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賈誼論》:蘇軾的職場寶典,本可以平步青雲,遇到他誰也沒戲

作者:由 昭烈名臣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9-13

賈誼論寄託了蘇軾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賈誼論》:蘇軾的職場寶典,本可以平步青雲,遇到他誰也沒戲

賈誼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符號化的人物,歷朝歷代凡是鬱郁不得志的人,總會想起來賈誼的人生際遇,尤其是司馬遷把賈誼和屈原合在一起寫成了《屈原賈生列傳》之後,賈誼就徹底跟屈原一樣,成了無數文人騷客憑弔的物件。

文人心中有不平,大概總要發一些議論,歷史上很多人從不同的角度對賈誼做出過評價,司馬遷認為賈誼是生不逢時跟屈原一樣,但王勃卻說“屈賈誼與長沙,非無聖主”,認為賈誼的悲慘命運並不是沒有明君造成的。

議論歸議論,很少人能真的從賈誼身上總結成敗得失的經驗,從而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的,但蘇軾就不一樣,因為從小就跟著父親讀了大量的考試不考的史書,所以非常年輕沒入仕的時候,就寫下了《賈誼論》,深入剖析了賈誼的成敗得失,讓自己不要重蹈賈誼的覆轍。

那麼總結了賈誼的成敗之後,我們可愛的蘇東坡先生成功了嗎?

《賈誼論》:蘇軾的職場寶典,本可以平步青雲,遇到他誰也沒戲

賈誼的加強版

賈誼和蘇軾有諸多的相似之處,甚至可以說,蘇軾的起始階段簡直就是賈誼的翻版,甚至可以說是賈誼的加強版。

蘇軾在很多方面都和賈誼很像,他們都是毫無背景的外省青年,也都有蓋世才華,遠大志向,還同樣少年得志,看上去前程似錦。

范進中舉的時候考了幾十年科舉,中舉的時候都樂的發瘋了,而蘇軾遠道從四川來東京汴梁,一舉高中真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而且雖說都是少年天才,但蘇軾還有個更大的優勢,那就是他的親弟弟也同樣的考中了,他的父親雖然止步於低級別的考試,但是因為一下子培養出了兩位少年俊才,一時間也名動京城。

可以說蘇軾的春風得意比賈誼來的更多,因為他有家庭可以炫耀,當時在開封,三蘇的名氣非常大,加上文壇大佬歐陽修的大力稱讚,一時間三蘇的名聲傳遍了大宋,可以說蘇軾一出道就達到了許多人遙不可及的地步,甚至說未來的宰相職位都向他招手。

但熟讀歷史的蘇軾知道,此時的春風得意並不能說明什麼,要想在仕途上高歌猛進,就必須要避免賈誼犯過的錯誤,那麼在蘇軾眼裡,賈誼犯得致命錯誤是什麼呢?

少年英才一般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容易驕傲自滿目中無人,因為實在是沒人比他更聰明更有才華,當年的賈誼二十幾歲就位列副部級高官,真可謂是早早的就到了人生巔峰。

越是這樣的人,就越容易犯老同志的忌諱,在朝廷裡混,才華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懂得尊敬老同志才是關鍵,但賈誼偏偏不懂這個道理,仗著漢文帝對他的喜愛,又認為自己才華蓋世無雙,不把那些老同志放在眼裡。

結果遭到了老同志們的排擠,按理說在封建時代只要皇帝喜歡你,大機率上講就算有人排擠你,你也可以安然無恙,但是漢文帝朝堂上的元老們地位實在是太高了,他們不但是跟著劉邦打天下的功臣,更是冒著生命危險,把天下從呂后手裡奪過來還給劉氏家族的人,這樣的元老人物,實在是連漢文帝也不敢得罪。

可能漢文帝覺得賈誼還年輕,只要再過些年,元老們去世了,自然也就沒事了,畢竟年輕才是最大的資本,於是便把賈誼遠遠的派到長沙去歷練,沒想到賈誼怎麼也想不通自己的命運怎會如此,結果沒幾年就鬱鬱而終病死了。

賈誼的悲劇成了無數人緬懷的物件,但是務實從來都是蘇軾的作風,他從不會只停留在哀嘆的層面,他要做的是避免賈誼犯過的錯誤,於是年紀輕輕就寫下了《賈誼論》,並用實踐踐行了自己的想法。

《賈誼論》:蘇軾的職場寶典,本可以平步青雲,遇到他誰也沒戲

深得老同志喜愛

明白了賈誼的過錯,年少成名的蘇軾,一開始就非常注意和朝堂元老們搞好關係,他中舉之後給閱卷老師梅堯臣寫了一封感謝信,這封信現在課本上都有收錄,叫《上梅直講書》,足見蘇軾寫感謝信的用心程度。

裡面對閱卷老師的誇讚那也是句句都在點子上,深得梅堯臣的喜愛,因為以他的高位,太多人想拍他馬屁,但只有蘇軾說的最合他的心意。

同樣的對於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蘇軾那更是過從甚密,而且寫文章也都深得歐陽修的賞識,唐宋八大家蘇家父子三人都榜上有名,他們的實力固然重要,但是跟歐陽修的關係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畢竟當時歐陽修是文壇領袖,也是他極力提倡古文運動。

而且蘇軾很懂得人情知道,知道麻煩別人才能建立起來關係,經常會用一些小事來麻煩別人,以此來建立起聯絡。

誰會願意拒絕這樣一個既可親可愛,又才華橫溢的明日之星呢?蘇軾請過司馬光為母親寫墓誌銘,還向司馬光提過親,想把表侄女嫁給司馬光的兒子。

這樣的人際關係高手,基本上把朝堂上的大佬全部搞定,那就就算是不喜歡他的,至少也不討厭他,因為蘇軾從來都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跟王安石司馬光這種執拗的人完全不一樣,蘇軾的變通和豁達非常適合為官走仕途,並且眼前的景象,也印證了蘇軾對賈誼的判斷,一片大好前程在向蘇軾招手。

《賈誼論》:蘇軾的職場寶典,本可以平步青雲,遇到他誰也沒戲

一船人全翻了

我們經常說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蘇軾做到了,他結交的大佬就算是有一兩個下臺了,也完全能夠保證剩下的能幫他達到仕途的頂峰,但有件事的突然發生,是誰也無法幫忙的,這件事就是丁憂。

丁憂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一項制度,就是無論你做到什麼官位,無論官職大小現在負責什麼工作,只要你父親或者母親去世了,你就必須要回家守喪三年,這項制度在古代社會一直被嚴格執行著,違反的人不但會受到律法的嚴懲,而且會被所有同僚都看不起。

蘇軾也確實是命不好,蘇家兄弟中舉之後,正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蘇軾的母親去世了,這樣他們就必須回到四川服喪三年,等到喪期過了沒多久,蘇軾的父親也病故了,對於他們來說父母病逝不但是情感上的打擊,而且也給仕途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等到蘇軾安心的回到朝堂,卻發現此時早已從仁宗朝變到了神宗朝,中間短暫的英宗並沒有留下太多印記,而銳意進取的神宗和仁宗比起來,一改往日的溫和,整個朝堂的氛圍完全不一樣了。

按照蘇軾的人生規劃,他交好的那些大佬,就算有一兩個下臺了,依然還有很多在位,對他基本上也沒什麼影響,但是偏偏此時當政的是王安石,一個常年在地方任職的官員,神宗繼位後立馬調任中央,並且深得神宗信任,主持變法。

變法這種事宋仁宗也搞過,就是范仲淹歐陽修他們弄的,雖然沒搞成,但結果也不算太差,人員雖有升有降,但大體上還是保持了一個平衡。

但神宗完全不同於仁宗的寬厚,他吸取了仁宗朝變法的教訓,完全信任王安石,同時對於反對王安石的人,堅決予以罷黜。

《賈誼論》:蘇軾的職場寶典,本可以平步青雲,遇到他誰也沒戲

慶曆變法就是在眾多大臣的反對聲中偃旗息鼓的,這次宋神宗和王安石徹底鐵了心,不管多少人反對,他們徹底發揚了孟子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態度,不管多少人反對,一定堅持到底。

於是北宋自開國以來朝堂上溫和的風氣徹底被打破了,一個大臣上書反對就罷免一個,兩個就罷免一雙,一百個反對就罷免一百個,這不是說笑,也不是神宗對王安石畫的大餅,而是實實在在就是這麼做的。

最後的結果就是隻要是反對變法的,全部都被趕出了朝廷,而老臣們全部都反對變法,於是原來蘇軾結交的朝廷老臣,清一色的全部都被趕出了朝廷,朝廷裡只剩下了新提拔上來的人和王安石這個孤家寡人。

對變法的評價比較複雜,就具體情況而言,當時的額“君子”全部反對變法,支援變法的都是投機分子和小人,結果可想而知,蘇軾再怎麼隨和,也不可能和小人為伍,這是當時做人的底線,於是當年的“明日宰相”如今卻是被一貶再貶。

在水火不容的君子與小人的變法之爭中,北宋異常激烈的黨爭就此開始,而且是愈演愈烈,直到北宋滅亡,餘波還要到南宋才平息下去。

蘇軾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完全吸取了賈誼的教訓,但是萬萬沒想到的事,自己交好的那些大佬們,全部都被打翻在地,無一倖免,最終蘇軾的仕途依然還是如同賈誼一樣暗淡,但是蘇軾卻活出了自我,完全沒有賈誼的自怨自艾,活出了一個瀟灑豁達的東坡先生。

這或許就是蘇軾的命運,如果沒有仕途的不順,可能也無法造就文學上的蘇東坡,正是在不順的仕途中,蘇軾不斷感悟人生,不斷錘鍊自己的內心,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更是給我們留下了一箇中國曆史上獨一無二的蘇東坡。

《賈誼論》:蘇軾的職場寶典,本可以平步青雲,遇到他誰也沒戲

禪定時刻:命運總是有很多不確定,蘇軾儘管早早就做好了人生規劃,但是依然被命運無情打擊,但最終蘇軾還是活出了自己,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態度,這一點比鬱鬱寡歡英年早逝的賈誼實在強太多了。對於人生我們應當做出適當的規劃,但面對變化,也應當適時做出調整,活出自己才是最好的人生。

《賈誼論》:蘇軾的職場寶典,本可以平步青雲,遇到他誰也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