到更好的教材,如何更好地設定課程等等,正因如此,當時出現了一批亞洲領先的學府。1952年後,大學全變為國家所有,之間缺少競爭。“今天紀念東吳法學院也有這方面的意義。之前曾有人提出當代中國大學何以無法培養大師之問,我認為,大師出自優秀的高等學校,而如今大學之內卻是官僚氣息濃重。若沒有高等學校之間的良性競爭,也無大師誕生的環境。”而對於曾經興盛的教會大學,上海市歷史學會會長熊月之建議今天要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它們:“教會學校興辦有多種原因,其創辦人群的視野多種多樣,其中的確有帝國主義侵略分子,但也有一心向學的學者,還有以全球人類關懷問題為終極目標的熱心人士,他們關心全人類文明的發展;再者,教會大學實行的是精英教育,要求非常之高,那時的精英特別容易受時代主旋律影響。教會大學之所以培養了很多非常愛國之人士,是因為這些人立足中國本土,懷著對天下、對家國的深深熱愛之情,所以他們在教會大學學知識的同時,當國家需要時就能為國家挺身而出。”

東吳法學院在特殊背景下取得的成功,對今天的法學教育更是具有啟發意義。“東吳法學院可以說是美國法律教育模式在上海的一塊飛地,藉助上海當時的特殊環境,將原湯原汁的美式法律教育帶到中國。”一位法學教授表示,東吳法學院的成功也提醒我們法律教育應是多樣化的。我們在國際貿易、國際關係的處理上,針對的是一個多樣的世界,而我們的法學教育應該有多樣化的選擇,而不是鐵板一塊,整齊劃一。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朱應平認為,在法學教育層面,東吳法學院的教學方法是非常超前的。“比如案例教學,在讓學生知曉一個國家法律規定的基礎上,瞭解其實際執行的情況,整個法律框架就在眼前立體、形象起來,這種教學方式非常科學。”朱應平說,今天我國各所法學院的教學中普遍採用了東吳法學院當年的教學方法,可以看到東吳法學院科學教學方法的復甦、延續和普及。“今天許多教學都採用了東吳法學院具有世界性特點的教學方法,比如請外教來講課,大量用英文上課。案例教學也是一樣,我2003年到華東政法大學的時候,當時大家還沒有做案例教學的意識,還是專注於法律條文、課本,而現在案例教學方法已經很普遍了。至於比較法學,可以說,如今不做國外比較研究是很難做好教學研究的,不僅很難教好書,甚至寫不出有質量的文章。而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法教學會讓他們體會到法治社會的多樣化與差異,同時也能看到很多共同性。”朱應平認為,對於曾經在東吳法學院修法律的那批人來說,當年的比較法教學可以讓他們清楚地看到法治國家是如何運轉的,這會讓他們對未來法治中國抱有很高的期望和理想,也因此催生了他們追求法治和獻身法治發展的動力。

王健則認為,今天要從東吳法學院辦學中找出對改進和完善今天的法律教育有意義的東西,最根本的,是東吳辦學者(管理者和教師)對法學教育事業的熱忱、敬業、虔誠和執著追求,東吳法學院的校史可以證明這一點。辦理法學教育不僅要有辦教育的一般事業心,還要有特殊的崇高使命感,因為培養法律人才不同於培養其他專業人才。“由於東吳法學院的這一辦學品質和事業追求,又衍生出一系列值得我們今天學習的方面,例如,如何像東吳人那樣很好地隨時代發展去把握法學和法律人才培養的發展脈絡,我們今天講全球化、與國際接軌等等,在這些方面,東吳法學院有很好的辦學經驗值得學習。東吳法學院辦學之初的教育目標定位是‘以英美法與中國法為依據,而旁參以大陸法’,後‘改以中國法為主體,以英美與大陸法為比較之研究’,旨在‘學生對於世界各大法系之要理,皆有相當認識’,這些都是對辦學理念的原創性的表述,包含著東吳人對法學教育的深入觀察、體驗和充滿智慧的把握。我們今天有許多法學院在提煉自己的辦學特色,但大都缺乏特色,缺乏具有獨立個性化的創造,思想也不深刻。”

他還認為,東吳法學院為貫徹理解和認識“世界各大法系”的辦學宗旨,創辦了中西合璧的法學期刊,期刊的中文部分是介紹或譯介國外法學和法律的內容;期刊的英文部分則是介紹中國的法制發展情況和法學資料。“這種雙向交叉式的法學期刊舉辦思路,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多年來缺乏向國外介紹我們自己東西的載體,直到最近才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有了英文版的《中國法學》。”

可以說,“東吳法學”沒有過時,在今天依然有著強烈的時代意義。

作者:劉力源

編輯:劉力源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