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堅持15年,深山溝打出百口“至善井”

作者:由 新京報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9-13

毛道村到毛道鄉有多少三公里

堅持15年,深山溝打出百口“至善井”

海航集團投入2000萬元,為海南缺水地區打100口至善井,造福30多萬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扶貧開發推進到一個新的戰略程序,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取得世人矚目的顯著成就。而海航集團用15年時間,投入2000萬元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因地制宜,完成實施了至善井計劃,為海南缺水地區打100口至善井。據悉,海南雖四面靠海,但地勢中間高四面低,不利於降水的儲存,河水直接入海;西部多玄武岩地區,石頭留不住水,老百姓多用水缸儲水,不利於衛生,而農業生產更是靠天吃飯。2003年,海航集團啟動至善井專案,一方面為缺水地區解決飲水難題,另一方面也以實際行動呼籲社會保護水資源,為政府推動新農村建設貢獻企業的一份力量。

“為海南人民多做些好事,回報海南”,15年來,從選址、施工到交付、驗收,再到協調各個部門修建配套設施,讓當地百姓喝上乾淨的水,海航集團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心和義舉也隨著一口口至善井逐步發展和完善起來。

告別不衛生的地表水

2017年9月7日,上午10時。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東山鎮東星村的村委會門口,早市結束了,還有兩三個菜攤擺著,旁邊一處喝茶的涼棚下,幾個村民正在聊天。

東星村黨支部副書記蘇文獻像往常一樣來到村裡最醒目的建築——水塔前,檢視水管和水泵,在那裡,一塊石碑因為氣候常年溼熱已經長了些青苔。“至善井,2003年12月28日”。15年前,這塊並不起眼的石碑和它後面的水井,改變了東星村2000多村民的生活,在那之前,村民常年飲用達不到標準的地表水。“打出井水的時候,還沒有建水塔,大家都排著隊,自己拿桶把水接回家”,蘇文獻回憶。建好了配套,這口至善井一直用到了現在,村民們也過上了飲用水入戶的日子。

作為海航創業10週年之際(2003年)啟動的公益專案,至善井計劃歷時15年,在玄武岩地區,在中部山區,在西部沿海地區,至善井遍佈18個市縣,到這個月,已經完成了第100口。關於該計劃的執行時間,最初誰也沒有想到會持續這麼久。海航實業社責部總經理助理李俊說:“這100口至善井所花費的時間和困難都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一口井從選址到最後竣工,還要應對各種突發的困難。”打好的井水量不夠,是否要重新選址;水量充足的水井,進行水質檢驗後,可能會出現水井含鐵或者含氟過高無法飲用的情況,還需要安裝淨化裝置等等。

事實上,包括水泵後續的更換和維修,也都是海航的工作人員出面聯絡和購買。

回訪和修復:水不能斷

水井維護是個長期工程,在打新井的過程中,海航分別在2013年和2015年對以往91口至善井做了回訪,並對其中17口井做了修復。瓊中縣黎母山鎮三腳嶺村是黎族少數民族居住區,這裡家家蓋起了兩層小樓。但在2008年之前,三腳嶺村的村民喝水要走1公里的山路,才能用木桶木車推回兩桶水,每年還有四五個月的旱季,喝水成了最大的難題,更不用說種植橡膠掙錢了。

9年前打井的時候,村裡沒有路,大型裝置運不進來,只能把裝置拆了靠人工抬進來,至善井的第39口井就是這麼打下來的。

有了水就可以種植農作物,如今,至善井長長的管道穿過橡膠林,經過修復的至善井水泵煥然一新,“如果水泵壞了,就打這上面的維修電話”海航集團海建工程的盧偉彬一再囑咐三腳嶺村的村長李海林。

這些年來,水泵壞了、管道老化,甚至有的村沒錢付電費,至善井計劃的工作人員都得參與協調,可以說,為了讓當地村民吃上符合衛生標準的水,至善井計劃所做的,已經遠遠超出了打井這件事本身。

從一年多到12天,打井還只是第一步

今年60歲的周軍山是至善井計劃的第一任專案經理,從2003年到2015年,周軍山帶領著專案組和工程隊打了91口井。“最難的那口打了一年多”,這口井位於五指山毛道鄉毛道村,從海口開車到工地現場,至少六七個小時,而且山路險要。最讓工程隊沮喪的是,打井打到了地下200多米,終於出水了,但是卻只有每小時1。2噸的出水量,達不到專家核定的5噸的標準。

“怎麼辦?再找(出水)點,接著打。”至善井伴隨周軍山職業生涯的後半程,對這位經驗豐富的專案經理來說,“再找點,接著打”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打井專家馮廷漢有些無奈地評價打井這件事:就算是科學方法也不一定能夠百分百成功。這位77歲的海南省環境地質研究所原所長不僅要帶領技術人員勘測出水點,還要幫助專案嚴控成本,讓他欣慰的是,今年,至善井在屯昌打的五口井,有四口都非常順利,甚至創造了12天出水的最短工程紀錄。

15年時間的辛勤,造福30多萬人,至善井不單單是一口口乾淨的水井。從幫助缺水地區解決飲水、用水困難入手,有效改善當地生存和發展環境,最終達到幫助當地人民擺脫貧困的目的,這才是圓滿實現了海航集團至善井計劃的最初發心。

■ 對話

“一滴水”精神融入社會海洋

創造無限價值

●高建(海航集團運營總裁)

新京報:海航集團當初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啟動至善井這個公益專案?

高建:海航創業始於海南,2003年是海航創業十週年,也是海航安全運營十週年,我們深切感受到了政府、社會和海南人民對於海航的支援,那個時候公司領導就希望為海南做點什麼。我們發現海南雖四面靠海,但地勢中間高四面低,不利於降水的儲存,河水直接入海;西部多玄武岩,石頭留不住水,老百姓多用水缸儲水,不利於衛生,而農業生產更是靠天吃飯。為了解決老百姓的用水問題,我們啟動了“至善井”計劃,承諾為海南人民打100口深水井。

“至善井”專案至今已經持續了15年,如今海航開展過的公益專案有百餘個,正在開展的公益專案有幾十個。但“至善井”專案在海航人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在告訴我們海航公益的基因是根植於海航創業之初的,當時我們的想法很簡單,看到老百姓的生活中缺水,知道可以透過打井來解決;當時能力也有限,一個剛剛創業十年的公司,其實未來還有很多未知的風險,但當時在公司領導的帶領下,海航做出了一個長期的承諾。現在以海航的體量已經可以很輕鬆地做一個5年期或10年期的公益規劃了,但2003年,做出一個十幾年的承諾,是很不容易的。

新京報:在這15年中,海航對於公益思路和實踐有什麼樣的發展和變化?

高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國際國內開展公益事業有了更深遠的規劃和實踐,海航做公益的思路也有了一個長足的發展,我們納入更多專業機構參與到我們的專案規劃中來,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糧食計劃署等,面對一個社會問題設計公益專案的時候,也有了更深入思考。

例如,2003年我們發起的“至善井”是我們扶貧領域的一個專案。當時我們看到海南老百姓因缺水引發的一系列貧困問題,其實這僅僅是引發貧困問題的一方面,一個區域的整體貧困有著更深層次和多方面的原因。2016年在國家“精準扶貧”的倡議下,海航開始重新考慮在海南設計扶貧開發專案。

2016年1月1日,正值聯合國正式啟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政府出臺《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這是中國首個為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結合國內發展和國際義務的全國性戰略。在此背景下,海航集團聯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組建專家團隊設計“海航海南SDGs(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扶貧示範村”專案。

這個專案不再著眼於貧困問題的一個方面,而是綜合分析引發一個區域貧困的多種因素和深層問題,致力於建立一套減貧的模式,圍繞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建設可持續發展及減貧村級示範區,以發展生態旅遊為核心,引入海航各產業資源,打造基於企業參與、農戶資源、市場整合與生態資源保護為核心的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包容性商業發展扶貧模式。不僅為示範村帶來根本性脫貧以及可持續的發展,也將促進中國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並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中國經驗,為全球範圍內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中國的解決方案。

新京報:經歷漫長但又有意義的公益之路,你和團隊最大的感想是什麼?

高建: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海航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實踐與海航的企業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分享、大眾成就”,我們始終秉承著這樣的理念去踐行每個社會責任專案。在實踐中,我們也真正認識到了每一個人都是“一滴水”,能力有限,但用“一滴水”精神融入社會的海洋,就能夠創造無限的價值。

新京報製圖/新京報記者 陳冬

A08-A09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王薈 曲亭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