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他是大唐最受非議的名將,一心效國,為何卻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作者:由 魚羊秘史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09-19

馬頭帶箭格那麼的不堪嗎

魚羊史記.

看新鮮的歷史

他是大唐最受非議的名將,一心效國,為何卻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撰文:李廣

編輯:吃硬碟吧

插畫:發達蚊

#01.

公元755年十一月,大唐平盧、范陽及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叛亂,唐軍因承平日久,將士久不聞戰事,因此接連遭遇慘敗。

第二年,安祿山攻克東京洛陽,建國號大燕,自稱雄武皇帝。

唐玄宗數次調集兵馬迎戰,卻難敵兇悍的叛軍,曾一度全軍覆沒,後多虧李光弼、郭子儀二將從土門路出征,於嘉山大敗叛軍史思明部,河北一時間十幾個州郡紛紛歸降朝廷,安祿山眼見處境艱難,便要退回范陽老巢。

恰在這時,潼關守將哥舒翰在唐玄宗的嚴令下,親率二十萬大軍出關迎敵,結果於靈寶南面一條狹窄山路遭遇崔乾佑叛軍的埋伏,唐軍死傷慘重。

混亂中,擔任先鋒官的統領王思禮的戰馬中了一箭而倒斃,將他掀下馬去。

正在性命危急時刻,身後跑來一匹飛馬,來到王思禮身旁,馬上的騎兵翻身下馬,將他攙扶起來,託上自己的馬背,隨後則一言不發的衝進潰逃的亂軍中,繼續拼死作戰。

時光荏苒,一晃三年過去了。這時,玄宗被兒子唐肅宗李亨架空,安祿山也被兒子安慶緒誅殺,唐軍依舊與叛軍激烈抗爭。而昔日潼關敗將王思禮,卻已經官升大司空兼河東節度使,成為朝中舉足輕重的大員。

話說代州刺史辛雲京因禦敵不利,屢遭仇家彈劾,惹得王思禮震怒,便要派人來取他項上人頭,聽到這個訊息,急得辛雲京是坐臥不寧。

這時,他麾下一名小軍官上前一步道:“我曾有恩於王大人,過去從未提起,是因羞於受賞,現在見大人有難,我甘願去見王司空一面,或許能救大人一命。”

辛雲京聞言大喜,立刻派他前往京師去見王思禮。

當這名小軍官站在司空大人面前時,王思禮一眼就認出他正是靈寶山中救他一命的那個騎兵。

瞬間,滿面肅殺之氣化為感激涕零,王思禮情不自禁上前拉住他的手,對他說:“本官能有今天,皆因你救了我,我派人找了你很長時間,不料卻在今日相逢,真是老天開眼了。”

那麼這位小軍官是誰呢?他名喚張光晟,今陝西周至人,正因這次與王思禮的見面,使他後來的命運是雲詭波譎,起伏不定。

他是大唐最受非議的名將,一心效國,為何卻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02.

當下,應張光晟的請求,王思禮不但赦免了辛雲京之罪,還與張光晟結為生死兄弟,贈他大量田宅財帛,並親自上奏朝廷,加封張光晟為太常少卿,委以心腹重任。

一年後,王思禮因病而逝,辛雲京繼任河東節度使,他也知恩圖報,上表舉薦張光晟為代州刺史。

公元778年,回紇進犯邊境,一度擊敗唐軍主力,當帶著大量搶掠的物資從忻、朔回軍時,張光晟主動率兵出擊,於羊武谷大敗回紇軍,奪回所有輜重。

訊息傳回,當時的唐代宗大喜過望,加升張光晟為單于都護,兼御史中丞,賞賜大量財帛。

回紇殘部逃回後,部族不久發生政變,頓莫賀達幹殺死登裡可汗自立,隨後遣使入唐示好。

這時唐德宗即位,欣然接受回紇請求,兩國達成和平共處。

不料,回紇新主頓莫賀達乾的叔父突董因助唐軍平叛立功,在長安縱兵大肆劫掠財物,激起京城百姓的民憤,德宗於是命人將突董驅逐出境。

但這廝率部走到張光晟鎮守振武時,仍然胡作非為,敲詐勒索當地百姓,張光晟大怒,便設下“鴻門宴”,派伏兵誅殺了一千多回紇人,而這則破壞了唐朝與回紇的兩國關係。

回紇為了洩憤,他們派出使者強烈要求唐廷殺死張光晟,德宗無奈之下,一面以“誤殺”向回紇道歉,一面連降張光晟官職,以求邊境的安寧。

至此,張光晟被留在京城長安,成了一個有職無權的閒官,這讓他覺得自己為國盡忠,反落個如此下場,不禁憤懣於心,終日借酒澆愁。

#03.

公元783年,長安發生了著名的涇原兵變。

當年十月,五千涇原兵奉命前往東線討伐淄青節度使李希烈叛軍,

不料他們在滻水等待朝廷分發犒賞,以用來維持家人生計時,朝廷卻僅以粗劣的飯菜來應付。涇原兵立時群情激憤,踢翻了破鍋爛盆,拿起刀槍鼓譟著殺向京都。

德宗聞訊大驚失色,先後派去兩名宦官帶著上萬匹錦帛去犒賞叛軍,但為時已晚。叛軍殺死宦官,湧入長安,大肆劫掠,京師百姓倉皇逃命,德宗也被迫帶著皇親國戚棄京逃往奉天。

京師無主,涇原統帥姚令言無法控制部下,只好請出在京賦閒的太尉朱泚收拾局面。朱泚原為鳳翔節度使,剛被免去官職,正鬱郁不得志,便在左右的慫恿下,突發異志,竟然自立為帝。期間,張光晟便被裹挾進來。

張光晟本來一心忠於唐朝,當兵變發生時,他催馬逃往長安的開遠門,不過他擔心皇帝逃走,若有人乘亂稱帝該如何是好?

因此就想到曾在涇原任職的朱泚,他是最有可能被擁立作亂的,於是他調轉馬頭,穿過長安大街,來到朱泚的府邸,目的是想帶著他一塊逃亡。

朱泚見到張光晟,一時也非常慌亂,便答應和他一起逃走,正在這時,叛軍在姚令言的統領下,團團圍住朱泚府邸,逼他出來稱帝。

皇帝誰不想當呢?朱泚假意思忖片刻,也就半推半就的答應了,

但他素知張光晟為人義氣,欲成大事,就要收攏人才,於是軟硬兼施地逼迫張光晟留下來。

最終,張光晟也成為擁立朱泚稱帝的開國元勳。

兵變六天後,朱泚在源休、姚令言、張光晟等八人的擁戴下,邁步宣政殿,自稱大秦皇帝,國號應天,同時封賞功臣。

又過數日,朱泚下詔親率兵馬,進取唐德宗避難的奉天,以姚令言為元帥,張光晟為副帥,浩浩蕩蕩前去掃除大唐天子。

孰料唐朝國運未終,朱泚兵馬猛攻奉天一個多月也未能攻克,反遭唐將裡外夾擊而落敗。此時,唐朝各處援救德宗的兵馬也不斷向奉天圍攏,在這樣形勢下,朱泚只好下令撤軍,返回長安。

他是大唐最受非議的名將,一心效國,為何卻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04.

第二年,朱泚改國號為漢,這時德宗派出大將李晟、駱元光等人率軍反攻長安,朱泚命張光晟率五千精兵駐紮九曲一帶抵禦唐軍。

然而,張光晟見朱泚大勢已去,卻暗中派人通知李晟,願重新歸降唐朝,李晟表示歡迎。

可張光晟一面接應唐軍進取長安,一面卻又顧及朱泚對他的恩義,便在長安城破之前,他親自派出千人護送朱泚出城西奔,隨後返回長安,率領餘下人等獻城投降。

或許正是張光晟對大唐忠心和恩主義氣兩面都難以割捨的性格,從而導致他後來的殘酷結局。

張光晟歸降後,因內應破城之功,受到李晟的高度賞識,李晟數次上疏朝廷免去張光晟叛唐之罪,同時經常帶他出席慶功宴,奉他為上賓。一時間,張光晟志得意滿,自認今後還能繼續為國建功立業。

可嘆不久,在一次慶功宴上,時任華州節度使駱元光因十分瞧不起張光晟,便藉著酒勁對他言道:“我不願與反賊同席飲酒!”說完,竟拂袖而去,接著又有數人也託辭離開,這下弄得李晟是好不尷尬。

李晟見同僚都看不起張光晟,感覺眾怒難犯,只好派人把他關押起來,等候朝廷的裁決。

而德宗在幾位權臣的強烈要求下,為了免除後患,最終下達詔書,斬殺叛逆張光晟,以儆效尤!

李晟見事已至此,只能哀嘆不已。

午門臨刑前,張光晟淚落如雨,他望著劊子手高高舉起的鬼頭刀,回望平生,不禁仰天大呼:

“請將我最後一句話留給世人,‘莫去做,一旦做了就不要罷休’!(一不做,二不休)”

言罷,鬼頭刀下血濺當場。

縱觀張光晟的起伏人生,從義薄雲天捨生救主,到國之棟樑,到國家叛賊,再到平叛功臣,最終卻又被斬殺,真可謂是一波三折,難以預定。

而隨著歷史長河滾滾東逝,他的千秋功罪也只能交給後人去評判了。

推薦閱讀:

一名瘦弱老將,聽聞兒子被圍困,單人獨騎闖入萬人敵陣

他是大唐第一戰神,從苦拔海一戰成名,結局卻如此窩囊

體重300多斤的福王被李自成砍頭後燉湯,背後的真相……